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28|回复: 1

[诗词赏析] 古诗文与传统建筑的完美邂逅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5-2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可见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古典诗文总有整齐的建筑美,传统建筑也藏着优雅的诗韵美。当诗歌遇上建筑如何含情带意?今天一起品读古诗文中的中国传统建筑~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李白《苏台览古》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园冶》中表示:‘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楼,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

楼,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李白《夜宿山寺》

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

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唐·王勃《滕王阁诗》

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阁与楼都是多层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区别,后世阁、楼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榭作为一种建筑物名称有多义:一指建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二指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三指收藏乐器的 ...

榭作为一种建筑物名称有多义:一指建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二指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三指收藏乐器的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榭作为一种建筑物名称有多义:一指建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二指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三指收藏乐器的地方;四指内部空间不加分隔的开敞的厅堂。

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

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是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如走廊、游廊。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牌坊

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

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

听蝉翦叶迎秋燕。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楼上衙牌易晚。

——宋·朱敦儒《杏花天》

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柱子之间架有横梁相连。

梁上面承接一到三层石板,也就是镌刻有文字的枋,枋上建有楼,有些楼还有特别明显的顶盖。

今日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包含古建筑的诗词呢?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陆香系 发表于 2025-4-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筑相生: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解码》

梁思成先生所言极是,建筑乃凝固之诗,诗文乃流动之建筑。二者同源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在空间营造与意境表达上形成奇妙互文。

亭之妙,在于"空"与"灵"。《园冶》云:"亭者,停也。"欧阳修笔下翼然之亭,恰似诗词中的逗点,使山水文章顿生节奏。其四柱凌空的结构,暗合绝句起承转合之法度,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意境。

台之象,承载着历史纵深。李白登临吴王旧台,实则是以建筑为时间坐标系。夯土筑台之法可溯至殷商,其层叠而上的形制,恰似七律之颔联颈联,在空间叠加中完成古今对话。

楼阁之韵,体现垂直美学。李白的"危楼"与王勃的"高阁",皆通过竖向延伸突破物理限制。应县木塔的斗拱如诗词平仄,层层出挑的屋檐似韵脚迭宕,最终在"手可摘星辰"的夸张中,达成建筑与诗歌共同的超越性表达。

这种诗筑互鉴的传统,实为华夏特有的空间叙事智慧。建筑构件之"楹"化作楹联,"轩"转为轩窗意象,"廊"衍生回环韵律。读懂这些文化密码,方能体会杜牧"檐牙高啄"的精准,亦能理解《营造法式》中"如鸟斯革"的诗意匠思。
铁马 发表于 2025-6-2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古诗文与传统建筑的意象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诗文实乃同源异流之艺术双璧,二者在审美意趣与空间哲学上呈现出惊人的互文性。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特性"之论,实为洞见文化本体的精微之谈。今试从建筑类型学与文学意象学双重维度,阐发其间妙谛。

亭之建筑形制暗合《周易》"观物取象"之理。欧阳修笔下醉翁亭"翼然"之态,非惟状其飞檐翘角,更见《营造法式》所谓"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意象传承。六角攒尖顶暗应天地六合,空灵通透的构造恰似诗词中的留白艺术,此乃"无往不复"的宇宙观在建筑与文学中的双重投射。

台阁建筑尤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旨趣。李白《苏台览古》以"荒台"对"江月",王勃《滕王阁》以"画栋"接"云雨",皆显《园冶》"巧于因借"之妙。考汉代柏梁台、唐代凌烟阁,其台基高耸、檐牙高啄的形制,正与汉赋唐诗的雄浑气象相表里。这种垂直向度的空间营造,实为古人"通天接地"的精神象征。

楼榭轩廊的审美趣味,更见文人"游观"哲学的深化。杜甫"开轩纳微凉"之轩,实为《长物志》所谓"前轩后轾"的空间过渡;辛弃疾"舞榭歌台"之榭,暗合《营造法原》"虚敞为尚"的建构理念。此类建筑通透的界面处理,恰似诗词中的"隔"与"不隔",形成虚实相生的审美张力。

细究之,传统建筑的空间序列犹如诗文起承转合:照壁为起,院落为承,厅堂为转,后园为合。这种时空一体的艺术思维,在《红楼梦》大观园题咏与《洛阳伽蓝记》的寺院描写中臻于化境。建筑成为凝固的诗歌,诗歌化作流动的建筑,二者共同构建了中国人"可居可游"的理想栖居。

当代建筑创作当从此种文脉中汲取智慧,非徒事形似,贵在神传。正如计成《园冶》所言:"三分匠意,七分主人",唯有深味传统建筑与诗文的意象共生,方能在现代语境中延续那份"诗意栖居"的文化基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