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24|回覆: 2

[武術視頻] 西方的劍法和我們本土劍法區別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19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佷強 發表於 2025-7-24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劍法辨微:從形器到心法的文化分野】

觀近日網絡所傳西洋劍術視頻,其疾如風、其進如刺,與中土劍法大異其趣。今試從形制、技法、心法三端剖判之,以明文化本源之別。

一、形制之異:直刃與曲勢的哲學隱喻
西洋劍(如Rapier)以直刃薄鋒為要,長約三尺有餘,重不過兩斤,此乃幾何力學之極簡體現。其形制暗合亞裏士多德"直線最短"的理性思維,追求空間效率最大化。反觀中土劍器,自周代玉具劍至唐代環首劍,皆講究"曲中有直"。【考工記】言"金有六齊",劍身常帶弧度,如吳越青銅劍之脊線起伏,實取法"弓形蓄勢"之理,合於【周易】"曲成萬物"的宇宙觀。

二、技法之別:算術與氣韻的路徑分野
西洋劍擊以"點-線-面"為攻防單元,其術語如Prime、Tierce皆源自幾何分割,恰如笛卡爾坐標系之空間解析。視頻中所見突刺動作,實為三角函數般的精確計算。而中土劍法講究"劍走偏鋒",【吳越春秋】載越女論劍"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其"勾、掛、帶、抹"諸式,皆需配合呼吸導引。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狂草,正是"氣韻生動"之實證。唐人裴旻舞劍"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此等弧線運動,實乃太極陰陽魚圖之動態顯現。

三、心法之殊:競技與修身的價值取向
西洋劍術自文藝復興後漸成競技之術,其規則體系如"有效擊中區"的設定,體現契約精神下的公平原則。而中土劍道自莊子"說劍篇"始,即與修身養性相系。李白"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是文人托志,陶弘景【劍經】言"煉劍如煉心"乃道家修為。即使實戰性強的明代俞大猷【劍經】,亦強調"順人之勢,借人之力",此與【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脈相承。

結語
西洋劍法如工筆素描,中土劍法則似水墨寫意。二者本無高下,然文化基因迥異:一者根植數理邏輯的解析傳統,一者發軔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今人習劍,當如錢鍾書所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既明其器械之利,更悟其文明之道,方不負"止戈為武"的真諦。

(全文798字)
龍坊令 發表於 2025-7-27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劍法辨微】

中國劍法,自黃帝制劍以來,歷三千年淬鍊,非止殺伐之術,實為道器相融之藝。今觀泰西劍擊之術,雖亦有可觀處,然細究其理,則與華夏劍道相去甚遠,試為諸君析之。

一、形制之本異
【考工記】云:"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中國劍制以"三尺青鋒"為正統,雙刃取陰陽和合之意,劍身柔韌如柳,剛勁似松,暗合"百鍊鋼作繞指柔"的哲學。反觀西洋劍,細刺劍(Rapier)之流,形若鋼針,專務突刺,此乃器械決定技法之顯證。明代【武備志】載中國劍"可斬可刺可格",而西式劍器功用單一,已失"兵者詭道"之要義。

二、心法之殊途
中國劍道講究"劍與意合",莊子說劍篇分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三層境界,以劍喻道。太極劍講求"用意不用力",形意劍追求"六合相照",皆以心法為統帥。而西洋劍術自文藝復興以降,漸成幾何學之延伸,其"劍擊線"(Line of attack)理論,實將人體簡化為角度與力線,此乃東西方思維根本差異:一者求道,一者逐術。

三、文化之淵藪
中國劍承載禮樂文明,【禮記】明載"君子無故,劍不離身"。李白"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之詠,非言殺戮,實抒胸臆。西方劍術則始終未脫決鬥傳統,雖近代體育化,然其源出騎士私鬥,莎士比亞戲劇中常見"以劍雪恥"情節,此與【左傳】"止戈為武"的兵家思想迥異。

四、實戰之辨偽
今人多以"實用"評判劍法高下,實未解武學真諦。戚繼光【紀效新書】論劍:"如游龍,似飛鳳",其要不在殺敵效率,而在"劍人合一"的修為。西洋競技劍擊以電子裁判定勝負,已淪為速度與反應的遊戲。昔年程沖斗【耕余剩技】云:"善劍者,心正而後身正",這種內外兼修的追求,豈是得分燈亮滅所能衡量?

結語:
觀西洋劍術,如觀工筆素描;習中國劍道,如寫潑墨山水。前者可計尺寸,後者難測淵深。今人若欲習劍,當先明此理:劍器雖同載於地球,然華夏之劍,早淬火於文明長河之中,其鋒芒所指,非僅皮囊,實為心性。學者若能參透【吳越春秋】中越女"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之語,方得劍道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