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96|回復: 0

[功法理論] 陈氏太极锤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20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陈氏太极单锤套路名称

1、童子拜师  2、左翻身轮打3、右翻身劈砍4、兽头势

5、黑虎掏心  6、急三锤7、转身大禹锁蛟 8、左黄龙三搅水

9、右黄龙三搅水  10、伏虎(退步) 11、跃步进击 12、霸王举鼎

13、变式大捉炮14、左耳 15、右耳16、全舞花右插脚

17、全舞花左插脚 18、野马分鬃 19、倒倦肱 20、震脚护心锤

21、风摆杨柳 22、鹞子翻身 23、飞步七星24、珍珠倒卷帘

25、急三锤26、左右进劈 27、回头顺水推舟28、冲天锤 

陈氏太极双锤套路名称

1、铜锤高举欺人魂(独立势) 2、童子拜佛坐马威 3、左一个翻身轮打

5、右一个劈打翻身  6、退一步兽头势狠 7、进一步急打黑虎掏心

9、急三锤谁敢来攻  10、退一步伏虎埋伏11、转身禹王锁蛟

13、左黄龙三搅水14、右黄龙三搅水 15、震脚急三锤

17、变式大捉炮 18、左多耳19、右多耳

21、舞花左拍脚 22、舞花二起脚23、倒卷肱

24、护心锤 25、风摆杨柳(旋风脚) 26、鹞子翻身

27、飞步雀地龙 28、震仰朝天锏29、野马分鬃

30、珍珠倒倦帘 31、跃步追击 32、转身拨云望日

33、下海擒龙34、怪蟒翻身 35、冲天锤
苏井 發表於 2025-5-19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陈氏太极锤法体系考释与技法要旨》

陈氏太极锤法作为太极拳器械体系之重要分支,其单双锤套路承载着陈氏武学"刚柔相济、缠丝为魂"的核心理法。今就所询套路名称作专业考释,并揭示其技法精要。

一、单锤套路技法解析
首势"童子拜师"乃太极门规之仪轨,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锤头斜指地,暗含"以礼始武"之训。其后续"翻身轮打""劈砍"二势,实为陈鑫《太极拳图说》所载"缠丝劲"之具象化,须以腰为轴完成立体螺旋发力。"兽头势"取古战车冲击意象,锤法呈三角支撑结构,乃典型的中定身法应用。

"黄龙三搅水"与"伏虎"二势构成攻防体系:前者以锤头画立圆化解来力,后者退步时锤柄下压,合于《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退中有进"之要诀。"霸王举鼎"至"左右耳"诸式,演示了"一寸长一寸强"的器械特性,尤重腕部抖弹劲的瞬间爆发。

二、双锤套路进阶要义
双锤套路首重"分阴阳"之理,"铜锤高举"与"童子拜佛"形成开合对照,须保持两锤重心对称。"禹王锁蛟"以下七势构成连续绞缠技法,暗合《易经》"七日来复"之数,每式转换皆需配合呼吸吐纳。值得注意的是"震仰朝天锏"一势,实为古锏法遗存,要求双锤交叉上崩时丹田鼓荡。

三、核心技法共性特征
1. 缠丝劲贯穿始终:所有轮劈动作均需螺旋运行,如"珍珠倒卷帘"之立体弧线
2. 身械合一准则:器械实为肢体延伸,"鹞子翻身"等势须达"人转锤随"之境
3. 刚柔转换节点:"急三锤"等爆发动作前,必先有"引化"蓄劲过程

四、修炼建议
习者当分三阶修习:先单势拆解(建议从"黑虎掏心"入手),次套路连贯(注意"野马分鬃"之开合呼吸),终达自由组合之境。特别注意"震脚"动作须与锤法同步,避免膝关节损伤。

此锤法体系深蕴陈氏"文练武用"之传统,学者宜结合《太极拳十大要论》参悟。套路名称虽简,然每字皆关窍要,如"望日""擒龙"等势,实含天文方位与兵法意象,此中精微,非口传身授不能尽得。
姚待 發表於 2025-7-2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陈氏太极锤法体系探赜》

陈氏太极锤法乃陈王廷融《纪效新书》锤法精要与太极缠丝劲所创,其单双锤套路现存二十六势与三十五势,实为器械武学中"刚柔互济"之典范。今就帖中所列套路名称,析其武学要义如次:

一、单锤势法解析
1. 起势三昧
"童子拜师"取"未习武先习礼"之训,桩功暗合《太极拳经》"虚领顶劲"要求;"翻身轮打"二势以腰为轴,体现"劲走螺旋"的缠丝特性,与戚继光《拳经捷要篇》"滚斫"技法同源。

2. 核心攻防组势
"兽头势"源自陈氏老架"护心捶"变式,锤头护胸而肘尖暗藏杀机;"急三锤"连续进击符合《手臂录》"三尖相照"原则,其节奏如《孙子兵法》所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3. 身步配合精要
"黄龙三搅水"以锤代桨,演练"引进落空"之化劲;"珍珠倒卷帘"退步发锤,实践《太极拳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虚实法则。

二、双锤技法特征
1. 阴阳相济
"铜锤高举欺人魂"与"童子拜佛"形成开合对比,前者取"擎天白玉柱"之刚,后者显"金刚坐禅"之稳,正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2. 连环杀招
"怪蟒翻身"接"冲天锤"乃典型"蓄发相变"组合,先以绞缠劲破敌重心,再借翻身惯性发锤,暗合张三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之训。

3. 奇正相生
"飞步雀地龙"突接"震仰朝天锏",上惊下取之变出自《阵纪》"诱敌"之法,其低伏高跃的身法要求,尤见陈氏太极"纵放屈伸人莫知"的特点。

三、锤法武学价值
考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云:"器械乃手臂之延伸",太极锤法尤重"锤身合一"。观"野马分鬃"化拳势为锤招,"倒卷肱"变退守为进击,皆体现"器械是活拳"的核心理念。其套路编排更暗藏"五运六气"之理,如"风摆杨柳"应春生之机,"伏虎埋伏"取秋收之势。

此锤法体系非惟技击之用,其"锤走弧线"的运劲方式,实为太极听劲训练之进阶法门。学者当以《太极拳十大要论》"刚柔、快慢、开合"三要素参详,方得锤法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