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95|回復: 2

[医药临床] 少腹逐瘀汤类方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3-23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倪某,女,32岁。2006年4月3日初诊。2001年7月结婚,2002年1月行人流术,2003年5月因不全流产行刮宫术,后月经每月1~2次,淋漓不止,量不甚多,有血块不畅,少腹疼痛较甚,经来腰痛较甚,常烦躁,睡眠梦多,口渴多饮,舌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涩,证属血瘀气郁,湿热结滞,予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药:炒小茴6g,炒五灵脂6g,蒲黄9g,丹皮9g,赤芍9g,当归12g,川芎9g,桃仁9g,元胡索9g,大贝15g,银花藤20g,白芷9g,败酱草15g,野菊花12g,穿山甲9g。水煎,每日1服,分3次服,药汁送服穿山甲。穿山甲透脓而消肿,活血而化瘀,走窜之性贯彻经络而至关窍,以疏通输卵管黏连、钙化等病变,大约也属脏腑深隐处之癥瘕积聚一类,故必用之。

上方服用15服后二诊:腰腹痛已明显缓解,白带减少,也不甚黄,心中略感安静不烦,睡眠较为安稳,经来血块已渐少,6日基本干净,淋漓现象已大减,稍感疲劳,上方加党参、黄芪各15g。

再服15服三诊:炎症已经控制,血脉已经通畅,仍用二诊方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唯银花藤、败酱草、大贝、野菊花减半数之量,加菟丝子、淫羊藿、仙茅、杜仲各12g,填补冲任,鼓舞肾气。

5个月后四诊:停药观察,月经正常,已停经40余天,纳少味淡,脉细滑,查尿妊娠试验诊断早孕,后足月生产。

按:目前之不孕者有相当部分系盆腔炎症、输卵管黏连钙化所致,人工流产手术感染是为常见因素。余认为,临证所见不孕者,若检查确认系炎症黏连所致,虽无明显气滞血瘀、湿热结毒诸多典型表现,而体质无显著虚弱状态者,均可考虑选用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治法如本例者。如见白带多而黄稠,少腹痛而腰胀,经来血块而淋漓不断,舌暗紫斑而脉涩,必当运用数十剂,当可清除附件盆腔之炎症,改变输卵管黏连不通之病状,常可取较好疗效。体质较为虚弱者,以健脾益肾之法斟酌辅助之。(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冰玉壶 發表於 2025-5-11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腹逐瘀汤类方治疗瘀热互结型不孕症临证思辨》

案析与方解
本案患者屡经宫腔操作,胞宫屡损,瘀血内滞,郁久化热,形成血瘀气郁、湿热结滞之复合病机。少腹逐瘀汤本为王清任治疗少腹瘀血之经典方,本案化裁运用,既承其活血化瘀之旨,又兼清热透脓、解毒散结之功,终使胞脉通畅而摄精成孕,实为古方新用之典范。

一、病机与治法对应
1. 瘀血内阻:经行淋漓、血块腹痛、舌现瘀斑,乃胞宫瘀滞明证。方中五灵脂、蒲黄(失笑散)合桃仁、赤芍,专攻冲任瘀结;穿山甲走窜通络,尤善化解输卵管黏连,此即《医学衷中参西录》"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之妙。
2. 湿热蕴结:带下黄稠、舌红苔黄,提示瘀久化热。银花藤、败酱草、野菊花清热毒而消痈肿,暗合《金匮要略》"热入血室"治法,现代药理学证实此类药物具显著抗炎作用。
3. 肾气亏虚:病程迁延必损冲任,三诊加菟丝子、淫羊藿等,取"瘀去正安,补肾固本"之意,契合《傅青主女科》"胞脉者系于肾"之论。

二、方药配伍精要
活血不忘行气:元胡索、川芎、当归气血并调,盖"气行则血行"(《血证论》)。
攻邪兼顾扶正:二诊加参、芪,防逐瘀伤正;三诊减清热药量,体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素问·五常政大论》)的阶段性治疗思想。
虫类药运用:穿山甲为点睛之笔,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本草纲目》),尤宜于深伏癥瘕。

三、临证启示
1. 辨病与辨证结合:现代妇科常见人工流产继发盆腔病变,中医辨为"瘀热互结"者,纵无典型症状,亦可参本案思路,以"微观辨证"指导用药。
2. 疗程把握关键:瘀热胶结非旦夕可除,本案连进30剂方见显效,印证《医宗金鉴》"积坚气实者,非攻不可"之训。然需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攻补比例。
3. 种子必先调经:末诊月经复常即得孕,验证《女科要旨》"经调则子嗣"之理,提示治疗不孕当时时以恢复月经周期为要务。

结语
此案成功在于:以活血化瘀为基,清热透脓为助,补肾填精为续,三法次第有序。学者当知,治不孕非独补肾,疏通胞脉同样关键。然需注意,穿山甲今已禁用,临证可酌以地龙、土鳖虫代之,亦具"虫蚁搜剔"之效。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结合体质辨证,穿山甲使用应遵循现行法规,选用替代药材。)
郝岢 發表於 2025-6-25 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少腹逐瘀汤类方治疗瘀热互结型不孕症临证思辨》

案析与方解
本案患者因多次宫腔操作损伤冲任,瘀血内阻,兼湿热蕴结,形成"瘀热互结"之证。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本为寒凝血瘀而设,本例巧用其化瘀内核,配伍清热透脓之品,体现"异病同治"之妙。

一、病机三层析
1. 胞宫瘀阻:经行淋漓、血块腹痛、舌瘀脉涩,显系王清任所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之变证,然本案寒化热,故去干姜、肉桂,存小茴香温通而不助火。
2. 湿热胶结:带黄、舌红苔黄,乃瘀久化热,与湿相搏,故加败酱草、银花藤清解热毒,暗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意。
3. 冲任虚损:久病及肾,三诊加菟丝子、淫羊藿,取"瘀去正安,补肾固本"之法,契合《傅青主女科》"经本于肾"之论。

二、组方四法度
1. 化瘀通络:穿山甲配桃仁、赤芍,遵《本草纲目》"穿山甲通经下乳,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尤宜输卵管粘连之顽瘀。
2. 气血同调:当归、川芎合元胡索,既行血中滞气,又取"治风先治血"之意,风药能胜湿,暗消带下。
3. 清透并举:野菊花配白芷,一清一透,仿《外科正宗》透脓散思路,使热毒从表里分消。
4. 攻补时序:初诊纯攻,二诊加参芪,三诊减清药量而增补肾,体现"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阶段性治疗智慧。

三、临证启微
1. 隐性瘀热辨治:何氏提出"无症状性盆腔瘀阻"亦可用此法,实拓展了"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传统诊法,盖因现代妇科检查可补四诊之不足。
2. 穿山甲运用心法:其强调该药需药汁送服,乃因"其气腥窜,生用更捷"(《医学衷中参西录》),今虽受限,然水蛭、地龙可酌代。
3. 周期调肾要点:经间期加重补肾,符合"经后期滋肾阴,经前期温肾阳"的周期疗法,此乃融合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理论。

结语
此案示范了古方新用的三个维度:病机拓展(寒瘀→瘀热)、药随证变(去温增清)、疗程设计(攻→补→调)。学者当知,治不孕非独补肾,正如《血证论》云:"瘀血不去,新血断无生机。"然须谨记,活血需配伍得宜,过剂反伤胞络,诚如案末所警,须在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用。

(按:穿山甲现属保护动物,临床可用虫类药替代组,如土鳖虫6g、王不留行12g,合皂角刺9g,亦能通络散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