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1|回復: 0

[儒家文化] 周易-真正平等是什么?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5-6-15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的三种含义

易的三种含义

『易』的第三个含义是『不易』。

『不易』就讲这个位置,位置是不易的。在〖易纬·乾凿度〗里就讲:『不易者,位也。』这就是体、相、用的相。这个相,这个位是不能够变易的。天在上,地在下,这是位置,你不能颠倒过来,说天在下,地在上,这个位置也是不能变的。

相应的,就人事方面讲,君南面,臣北面,君都是面南背北的,臣都是北面,面君这样的,这是君臣的位置不能变。家庭里边的位置也不能变,就是『父坐子伏』。你看在民国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要在客厅里招待,父亲他有父亲的座位,没有子女的座位。父亲叫子女来见客人的话,子女是立侍的,站在那里侍奉。这就是位置不能动,这叫『父坐子伏』。

现在不讲这些了,学生和老师平起平坐,长辈和晚辈平起平坐,都正常了。因为什么?受了西方观念的影响,所谓的平等。实际上真正平等是什么?是性上的平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最讲平等的,它讲人人都有本性,都有太极,在这是平等的,但是相上、位上是不平等的

领导出行,要奏国乐,要有礼宾车,铺红地毯等这些礼仪,一个平民百姓出行需要这样吗?它就是不平等的,这叫位子是不平等的,所以不能讲抽象的平等。这个就叫什么?这个叫伦理。伦,就是辈的意思,就是次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伦理型的文化,它就特别讲等次,这不是封建,也不是糟粕,也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常态。你在单位里工作,就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它怎么是领导、被领导应该平等呢?平等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尊重,是这种平等,但是他们的位置是不能平等的。

〖乾凿度〗这些是根据哪儿来的呢?也是根据〖周易·系辞传〗孔子所说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就在上,地就在下,尊卑的位置是不能动的。『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高的、卑下的,陈列出来,就有贵有贱。古人讲公、侯、伯、子、男,有天子、有诸侯、有公卿、有士,还有一般的庶民,这就是一定的位置出来了。

所以为什么要讲究『不易』呢?就是讲这个位、这个相。比如讲夫妻关系,古人就用琴瑟来比喻夫妻和谐。为什么要用琴瑟来比喻呢?丈夫弹的是琴,太太弹的是瑟。瑟比较保守一点,琴往往是比较往外,声音上扬一点,这两者互相配合正好,叫琴瑟调和。现在很多人不这样讲了,要把它颠倒过来。当然个别现象也是有的,比如说像撒切尔夫人,是女强人,比男人还强势。这样的时候,她也可以张扬,但是丈夫就要温顺,但是这只是个别现象。

就整体而言,都是要琴瑟配合,就是男主外、女主内。为什么呢?因为男子就体力等等的种种,阳气就比较多,而女子身上的阴气就比较多,反映在体力上最明显,男女悬殊得很,所以这个位置不能变。比如男子跑的速度,女子跑的速度就差得很远,体力、能力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要把这个位置,就是这个相,通通推掉了,说这是刻板、封建,那个要不得,我们要自由,实际上就是把自然界以及社会的秩序都给搅乱了。

所以我们修道要从什么地方修起呢?

首先把我们的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才能够一步一步地见到自己的太极,否则你的心绝对定不下来

你心定不下来,怎么能够找到太极呢?因戒得定,因定才开慧。所以我们现在学什么都要从『敦伦尽分』来做。

也就是说,你首先在世间是个好人,这个好人也是有标准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要做到。仁义礼智信都做不到,你说怎么成圣成贤,达到那个更高的境界呢?所以现在很多修行人没有根,就是仁义礼智信做不到,五伦八德都没有做到,就想要那个枝叶花果,结果都是花瓶里的花,看着很好看,过了不久就枯萎了。他可以谈玄说妙,但是不得实际受用。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6-20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不易"义理与平等真谛辨微

《周易》"三易"之旨,向为历代儒者所重。郑康成注《乾凿度》云:"易含三义: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其中"不易"一义,尤关礼法人伦之大本。今人每以西方平等观念非议传统伦理,实未明"性相不二"之真谛。试为申说如次。

一、体用视野下的"位"哲学
《系辞》"天尊地卑"之说,非谓价值优劣,实乃法象自然。《礼记·乐记》云:"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朱子释此谓:"天地定位,阴阳顺布,自然之序不可紊也。"君臣父子之位,犹四时之序、五行之列,此即"不易"之真义。程伊川《易传》特重"各正性命"之说,盖位之不易,正所以保性命之各正。

二、平等观的东西分野
西哲卢梭倡"人生而平等",此性理之说也;然其社会契约论终不能废君臣之分。中国自《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庸》谓"天命之谓性",早已开显性理平等之奥义。阳明先生云"满街都是圣人",此性分之平等;然其《南赣乡约》仍严长幼之序,此位分之差等。譬诸日月,其光明之性同,而运行之位异,此即"理一分殊"之妙谛。

三、伦理秩序的自然法基础
《周易》"家人"卦象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王弼注云:"尊卑有常,刚柔有位。"此非人为设定,实法阴阳之道。现代社会学所谓"角色理论",适可与此相发明。父坐子立之仪,犹校长之坐主席台、学生之列台下,非关人格尊卑,实为职分所系。《荀子·礼论》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争。"礼制之设,正所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非专制之具明矣。

四、现代性困境的易学观照
今人每以平等之名淆乱伦序,实昧于"变易"与"不易"之辩证。船山先生《周易外传》有言:"易兼常变,位有经权。"撒切尔夫妇之例,恰如《泰》卦"内阳外阴"之变局,然其家政仍必有一主从之道。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损益者变易也,所因者不易也。今之家庭伦理,要在存其"父慈子孝"之实而去其"父要子亡"之文,非可全盘颠覆也。

《易》道广大,显微无间。真正的平等,当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知性分平等则不生骄慢,明位分差等则各安其分。此中深意,愿与诸君共同参详。
于口 發表於 2025-6-29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不易"义理与平等观辨微

《周易》"三易"之"不易"义,实为中华礼乐文明之精微所在。郑玄注《乾凿度》云:"不易者,位也",此"位"非仅空间方位,实乃天地人三才之道在现象界的秩序显发。《系辞》"天尊地卑"之论,当从象数哲学层面理解:乾阳清轻而上浮为天,坤阴浊重而下凝为地,此乃阴阳二气运行之常道,非世俗尊卑贵贱之谓。

考诸礼制,"君南面,臣北面"之仪,实取法天文。《周礼·考工记》载:"匠人建国,辨方正位",王者法天而治,故取南面向阳之位。此"位"之不易,犹月令七十二候之序不可紊乱,乃天道在人伦中的投射。朱子《家礼》"父坐子伏"之制,其本在《孝经》"父子之道天性也"的伦理自觉,非权力压制。程颐谓:"礼即是理也",此理即阴阳交感之秩序。

今人所谓"平等",多执形迹而昧性理。《周易》"各正性命"之说,实开平等思想之先河。王弼注《周易》云:"形躁好静,质柔爱刚",揭示万物虽位相不同而太极本体无二。犹如五指长短各异而共成一手,君臣父子之位殊,其性理之尊同。故孔子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在强调各安其位而各尽其性。

西学平等观多滞于权利分配层面,而《周易》"不易"之道则直指宇宙生命的内在秩序。张载《正蒙》云:"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此"天序""天秩"即自然之伦理。观《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和鸣之喻,正在阴阳各守其位而相得益彰,非主从压迫关系。

当代解经当避免两种偏颇:一则将"位"之不易等同于等级固化,二则将平等曲解为角色混同。《周易》之智,在于明"体用不二"之理:性理平等不碍位相差异,位相差异不妨性理平等。此即《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之境界。明乎此,则知传统礼制非压抑人性之枷锁,实为成就人性之舟楫。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