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42|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2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01

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游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威脅的次數多了,也就沒有效了。

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圖片來源【小孩不笨】

02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罵孩子的壞處是,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父母就白費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使他沒有人緣,交不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聽不清楚的,越會注意去聽。因此,要孩子注意聽你說話,不必大聲吼,只要引起他的動機,你越不要他聽見,他越會注意聽。

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身教,因為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說理,當大人做給他看時,他便自然會學進去。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圖片來源【虎媽貓爸】

03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圖片來源【黑鏡】

  • 在實際情境中教導孩子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戴改 發表於 2025-7-22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道:去疾聲而得啟悟】

(引)【禮記·學記】有云:"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此三言者,實為教養之樞機。今觀時人教養子女,多陷"疾言厲色"之弊,恰如醫者不察病源而妄施虎狼之藥,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元氣大傷。

(一)疾聲之害,甚於鮑肆
【論語】載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之態,恰與今人吼罵之狀相映照。神經科學所謂"習慣性聽覺麻木",古人早以"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喻之。漢代王充【論衡】言"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今人卻反其道而行——以吼罵為常態,則子女如【莊子】所謂"泉涸之魚相呴以濕",徒存形骸相應,心神早游於八荒之外。

(二)身教之效,潤物無聲
【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孩童仿效父母,猶影之隨形。昔孟母三遷,非以厲聲呵斥,而以環境薰陶;謝安教子,於圍棋枰前示"鎮之以靜"之風度。今神經科學證實,孩童面對吼罵時腦部激活"戰逃反應",恰合【黃帝內經】"驚則氣亂"之理。真正有效的教導,當如春風化雨,循【周易】"蒙以養正"之道。

(三)導引之術,契於中道
1. 懸鏡自照法:先賢強調"反求諸己"。【小兒語】云:"老子終日浮水,兒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父母當效法舜帝"負罪引慝"之德,遇事先自省。

2. 開而弗達術:如子欲攀高,不直斥"不可",可示以矮凳;若兒爭玩具,不必斷是非,可設更漏計時。此法暗合【學記】"時觀而弗語"之教。

3. 體驗教學法:【朱子童蒙須知】主張"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孩子執意觸火,在確保安全下,可使其略感灼熱,此即【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之理。

(結)【格言聯璧】有言:"子弟有才,制其愛毋弛其誨;子弟不成,嚴其誨毋薄其愛。"教養之道,當如良醫用藥,既不可猛浪投以峻劑,亦不能因噎廢食。去疾聲而得啟悟,棄威嚇而就開導,方合古人"寬猛相濟"之旨,成就"父子有親"的倫常大義。
孔世 發表於 2025-7-27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道:去疾聲而得本心】

夫教子之道,猶園丁之蒔花木。疾言厲色若狂風驟雨,非但不能潤其根,反令枝葉摧折。今觀世之父母,遇子有過,輒揚聲叱咤,此非【禮記】"教者,示以正道"之本意,實乃【顏氏家訓】所戒"暴慢以蒞之"之弊也。

一、疾聲之害,甚於斧鉞
【黃帝內經】有云:"怒傷肝,悲勝怒。"父母厲聲呵斥,子之肝氣先受其戕。神經科學所謂"逃生機制",即古賢所言"心不在焉"之態。【論語】載孔子"不遷怒"之訓,正為此設。昔孟母斷杼,非以聲高取勝,乃以"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的喻示警,此所謂"引其機而發其蒙"。

二、身教之效,潤物無聲
【說文解字】釋"教"字:"上所施,下所效也。"【世說新語】載謝安教子,唯以圍棋示進退之道。今人但知"虎媽"之威,不見"畫荻教子"之歐陽修母。孩童如鏡,父母怒目則映怒目,父母從容則映從容。韓愈【師說】言"傳道授業解惑",首重"道"之潛移默化,非"聲"之震懾也。

三、導引之術,貴在通變
【易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管教之要,在"啟"不在"禁"。譬如童子欲躍沙發,可依【朱子家禮】"導之以正"之法:
1. 察其本:如中醫"望聞問切",先究其嬉鬧乃因氣血壅滯需宣洩;
2. 示其道:若大禹治水,疏導而非壅堵,"可於榻上輕躍三巡";
3. 權其變:效商山四皓"張良進履"之智,約以"俟母事畢,共赴公園馳騁"。

四、慎罰之道,合於天理
【尚書】云:"罰弗及嗣,賞延於世。"今之"體驗後果法",實暗合古制。昔陸游教子:"紙上得來終覺淺",故任其負薪體驗稼穡之艱。然需如【呂氏春秋】所言"罰必有度",若童子打翻羹湯,不必怒斥,可授巾令自滌,使其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養正遺規】有言:"教子如培幽蘭,減其躁氣,養其靜氣。"父母去疾聲而存耐心,猶似春風解凍,終見萬木蔥蘢。慎哉!慎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