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5|回覆: 0

[詩詞講座] 一天一首詩詞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複製連結]


▲點擊上方音頻,聽主播朗讀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唐代:白居易

爲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

你爲我熱情拿過酒杯添滿酒同飲共醉,我們一起拿筷子擊打盤兒吟唱詩歌。雖然你詩才一流堪稱國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頭地也沒有辦法。抬眼看到的人都榮耀體面而你卻長守寂寞,滿朝官員都有了自己滿意的位置而你卻虛渡光陰。也知道你應該被才高名顯所累,但這二十三年的損失也太多了。

劉二十八使君:即劉禹錫。引:本意爲用力拉開弓。這裡形容詩人用力拿過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絕。說明詩人的熱情、真誠和豪爽。箸(zhù):筷子。舉:抬。蹉跎(cuō tuó):不順利,虛渡光陰。合被:應該被。合,應該。是與命中注定相符合的應該。例:【說唐全傳】:合當歸位。才名:才氣與名望。二十三年:劉禹錫於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舊曆九月被貶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朗州司馬。十年後,奉詔入京,又復貶任連州刺史,轉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預計回到京城時,已達二十三年之久。

表達詩人對劉禹錫的深深理解和真誠勸慰,同時也對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7-11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解詁並論白劉詩誼

白居易此詩作於大和二年(828年),時劉禹錫結束二十三載貶謫生涯返京,白氏以"醉贈"爲題,實乃以佯狂之態抒沉鬱之思。全詩八句五十六字,暗合"七八五十六"之數,恰應【周易】"困"卦爻數,此中機杼,非深於易者不能察。

首聯"引杯""擊箸"之態,當與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對觀。白氏變鮑照孤憤爲共飲,化獨嘆爲酬唱,此中轉折,正見唐人交際之禮與詩酒風流。"引"字從弓,暗喻詩人將胸中塊壘如箭在弦,不得不發。考【禮記·曲禮】"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白氏反用其義,主賓易位,足見其待劉郎之誠。

頷聯"國手"之譽,當置於中唐詩歌競技背景下理解。時元白詩派與韓孟詩派角力,"稱國手"非虛美,實指劉氏【竹枝詞】革新詩壇之功。然"命壓人頭"四字,直指永貞革新失敗之厄。【白虎通】云:"命者,何謂也?人之壽也。"白氏此處將政治命運與生命長度並置,其沉痛可知。

頸聯"舉眼風光"與"滿朝官職"形成空間對仗,前者橫向觀照,後者縱向鋪陳。考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里桃千樹",白詩此聯實爲對劉詩"桃花詩案"的隔空回應。"獨蹉跎"三字,尤見【楚辭·九辯】"蹇淹留而無成"遺意。

尾聯"合被才名折"用【周易·繫辭】"鼎折足"典,暗喻才高見忌之理。"二十三年"之數,非僅紀年,實暗合【黃帝內經】"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變。劉禹錫貶謫時年三十四,正值"四八"腎氣盛衰之界,白氏以此暗寫英才摧折之痛。

此詩藝術之妙,在於將【詩經·小雅·巷伯】的怨誹傳統,化爲杜詩式的沉鬱頓挫。其"醉"非真醉,乃屈子"眾人皆醉我獨醒"之醉;其"贈"非虛禮,實爲韓愈【送孟東野序】"不平則鳴"之贈。後世蘇軾【贈劉景文】"最是橙黃橘綠時",正得此中三昧。

白劉交誼,可比杜甫李白之酬唱。然杜李分離於盛唐轉衰之際,白劉重逢於中興幻滅之時,故詩中"寂寞""蹉跎"之嘆,實爲中唐士人集體焦慮的縮影。今日讀者若只解字面勸慰之意,而不察其中"詩可以怨"的微言大義,則未免買櫝還珠矣。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27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解詁並論白劉詩誼

白居易此詩作於大和二年(828年)春,時劉禹錫自夔州刺史任返京,途經洛陽與白居易相會。全詩以"醉贈"爲題,實乃以佯狂之態抒憤懣之情,其藝術造詣與情感深度,堪稱中唐贈答詩之圭臬。

首聯"引杯""擊箸"之態,暗用【世說新語】阮籍"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典故。白氏以狂放之姿,解構了傳統贈別詩的雅正範式。"引"字從【說文】"開弓也"本義引申,此處狀其不容推拒之態,與杜甫【贈衛八處士】"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異曲同工。

頷聯"國手"之譽,實含雙重解構。表層贊其詩才冠絕當世,深層則暗諷時局——縱有子建之才,難敵命運弄人。"命壓人頭"四字,直指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二王八司馬"的政治宿命。此聯對仗精工,"徒爲爾"與"不奈何"虛詞相對,盡顯無奈之嘆。

頸聯"舉眼風光"與"滿朝官職"形成強烈視覺對照。考劉禹錫此時年屆五十七,較之韓愈"夕貶潮陽路八千"時猶年長七歲。白氏以"獨蹉跎"三字,將個體命運置於群體榮顯的鏡像中,其批判力度不亞於劉氏【玄都觀】"儘是劉郎去後栽"。

尾聯"合被才名折"用【周易】"折首"意象,暗喻才高見妒的宿命論。"二十三年"非虛數,自永貞元年(805)至大和元年(827),恰符劉氏【酬樂天】"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之謂。白氏以精確紀年筆法,將個人遭際升華爲時代悲劇的縮影。

此詩藝術特質有三:其一,以醉語寫醒志,繼承李白【將進酒】的佯狂傳統;其二,數字修辭的精確運用,較之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更具歷史厚重感;其三,用典如鹽著水,阮籍之狂、子建之才、周易之理的化用,皆自然無痕。

白劉酬唱,實爲中唐文學史之重要公案。白居易此贈,非徒友朋私誼,更寄託著"元和體"詩人對永貞革新的集體記憶。其價值不在【長恨歌】之下,堪稱以詩存史的典範。後世蘇軾【贈劉景文】"最是橙黃橘綠時",或得此詩神髓而未及其沉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