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5|回復: 0

养生名联拾趣(图)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14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4392714729436.jpg

! f+ b7 {  @1 P0 j. w0 S6 I3 u
3 g& f# q8 q1 B2 A/ c- T/ W
    古今许多吟咏养生之道的名联佳对,时常读之令人受益匪浅。
6 @5 c0 `3 w' H7 P0 w) @! v# |: h1 C5 ^5 J% [; ?: D
    粗茶淡饭,饮食清淡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江苏兴化老家自撰自书厨房门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此联高度概括了他日常以食素为主,他深知饮食清淡有益健康。 + e& ~  O+ e( s$ f# o# i$ T" z( j
3 v& R4 T) N0 t' z6 z
    动静相宜,宠辱不惊清代名人翟公栾自撰的“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的养生联,对那些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服妙药。
1 y9 o) b; n+ w: i+ t* t8 _6 M3 U& j7 y; t
    寡欲为善,读书静心北宋名相寇准的“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知读书”;以及清代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等联语,都分别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晚年多动脑筋尤为重要。 . Y/ B# |! U( X* _
% n7 _( D2 J! Q5 W9 W8 a1 d
    知足常乐,无求品高清代文学纪晓岚,将“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书于客厅以自娱乐。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于新都宝光寺题了一副借佛劝人养生的楹联:“你眉头作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不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上述对联都指出了“知足”、“无求”、“豁达”能够养生的道理,值得品味。著名作家冰心94岁时曾给某杂志社撰写了养生妙联:“事因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此联指出“知足”、“无求”的养生道理,也是她94岁高寿的经验总结,其寓意深远。
: W4 g& F. O& B: M! L+ ]1 d
% g+ k7 u; P# Q& q4 I5 h    寡欲养性,以善为乐明朝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和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联语,都分别阐明了“寡欲养性”、“为善乐”、“读书香”的养生之道,这对老年人应多读养智、适当用脑、强身健体、预防老年痴呆症很有启发。
' u( k' m' ?+ p1 Z* |; Z, _+ ~$ ]/ I3 K
    淡泊名利,荣辱自发民国元老于右任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不问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于右任的对联很有哲理,既然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的事了。我们如果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一二的好事、乐事、快慰的事。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至于被八九的不如意事所压垮,不为八九的不如意事所沮丧。常想一二,有了一好心情,快乐过好每一天,有助于养生保健益寿延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