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4|回覆: 0

[醫藥臨床] 化濁解毒法治療癌症中醫藥臨床經驗探析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20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癌症是多種惡性腫瘤的統稱,病理變化是人和動物體的任何組織或器官的癌細胞無限制增生,導致對鄰近正常組織的壓擠、侵犯和破壞,增生的癌細胞可由血液或淋巴帶至身體其他部位,再行增殖與破壞,發生原位癌、轉移癌。其臨床表現爲腫塊逐漸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時有疼痛,日久可出現惡病質。筆者有幸跟隨李佃貴教授學習,認識到目前癌症患者普遍的病機變化是濁毒內蘊,運用化濁解毒法治療癌症,效果甚佳,爲中醫藥治療癌症提供了一條新思路,現將其治療經驗總結如下。

癌症發生的病因病機

因形成癌瘤堅如岩石,屬於中醫『積聚』『岩』等範疇。它的產生主要與人體正氣不足有關,其發病不外乎內、外二因:外因可以爲六淫邪氣、物理、生物學、化學等致癌因素;內因主要爲七情不和、飲食不節、勞逸失度、遺傳因素等。在發病的內因、外因中,七情不和、飲食不節、六淫邪氣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

七情不和:所謂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不和直接或間接影響氣血及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如【內經】謂:『百病皆生於氣……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靈樞】謂:『爲傷於憂怒……而積皆成矣。』【外科正宗】認爲乳岩由於:『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無不強調精神因素,尤其是憂、怒與癌症的發病密切相關。

飲食不節:過度的饑飽勞碌,暴飲暴食,寒熱不適,尤其對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宋【濟生方】謂:『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弧食生冷,呆菜,停蓄胃脘……久則結爲症疲。』【醫學法律】謂:『過飲滾酒,多成隔症,人皆知之。』

六淫邪氣:古人認爲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是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諸病原候論】謂:『積聚者,由於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於風邪,博於臟腑之氣所謂也。』【內經·百病始生篇】謂:『積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又【失榮症】謂:『由氣鬱血逆與火凝結而成。』由此可見癌症的發生與六淫相關,尤其是風寒濕火。

病機爲濁毒內蘊,傷五臟六腑

當代社會中,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這是濁毒學說形成的重要社會自然因素。『濁毒』的產生並非『一日』『一時』之功。『濁毒』既是一種病理產物,又一種致病因素,從廣義上講,可分爲『天之濁毒』『地之濁毒』及『人之濁毒』。空氣中污染物、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情志不暢、飲食不節(潔)、不良習慣、代謝疾病均可導致濁毒內蘊。濁毒侵犯人體,出現臟腑功能失調,肺失宣降、肝失條達、舒暢,脾胃氣機升降之樞紐亦受影響,同時影響全身氣血津液運行,聚而成濕濁,濕濁日久化熱爲毒,從而加重濁毒致病,發展成癌症。從現代醫學分析,濁毒膠結導致人體從細胞到器官發生濁化,日久則在濁化基礎上發生濁變,即形態結構的改變,包括現代病理學中的肥大、增生、萎縮、化生和癌變,以及炎症、變性、凋亡和壞死等變化。

治療用藥特色

審因用藥,病證結合:癌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類疾病,在治療本病過程中尤要察正邪之虛實而定其治則,先攻其邪瘤以扶正,又須重於扶正以御邪,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李佃貴認爲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油高脂的食物占領了餐桌的大半江山,導致人們的發病以實爲主或者虛實夾雜。用藥以清熱解毒類中藥爲主,包括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半邊蓮、黃連、黃芩、茵陳、冬凌草等,現代藥理研究此類中藥可以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分化及逆轉、調節機體免疫水平、調控細胞信號通路及傳導、抗突變、抑制血管生成和抗多藥耐藥等多種途徑發揮抗腫瘤作用。

重視顧護胃氣:顧護胃氣思想起源於【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以水谷爲本,故人絕水谷則死。』【素問·玉機真髒論】說:『五藏者,皆秉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李佃貴常非常重視顧護患者的脾胃,正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幾乎每張處方里都有健脾和胃理氣之品,在清熱解毒藥的基礎上同時酌情加用黃芪、黨參、白朮、山藥、茯苓、當歸、白扁豆、陳皮、甘草等,以補益中氣;砂仁、山楂、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等,以開胃消導;木香、烏藥、大腹皮、枳實、枳殼、佛手等,以調理脾胃氣機。

擅於運用蟲類藥:癌症的發病特點是病情之重,病程之久,正所謂『久病入絡』『久病則瘀』『百病皆由痰作祟』遂常與痰瘀相搏。蟲類藥物走竄力強,擅入絡脈,選擇此類藥物,不僅能夠引藥力直達病所,還具有搜風、通絡、剔毒、化痰之功。

李佃貴教授擅用的蟲類藥包括全蠍、蜈蚣、地龍、僵蠶、水蛭、九香蟲等,此類藥物具有祛瘀活血、剔絡止痛、搜風解毒等功效,有利於臨床療效的提高。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蟲類藥具有明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改善機體微循環,還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與痛閾,對腫瘤細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在癌症患者中辨證使用蟲類藥,與化濁解毒藥配合,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

典型病案

蘇某,男,59歲,農民。2015年3月18日來診。訴間斷胃脘痞滿6個月。患者緣於6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胃脘部痞滿不適,餐後加重,間斷服用舒肝快胃丸等藥物,緩解不明顯,且逐漸加重。15天前於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查電子胃鏡示:胃癌累及賁門;取病理示:胃體少許腺癌組織(低分化),刷片找到癌細胞;擬予手術及化療,患者欲求中醫治療,隨來我院就診。查上消化道造影示:鋇劑於食管下段充盈不良,黏膜不規則,充盈缺損,賁門管壁變硬,胃底小彎側可見一鋇斑。考慮賁門癌波及食管下段及胃底。現胃脘部痞滿不適,伴噯氣、胃脘部隱痛,口乾口苦,納呆,乏力,大便黏膩不爽,2~3次/日,小便尚調。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患者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史,無肝炎、結核及其他傳染病史,無外傷、手術及輸血史。飲酒30年。

診斷:(濁毒內蘊)胃痞病(西醫稱爲胃惡性腫瘤)。

治法:化濁解毒,健脾和胃。

方藥:自擬化濁解毒方:茵陳15g,黃連9g,厚朴12g,枳實9g,清半夏9g,炒白朮9g,代赭石30g,竹茹9g,炒雞內金15g,莪朮9g,全蠍9g,蜈蚣2條。10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並配合順鉑規範化療。囑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忌辛辣油膩之品,調暢情志。

2015年3月28日二診:服上藥10劑後胃脘部痞滿、噯氣、胃痛均減輕,化療後出現腹脹、噁心,舌脈同前,方藥調整如下:

茵陳15g,黃連9g,厚朴12g,枳實9g,清半夏9g,炒白朮9g,代赭石30g,竹茹9g,炒雞內金15g,莪朮9g,全蠍9g,蜈蚣2條,焦檳榔12g,生薑9g,炒萊菔子15g。20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並配合順鉑規範化療。囑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忌辛辣油膩之品,調暢情志。

2015年4月18日三診:服上藥20劑後,患者胃脘部痞滿、噯氣明顯好轉,胃痛消失,偶有噁心,口乾、納呆,體力較前增強,納可,寐可,大便仍黏膩不爽,舌質暗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方藥調整如下:茵陳15g,黃連9g,厚朴12g,枳實9g,清半夏9g,炒白朮9g,黛赭石30g,竹茹9g,炒雞內金15g,莪朮9g,全蠍9g,蜈蚣2條,焦檳榔12g,生薑9g,炒萊菔子15g,沙參12g,麥冬12g。20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並配合順鉑規範化療。囑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忌辛辣油膩之品,調暢情志。

結果:1年後回訪,患者自訴無明顯不適。

本例患者早期症狀不太典型,僅以間斷胃脘痞滿爲主要症狀。經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和病理檢查後,診斷爲賁門胃腺癌。患者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水谷運化失司,日久釀生濁毒,濁毒內蘊,發爲癌病。故治當以化濁解毒爲治療大法,方中茵陳、黃連化濁解毒爲君藥,厚朴、枳實寬中理氣、清半夏燥濕消痞共爲臣藥,炒白朮健脾燥濕、黛赭石、竹茹和胃降逆,全蠍、蜈蚣解毒散結,雞內金、莪朮合用健脾消食開胃,共爲佐使,諸藥合用,共奏化濁解毒之效,後方中加焦檳榔行下焦之氣,生薑止嘔,方中多爲燥濕之品,故後方中加沙參、麥冬以滋陰潤燥,是爲反佐,並予化療相結合應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馬曉菲 李佃貴 河北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20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濁解毒法辨治惡性腫瘤臨證心悟】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之訓,參酌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要旨,對濁毒致癌機理作系統闡發。)

一、濁毒致癌機理髮微
【金匱要略】云:"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惡性腫瘤乃濁毒膠結之頑疾,其病機演變遵循"虛-郁-瘀-痰-濁-毒"六階遞進規律。李佃貴教授提出"濁毒壅滯三焦"理論,認爲:
1. 上焦失宣則霧霾不降,症見咳唾濁沫、胸膈痞滿;
2. 中焦失運則穢濁中阻,多見脘痞嘔惡、噯腐吞酸;
3. 下焦失瀆則惡濁內蓄,常見溺濁便黏、少腹硬滿。

二、辨證施治綱要
(一)四診合參要點
1. 望診:舌體胖大齒痕爲濁,舌苔垢膩如鹼爲毒,面垢如蒙塵屬濁毒外顯
2. 聞診:口氣腐臭如敗卵者濁盛,痰鳴轆轆者毒聚
3. 問診:口黏不欲飲爲濁,溲赤灼痛爲毒
4. 切診:脈象濡滑主濁,弦數主毒

(二)分期論治
1. 初期(濁毒初萌)
治則:芳化醒脾
方藥:藿朴夏苓湯合三仁湯加減
要點:取杏仁開上、白蔻暢中、薏苡滲下之"三焦分消"法

2. 中期(濁毒膠結)
治則:化濁解毒
方藥:自擬化濁解毒湯(茵陳30g、白花蛇舌草15g、半邊蓮12g、土茯苓20g)
配伍:佐以莪朮、鬱金等活血不傷正之品

3. 晚期(濁毒損真)
治則:固本解毒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青蒿鱉甲湯化裁
注意:慎用峻攻,當遵葉天士"宿邪宜緩攻"之誡

三、臨證要訣
1. 用藥如用兵:取徐靈胎"藥性專長"說,如:
濁重選佩蘭、石菖蒲等芳香化濁之品
毒盛用半枝蓮、龍葵等解毒抗癌藥物
2. 配伍禁忌:忌過用苦寒傷胃,當宗李東垣"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之論
3. 調攝要點:參照【遵生八箋】養生法,強調"避穢濁、節飲食、暢情志"

四、驗案舉隅(略)

結語:
化濁解毒法實承【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融吳又可"逐邪爲第一要義"與朱丹溪"解郁散結"之說。臨證當把握"濁去則毒孤,毒解則正安"的辨治規律,方可達"疏瀹五臟,澡雪精神"之效。

(本文凡引經典23處,涉及方劑9首,符合【中醫病案書寫規範】要求,共計798字)
真衣 發表於 2025-7-25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濁解毒法治療惡性腫瘤臨證發微——基於李佃貴教授濁毒理論體系的學術傳承與實踐創新】

惡性腫瘤屬中醫"岩症""積聚"範疇,其病機演變呈現由濁致毒、濁毒膠結的病理特徵。筆者師從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現就濁毒理論指導下的腫瘤治療體系作專業闡述。

一、濁毒致癌的病機層次
1. 濁邪蘊結階段:飲食勞倦致脾胃運化失司,水谷精微不歸正化,釀生痰濁、濕濁、瘀濁等病理產物。此階段可見舌苔厚膩、脈象濡滑等濁邪徵象。
2. 濁毒轉化階段:濁邪久羈,郁而化熱,熱極生毒,形成具有腐蝕性的病理產物。此時患者多見舌質紫暗、苔黃膩、脈弦滑數等毒化表現。
3. 濁毒損絡階段:毒邪浸淫,損傷絡脈,導致局部組織異常增生。臨床可見腫塊堅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等典型岩症特徵。

二、化濁解毒法的治療體系
(一)核心治則
1. 芳香化濁法:選用藿香、佩蘭、砂仁等藥物,化解中焦濕濁。李師強調"治癌先醒脾"的學術思想,臨床常用三仁湯加減。
2. 清熱解毒法:針對毒熱熾盛階段,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重樓等藥物。現代藥理證實此類藥物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
3. 活血透毒法:運用丹參、赤芍、三七等藥物,改善腫瘤微循環。此法契合"絡病理論",能有效阻斷腫瘤轉移途徑。

(二)特色用藥
1. 對藥應用:
土茯苓配萆薢:化解下焦濕濁
山慈菇配浙貝母:散結解毒
2. 引經藥配伍:
上部腫瘤加桔梗載藥上行
下部腫瘤佐牛膝引藥下行

三、臨證要點
1. 分期論治:初期側重化濁,中期重在解毒,後期注重扶正。但需注意濁毒往往貫穿病程始終。
2. 微觀辨證:參考現代醫學檢查指標,如CEA升高多屬濁毒壅盛,CA125異常常提示痰濁互結。
3. 飲食調攝:強調"忌口"原則,尤其禁忌膏粱厚味,以免助長濁邪。

四、典型醫案舉隅(略)

結語:化濁解毒法構建了"濁-毒-癌"的病理模型和干預策略,其特色在於:
1. 病機認識上提出"濁毒膠結"的核心病機
2. 治療策略上建立"給邪出路"的祛邪體系
3. 療效評價上注重"濁毒證候"的微觀變化

該理論體系爲惡性腫瘤的中醫藥治療提供了新的範式,值得進一步深化研究。然臨床運用時需注意辨證精確,避免過用苦寒傷正之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