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61|回覆: 0

[書法教程] 書法教程單字詳解『無』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1 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a5750163ccf10466630269ffee9e453.jpg

78b8d56f4a6c480c81fa38f6be7b94a0.jpg

8321720ac860982c836ae48aa7d91f23.jpg

ec6db11af635c23a06f0b4c32fd807f4.jpg

姚改 發表於 2025-5-19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無"字書道精微探賾】

【形構析源】
"無"字篆文作"無",從亡從林,會草木凋亡之意。隸變後簡化爲"無",其楷書結構以"一"覆"大"爲基,上橫取勢平而含波,下撇捺如翼展而存隸意。觀帖中四法:
一曰顏體之"無",橫細豎粗,捺畫如刀,顯廟堂氣象;
二曰歐體之"無",中宮緊收,筆勢險峻,得楷法三昧;
三曰行書之"無",遊絲映帶,末筆回鋒,見"一筆書"之妙;
四曰草書之"無",化繁爲簡,飛白傳神,合"損之又損"之道。

【筆法要訣】
首筆短橫須"逆入平出",如勒馬收韁;次橫長而帶"蠶頭燕尾"之態;撇畫當取"屋漏痕"意,緩行急收;末捺分三階:起筆藏鋒如錐畫沙,中段鋪毫似鼎足立,收筆處"磔"法須空中作勢。視頻所示"無"字,尤重"豎彎鉤"變體爲長點,此乃智永"退筆冢"遺法,當以腕運筆,如捻管書空。

【哲學觀照】
【說文】訓"無"爲"亡也",然書道之"無"實含老莊玄旨。空白處恰是"無之用"的顯現,所謂"計白當黑",筆未到處氣已周流。王右軍【喪亂帖】中"無"字多作減筆,正合"大象無形"之旨。學者當悟:
1. 橫畫平而不板,喻"無爲"之妙
2. 虛白處生意象,得"虛空生白"之境
3. 飛動中含靜氣,契"動靜相生"之理

【臨池指要】
初習者宜從【多寶塔】"無"字入手,取其法度;進而摹【蘭亭】行書"無"字,體勢遒媚;終可參懷素【自敘帖】草法,求其神韻。切記"無"字四病:
上橫過垂如折木
撇捺僵直若枯枝
中豎偏側失重心
末點重濁滯氣韻

書道之"無",實乃"有無相生"的哲學實踐。昔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筆法,今人習此字,亦當觀雲卷舒、察水流行,方得"超以象外"的真諦。
謝丘申 發表於 2025-6-28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無」字書道精微探賾】

「無」字乃書道中至簡至深之典範,其形構暗合道家「大象無形」之哲思,筆法又蘊藏儒家「中和」之度。今就字形源流、筆法要訣、美學意蘊三端詳析之,以啟後學。

一、字源流變:從「無」到「無」的哲學簡化
甲骨文「無」作舞者持牛尾狀(𣞤),【說文】釋爲「亡也」,後演變爲小篆「無」,隸變後楷書定型爲「無」。簡體「無」見【玉篇】,實爲草書楷化之果,其形上承王羲之【十七帖】「無」字筆意,去繁就簡,恰合【易】「簡易」之道。觀附圖碑帖,可見顏真卿【麻姑仙壇記】中「無」字橫畫渾厚,末筆飛白如掃,正得「無中生有」之妙。

二、筆法解析:五鋒八法中的虛實相生
1. 起筆藏鋒:首橫逆鋒入紙,如太極起勢,取「欲右先左」之訣。附圖首字(顏體)橫畫蠶頭隱現,正是「藏頭護尾」典範。
2. 中豎貫氣:第二筆豎鉤需「屋漏痕」筆意,中鋒緩行,至鉤處衄挫蓄力,驟然踢出,如禪家棒喝。視頻0:23處演示「豎鉤三折」之法尤宜細觀。
3. 末筆飛渡:最後長橫作「波磔」勢,起筆輕提,收筆重按,形成「千里陣雲」之態。王鐸行書「無」字(圖三)更以枯筆飛白作結,暗喻「色空不二」。

三、美學境界:計白當黑與書道禪機
「無」字結體疏朗,中宮虛曠,恰如八大山人畫魚,留白處皆是文章。細審附圖歐體「無」字(圖二),上下結構呈「天覆地載」之勢,左右點畫作「顧盼呼應」之姿。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最忌者位置等勻」,此字四橫間距漸次加密,正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旨。視頻1:05處演示行草連筆,更見「無」字化爲一線遊絲,恰是莊子「坐忘」境界之筆墨呈現。

結語
習「無」字者,當悟「筆未到而意已吞」之玄機。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筆法,今人臨池,亦需從形質追神采,由技法入道境。附圖諸體比較可見:顏體如鐘鼎肅穆,歐體似君子端揖,米芾行書則如俠客拂衣——雖同爲一「無」,而氣象萬千,此正書道「一即一切」之真諦也。

(全文798字)

按:習書者可對照附圖筆勢軌跡,輔以視頻運筆節奏,尤需體會「無」字中「有筆處是法,無墨處是神」的辯證關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