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5|回覆: 1

[中醫理論] 中醫食療:夏季渾身沒勁定脾虛!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3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腹瀉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尤其現在正值夏天,拉肚子的人是越來越多。拉肚子,寒濕重,渾身沒勁,舌苔白膩,腸鳴腹脹,拉出來的像水一樣……能拉出來也是好事,幫助身體排出寒濕,總比一直憋在身體裡強。

而平時的你,可能也是:

怕冷,怕空調吹

不敢吃涼的

白帶較多

舌頭有齒痕

容易腹脹,脹氣

容易完谷不化(吃什麼,拉什麼)

小腹多肉鬆軟,四肢虛胖

思慮過多

不愛運動

這些都跟脾虛有關。身體的元氣需要好好修復,這些方法,中醫食療幫助你更好的回覆元氣。

好好睡覺

拉肚子,整個人都虛了,好好睡覺就是療愈,在睡眠中補充精力,讓身體漸漸恢復正氣。最嚴重的時候,可能除了拉肚子就是睡覺,那就正好,天塌大事一睡休。把平時積攢的勞累都睡走。

揉腹推腹,把濕氣手動推出去

有點精神了,就給自己按摩。

揉腹,讓肚子熱起來

順為瀉,逆為補。補虛宜逆時針的方向揉肚子,有利於止瀉。

以肚臍為圓心旋轉按揉腹部

以肚臍為圓心旋轉按揉腹部

方法:

雙手重疊,以肚臍為圓心旋轉按揉腹部,空腹為佳,平躺或端坐,每次15-20分鐘。

揉一揉肚子,整個肚子都熱了,排寒除濕,讓腹瀉好的快一點。

推腹,濕氣和汗一起出

光熱起來還不夠,每天平躺床上,推腹:從心窩一直推到肚臍以下,不到十下,腳心就可以冒汗了,連續推5-10分鐘,讓濕氣也隨着汗一起排出去。

從心窩一直推到肚臍以下

從心窩一直推到肚臍以下

煮粥,中醫食療止瀉健脾補虛

一開始需要禁食,喝些米湯可以迅速補充水分,後來有了胃口,就吃一些東西,讓自己更快恢復體力。

這個粥平時也可以吃。不僅可以「固帶脈」,止瀉健脾也非常擅長。

山藥健脾補肺;

白扁豆健脾祛濕;

蓮子養心安神、健脾止瀉、補腎固精;(便秘的人不宜吃蓮子)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

小米補虛損,養脾胃;(熬粥之後的小米,更是養脾胃)

紅棗,增強了補養氣血的效果。

主料:

蓮子15克,芡實8克,小米10克,山藥20克,白扁豆8克,紅棗15克。

輔料:

冰糖適量

中醫食療健脾補虛粥的做法步驟

1、準備好材料,山藥可以用新鮮的儘量用新鮮的。

2、將山藥,芡實,白扁豆,蓮子,小米這些不容易熟的原料用清水浸泡一個半小時;其他材料洗乾淨即可。

3、紅棗洗淨,切開兩半去除核(去核不上火)備用

4、將泡好的以上原料連同洗好的其他米類一同放入電飯煲內,倒入較多的清水,蓋上蓋子,按下按鍵『煮粥』鍵即可 (如果使用其他鍋具,可根據情況自由調節時間,以煮爛煮粘為準。)

5、中醫食療粥熬好後,調入少量冰糖食用即可,(因為粥的材料本身已經有了甜味,不需要放太多)

來看看構成:

整個方子,止瀉的食材非常多,意在「收」。止瀉的同時,更是健脾化濕。拉肚子,非一日之寒濕。 平時脾虛,運化不了食物中的濕氣,慢慢積聚,在天氣濕氣重的時候,便容易腹瀉了。

如果身體寒重,還可以加一些薑絲,溫脾胃,暖中焦。

建議把這個中醫食療粥,作為早餐或晚餐,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地,除了腹瀉,那些因脾虛而來的白帶多、小腹鬆軟、吃東西不消化,也會漸漸改善。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1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邱眉 發表於 2025-7-10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夏季脾虛證治與食療調攝】

夏季脾虛之證,誠如帖中所言,多見倦怠泄瀉、舌苔白膩、完谷不化諸症。此乃長夏濕土當令,太陰脾臟受困之象。今就中醫理論析其機理,並補益食療方略如次。

一、病機探微
【素問·髒氣法時論】謂「脾主長夏」,然濕邪困脾,反致運化失司。脾虛之證,其本在陽氣不足,其標在濕濁停滯。帖中所述畏寒、腹脹、齒痕舌等症,皆屬脾陽虛衰之候;而水樣泄瀉實為濕濁下注之標證,所謂「濕勝則濡泄」是也。

二、調治三要
1. 起居攝養
「一睡休」之法深得【內經】「起居有常」之旨。子時(23-1時)膽經當令,丑時(1-3時)肝經主事,此時安臥最能涵養肝脾氣血。建議亥時(21-23時)即臥,以順三焦經氣機。

2. 導引按蹻
揉腹之法源自【諸病源候論】「摩腹繞臍」之術。逆時針補法合「左升右降」之理,確能振奮脾陽。建議配合點按中脘、天樞、足三里三穴,每穴揉按百次,尤勝單純推腹。

3. 食療精要
帖中粥方甚妙,然需明其性味配伍:
山藥甘平,走脾肺腎三經,宜用懷慶府產者為佳
白扁豆解暑化濕,當炒用增其溫性
蓮子止瀉固精,然帖中未言需去心,蓮子心苦寒,於脾虛者當去之
芡實「水中人參」,與蓮子相須為用,然便秘者當減量

三、食療優化建議
1. 可增粳米10克助胃氣,加陳皮3克理氣化濕
2. 若陽虛甚者,可加乾薑絲2克以溫中
3. 冰糖易生濕,建議改用紅糖10克,兼能溫血

四、禁忌備要
1. 外感未清時禁食滋膩之品
2. 舌苔黃膩屬濕熱者,需先去濕熱再補脾
3. 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粥方

【脾胃論】有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夏季調脾,尤當注意「補而不滯」。建議食療期間配合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一式,每日晨起練習七次,使補益之品得氣機運化而奏全功。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午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