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8|回復: 0

[医药资讯] 新冠肺炎有哪些疾病特征?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我总结一下这次新冠肺炎的疾病特征,基本上,可以说这次的新冠肺炎完全都是在伤寒六经的框架里面。所以说用六经辨证是非常切合的。

我们的临床观察是,新冠肺炎很有特点。大概分三类——合病,两感,直中。

太阳阳明合病或者三阳合病

太阳阳明合病或者三阳合病

4月17日刘力红老师应邀参加〖中国针灸学会针灸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经验交流研讨会〗

首先,它不是说太阳过了再传阳明,再传少阳,然后到三阴,它一开始基本上就是合病,也就太阳阳明合病或者三阳合病。

太阳病的时候少阴就受病了

太阳病的时候少阴就受病了

刘力红老师(右)武汉市八院工作中

第二类,是两感(阴阳同病),具体分三种情况,第一,太阳、少阴两感,太阳病的时候少阴就受病了;第二,阳明、太阴两感,阳明病的时候太阴就受病;第三,少阳病的时候厥阴就受病了,但这个两感稍微少见一些。

少阳病的时候厥阴就受病了

少阳病的时候厥阴就受病了

刘力红老师(右)武汉市八院工作中

还有一类是直中。刚才李主任讲了很多病人是有发热或者是干咳,咳嗽,但是相当多的病人实际上没有上述症状,既没有咳嗽,也不发烧,它直接就进到阴症去了。我们认为,病人没有上呼吸道发病的过程,而是直接就进入到下呼吸道。实际上这就是直中,就是直中三阴。那么对于这样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当然,主要就是用六经辨证。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刘力红老师4月17日应邀参加〖中国针灸学会针灸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经验交流研讨会〗时的发言内容。发表时候略有修改,特此说明。

戴改 發表於 2025-7-28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新冠肺炎之六经传变特征与伤寒框架契合性》

拜读刘力红教授关于新冠肺炎六经辨证之论述,深觉其临床观察精微,与仲景学说契合无间。今就伤寒六经框架下新冠肺炎之疾病特征,试作申论如下:

一、合病现象之特殊性
新冠肺炎初起即现三阳合病之象,实与《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第268条"三阳合病"之论述遥相呼应。然其特殊处在于突破传统"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之次第传变规律,呈现"诸经并受"之态。考《素问·热论》言"两感于寒"者病重,今见三阳同病,正说明疫毒之性峻烈,非寻常外感可比。临床所见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并见者,即属此类。

二、两感证候之深层机理
刘教授所言两感三型,实发《伤寒论》少阴篇"反发热"(301条)、太阴篇"腹满而吐"(273条)之奥义。太阳少阴两感者,脉沉而发热,乃少阴阳气不能托邪外出;阳明太阴同病者,下利而口渴,示中焦升降失司。至若少阳厥阴两感,则见寒热往来兼烦躁厥逆,此与《温病条辨》"厥阴痉厥"之说可相互发明。

三、直中三阴之现代诠释
直中现象尤值重视,此与《伤寒论》"直中阴经"之说虽同而实异。今之无症状感染者,既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亦无咳嗽胸闷之肺系见症,而CT已现肺络病变。此当理解为疫毒直犯膜原,内迫三阴,与吴又可《温疫论》"邪伏膜原"之说颇有相通处。临床当参合舌脉,凡舌质暗紫、脉沉细数者,即应考虑直中可能。

四、六经辨证之当代价值
六经辨证非机械之疾病分期,实为气化失调之动态模型。新冠肺炎呈现的合病、两感、直中三大特征,恰验证了六经体系对复杂病机的解释力。建议临床处理:合病者宜三阳并调,用葛根汤合白虎汤法;两感者当阴阳双解,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义;直中者亟需温通三阴,可考虑四逆辈合活血通络之品。

结语:
新冠肺炎之六经传变特征,既印证了伤寒理论之普适性,亦拓展了传统外感病学说之边界。刘教授之观察,为中医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重要范式。然疫毒性质随时代变异,学者当守仲景之心法而不泥其方,方能真正实现"古今病机相通而治法相续"的学术理想。

(全文798字)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7-30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新冠肺炎之六经辨证要旨——与刘力红先生商榷》

刘力红先生以伤寒六经框架解析新冠肺炎特征,诚为可贵。然细究其说,犹有可申论者。今就合病、两感、直中三端,略陈管见。

一、合病非独三阳,当参营卫虚实
先生谓新冠肺炎多呈太阳阳明合病或三阳合病,此说固是。然《伤寒论》明言"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而新冠患者常见脉沉紧,此乃邪气内伏之象。愚见以为,其合病特征实兼太阳表郁与太阴湿滞,非纯阳证可比。仲景治合病用葛根汤、黄芩汤诸法,今人当参入藿朴夏苓汤意,方合湿毒郁肺之机。

二、两感辨证尤当重少阴枢机
先生分两感为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三型,确具卓识。然临床所见,少阴两感最为凶险。盖少阴为性命之根,新冠重症多见脉微细、但欲寐,正是少阴阳衰之候。昔喻嘉言治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法,今宜参入参附、四逆辈,非独解表,尤重扶阳。至若少阳厥阴两感,虽较少见,然厥阴风木犯肺,常见痉咳气逆,当从乌梅丸法化裁,此先生未及详论处。

三、直中三阴当辨湿毒伏络
直中病例确如先生所言,然其病机非独邪越三阳。愚临证所见,此类患者多舌紫暗、脉沉滑,显系湿毒直中募原,内伏膜络。吴又可《温疫论》云:"邪伏膜原,如鸟栖巢",正合此证。治当以达原饮透解伏邪,佐以紫雪丹开窍逐秽,非纯用六经常法可尽。

要之,新冠之六经传变,实兼伤寒、温病两途。先生独重六经框架,而略于卫气营血辨证,似未尽善。昔叶天士治疫,既用六经,复参舌脉,今人尤当法此。至若针灸防治,宜取大椎、肺俞以宣阳,配阴陵泉、三阴交以化湿,针药并施,方为全法。

《素问》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疫病辨证,贵在通变。六经虽为纲纪,然须参合时气、体质,方能曲尽病情。谨陈陋见,就正于方家。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