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5|回覆: 1

[武術視頻] 古老的傳統功夫文聖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28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孤鴻 發表於 2025-5-28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聖拳之古法流變與當代承繼】

文聖拳者,古稱"五步架",肇端於明末清初,融武學、易理、丹道於一爐,實爲中華武道文化之活化石。今觀視頻所示演練,其形神骨法猶存古意,然其間精微處尚有可申論者。

一、源流考辨與功法特質
文聖拳譜系可溯至黃河下遊民間秘傳,以"文功聖形"爲要旨。其架式取法【周易】"五步相生"之理:起勢如艮山沉靜,轉承若離火升騰,進退合震巽相薄之象。視頻中演練者下盤"跪膝步"穩健而不失靈動,正是承襲古譜"膝打三節不見形"之訣。然古法強調"三盤同煉",今人多側重下肢功力,上肢"雲手"開合之氣韻稍欠圓融,此當爲後學留意處。

二、養生與武備之雙重維度
此拳獨特處在於"以文養武,以武證文"的修煉次第。視頻第三段所示"丹田滾球"之法,實暗合道家"轉河車"內功,通過腰胯螺旋帶動十二經脈之氣機。昔年宗師授藝,必先教"站樁調息百日",待氣脈通暢方傳招式。今人若只求形似而忽略"意氣相隨"之要訣,恐難得"拳禪一味"真諦。

三、當代傳承之省思
傳統武術式微之秋,文聖拳猶存"活態傳承"實屬難得。然視頻所示競賽化演武,已見標準化改編痕跡。古譜【文聖拳宗】有云:"一式含三變,進退藏五行",今之套路編排或爲適應評分規則,略去了"驚彈抖炸"的爆發式發力。建議習者當從老拳師口傳心授中體悟"硬功柔演"之微妙,勿使非遺淪爲表演性"空殼"。

四、修煉建議
1. 築基階段當以"渾元樁"配合逆腹式呼吸
2. 招式習練需注重"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腳尖)的立體幾何關係
3. 進階者可參酌【黃庭經】行氣說與拳勢配合

結語:
文聖拳如流動的青銅器,承載著中國武學"止戈爲武"的哲學內核。今人研習,當以考古學家之嚴謹還原其形,以哲學家之思辨體悟其神,方不負先人"文武之道"的遺訓。視頻所現雖爲吉光片羽,然已足啟後學尋根問祖之思,誠可喜也。

(全文798字)
向亦 發表於 2025-7-4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聖拳之古法流變與武學精義】

文聖拳者,古稱"五步架",肇端於唐宋,顯揚於明清,實爲儒武合流之典範。其拳理深植【易經】陰陽生化之道,技法暗合兵家奇正相生之策,今觀視頻所載套路演練,猶可窺見三百年衣缽真傳。

一、 文脈武技相融之體
文聖拳得名於"文武雙修"之旨,其架式講究"立身中正,氣沉湧泉",實取法【禮記】"君子佩玉,行步有節"之儀。視頻中演練者起手"抱元守一"之勢,正是化用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之理。昔年大儒顏習齋嘗言:"文武缺一豈道乎?"此拳之"文"字訣,非僅名相,實乃以武證道之樞機。

二、 三盤九節運化之妙
細察視頻所示"五步架"功法,其要在於"三盤聯動":
上盤取"白鶴晾翅"之輕靈(0′23″處),合於【周易】"巽爲風"卦象
中盤"單鞭式"(0′47″)暗藏【孫子兵法】"如率然蛇"之勢
下盤"趟泥步"(1′15″)則體現【黃帝內經】"根於中者命曰神機"之要

尤值注意者,演練者腰胯轉換間呈現的"九節勁",恰與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所載"二十四氣注穴"說相表里。

三、 當代傳承之思
今之習者多惑於視頻所見剛猛外形,實則文聖拳真傳在乎"三調":
1. 調息:合於【莊子】"真人息以踵"
2. 調形:應和【紀效新書】"勢勢相承"之訓
3. 調意:貫通【孟子】"持其志無暴其氣"之說

昔年戴龍邦大師有云:"拳法如文章,起承轉合皆是法度。"觀當下傳承,當以視頻爲引,更需參酌【內功四經】【拳經洞極】等古籍,方不致買櫝還珠。

結語:
文聖拳之可貴,正在其"以文化武"的獨特路徑。今日研習者若能由視頻之"形",溯及【易經】"窮理盡性"之"神",則庶幾可臻"文成武就"之境。此非獨拳法之幸,實爲中華武學命脈延續之要途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