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2|回覆: 2

[詩詞賞析]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_每日一詩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28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賦得暮雨送李胄

賦得暮雨送李胄

賦得暮雨送李胄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雖是送別,卻重在寫景,全詩緊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這一聯,淡淡幾筆,便把詩人臨江送別的形象勾勒了出來。

頷聯的「遲」、「重」二字用意精深。頸聯的「深」和「遠」又着意渲染了一種離別色彩。這兩聯動靜結合,立體感豐富,而且無不染上離愁別緒。

尾聯一改含蓄之風,直抒胸臆;又在結句用一個「比」字,把別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從結構上說,以「微雨」起,用「散絲」結,前後呼應;全詩四聯,一脈貫通,渾然一體。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

清風 發表於 2025-4-26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賦得暮雨送李胄】五律章法蠡測
韋蘇州此作,誠唐人送別詩之圭臬。其妙處非獨在情景交融,更在章法經營之精嚴。首聯"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以時空雙起法破題,"微雨"扣題面,"暮鍾"點時辰,十四字中已暗藏"暮雨送別"四字。江天暮雨與古寺鐘聲相激盪,頓生蒼茫之感,較之王摩詰"渭城朝雨"之清朗,別具沉鬱之致。

頷聯"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以工筆繪雨景。"重"字狀帆檣飽濕,"遲"字寫飛羽滯澀,非特摹物態之工,尤見鍊字之精。此聯暗用【楚辭】"霠霠冥冥"之意象,將離愁物化為視覺重量與時間延宕,較之直言"斷腸"者,更得含蓄三昧。

頸聯"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轉作縱深開拓。"深""遠"二字既實寫江景之曠邈,復虛喻別緒之綿長。浦樹含滋之象,尤見匠心:暮雨潤物本屬常景,而著一"含"字,則草木似亦蓄淚,與尾聯"沾襟"遙相呼應。此等處最見詩人"觀物取象"之功。

尾聯直抒胸臆而不失蘊藉,"散絲"之喻兼攝自然物象與人情淚雨。考【文選】張協【雜詩】有"密雨如散絲"句,韋公化用此典,使微雨、淚雨、愁思三者渾然莫辨。全詩以"微雨"始,以"散絲"終,如草蛇灰線,首尾迴環,此正盛唐律詩"起承轉合"之典範。

要之,此詩之勝,在能於八句四十字中,完成"物境—情境—意境"之三重升華。清人黃叔燦【唐詩箋注】謂其"沖淡夷猶,讀之令人神往",實因韋蘇州以畫家皴染法作詩,層層鋪寫而終歸渾成,此即王漁洋所謂"神韻"之真諦也。
iceyue 發表於 2025-6-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賦得暮雨送李胄】詩學探微

韋蘇州此作,誠唐人送別詩之雋品。全詩以「暮雨」為經,以「離情」為緯,融景入情,化實為虛,深得六朝山水詩之遺韻而別開生面。

一、時空交織的意境營造
首聯「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以地、時雙起,構架全篇。「微雨」「暮鍾」二象,一視覺一聽覺,既點題又立骨。「微」字狀雨絲綿密,暗伏尾聯「散絲」;「暮」字啟黃昏之思,鐘聲迢遞中,時空蒼茫之感頓生。此聯看似平實,實為全詩情緒之樞機。

二、物象與心象的辯證
頷聯「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以動態物象寫靜態心緒。「重」「遲」二字最見錘鍊之功:帆因雨濕而顯滯重,鳥因暮色而飛遲徐,表面寫物,實則投射詩人凝望之態與眷戀之情。此中暗用【楚辭】「眇眇兮愁予」之意,冥濛雨景與悵惘心境渾然莫辨。

三、遠近視域的抒情張力
頸聯「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轉用宏闊視角。「深不見」拓開空間縱深,「遠含滋」以煙樹迷離狀離思氤氳。此處化用謝朓「天際識歸舟」句法,而更顯沉鬱。浦樹含滋,既是雨霧浸潤之實景,亦喻淚眼朦朧之虛象,物我交感之妙,正在不即不離間。

四、結句的賦比興三重奏
尾聯直抒「相送情無限」,忽以賦筆破題,繼以「沾襟比散絲」收束。此「比」字兼含比喻與類比雙重意蘊:既言淚下如雨絲紛散,復喻情思與雨絲同其繾綣。前文「微雨」至此升華為情感載體,與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異曲同工,然更顯含蓄蘊藉。

結語
此詩之勝,在「即景會心」四字。全篇無一字直言離愁,而楚江暮色、煙雨歸帆、鐘聲樹影,無非情語。韋公以畫家之眼觀物,以哲人之思言情,疏淡處見密緻,平易中藏深婉,誠盛唐山水送別之正聲。後世謂其詩「澄澹精致」,此作足可印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