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韓國武技之傳統根柢與實戰效能芻議】
韓國武技體系確有其獨到之價值,然須置於東亞武學整體脈絡中辯證觀之。考其源流,韓國傳統武藝如跆跟、手搏等技,實與華夏【紀效新書】所載拳法、【角力記】所述相撲一脈相承。高麗王朝【武藝圖譜通志】所錄二十四般武藝,其中"唐手"之稱尤可證中韓武學之淵源。今觀韓國格鬥高手之技法,其步法沉實、手法簡捷處,確得傳統武學"去華務實"之三昧。
韓國現代格鬥體系之實戰性,實源於三方面傳統淬鍊:其一承襲新羅花郎道"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之武德精神,其技擊訓練始終強調"以戰止戰"的實用導向;其二吸收朝鮮王朝武科考試中的弓馬刀槍實戰要訣,將古代戰場搏殺術轉化為現代競技要素;其三融會【武藝圖譜通志】所強調的"形氣神"三位一體修煉法,在力量訓練中保留傳統丹田呼吸法門。視頻中選手之肘膝技法,正可見泰拳影響下對傳統跆跟技術的現代化改造。
然須辨明者,所謂"第一高手"之謂難免有商業宣傳之嫌。傳統武學講究"不爭而善勝",【老子】"善戰者不怒"之訓,與當代格鬥賽事之表演性質頗有杆格。韓國武技真正價值,在於其將【孫子兵法】"奇正相生"之理轉化為現代競技策略,如視頻中選手以傳統側身步法化解直線進攻,恰合【陣紀】"避實擊虛"之要義。
今人研習韓國武技,當以【周易】"窮變通久"為宗:既需參究【武藝圖譜通志】等古籍中的身法要訣,更應理解傳統武學"以柔克剛"的哲學內核。韓國國立國樂院近年對傳統武藝的考古復原表明,真正具有實戰價值的傳統技法,必經歷"守正出新"的現代化轉化過程。此中深意,恰與【莊子·說劍】"十步一人,千裏不留行"的武學至境遙相呼應。
要之,韓國格鬥之強,強在能於傳統中開新,非徒泥古不化也。學者當以"禮失求諸野"之心,既見其融貫東西之智,亦不忘東亞武學同根共源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