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3|回覆: 0

[中醫養生] 治頸椎病的奇穴!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5-5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現代很多人,為了漂亮,喜歡穿沒有衣領的衣服,露出性感美麗的脖子,卻不知道,疾病的種子便由此種了下來。

疾病的種子便由此種了下來。

疾病的種子便由此種了下來。

其實,要扼殺這顆種子,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保護好你的大椎穴。

堅持艾灸扶陽,買就送經絡圖、艾灸盒: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人體手三陽經有三對,共六條,足三陽經也有三對,也是六條。這六對十二條陽經運行着人體後天的陽氣,溫養人體周身。

這十二條陽經均與督脈相交於大椎穴,而督脈是人體陽氣之總督,運行着先天之氣。想想看,十三條經氣、先後天經氣在此交匯,此處可謂交通要塞。所以,大椎堪稱陽中之陽。

如果打仗,此處定為必爭之地,人體如果此處受害,此處不通,十三條經皆不通,自然百病叢生,當我們意識到這點之後,還會將這個要塞處於險地嗎?

大椎堵塞,會引發上百種疾病

督脈屬陽,大椎是陽脈的總開關。大椎穴不通的人,陽氣就升不上來,那體內的濁氣就會很重,邪氣也重

督脈屬陽,大椎是陽脈的總開關。

督脈屬陽,大椎是陽脈的總開關。

中醫講:『得陽者生,失陽者亡』。女人屬陰,易陽氣不足。所以做為女性陽氣一定要足 ,只有陽氣足了,冬天才不會怕冷,手腳不會冰涼,面色會更加紅潤有光澤,氣血才會更旺,代謝才會更好,才不容易發胖。

大椎氣血不暢通瘀堵,可導致空氣、空血的狀態。氣血不能上於頭部,肩頸容易出現問題,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椎動脈受阻引起頭部供血不足、頭痛頭暈、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大椎瘀堵同時會造成左右肩血脈不通、腦血栓、腦梗、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勞損!

大椎堵還會導致嚴重的『富貴包』。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富貴包經常出現在大椎穴位置。大椎穴又名閻王奪命鎖,它是我們人體的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穴不通,會堵塞我們七條經絡: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

富貴包與淋巴液也有關,淋巴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其淋巴液是淋巴代謝的毒素,它需要回流到淋巴結、肝、腎進行解毒。但回流的通道不暢,就會出現堆肉(即富貴包),脖子短了。因此,如發現腦後堆肉,一定不要忽視!

大椎凸起,意味着心腦血管壽命開始倒計時!所以大椎穴也是生命的一個命穴,再忙也要給自己肩頸舒通!

這款小艾條,也很實惠:

大椎穴養生治病的妙用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將黑暗無邊,萬物不生。人也一樣,人如果沒有了陽氣,就會羸弱不堪,甚至不能存活。由此可見,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

而大椎穴,就是這樣一個養護陽氣的穴位,只要用艾灸點亮它,就能讓自身這個『小太陽』發光發熱,紅日當頭,滋生出源源不斷的能量。

艾灸大椎穴,向體內注入純陽之氣。

艾灸大椎穴,向體內注入純陽之氣。

艾灸大椎穴,向體內注入純陽之氣。

1、畏寒怕冷的人,用艾條灸大椎穴,讓艾條的熱量在十三條經脈中流動,人很快就會暖和起來!

2、對於長期穿低領衣服、夏天愛背對着空調吹的人,整個背部僵硬難受,這時在大椎穴貼上一小塊辣椒風濕膏,解除大椎穴寒邪的封鎖,很快整個背會熱起來!

3、出差在外地的人,艾灸和風濕膏都沒有帶也不用着急。拿着電吹風,在大椎穴吹幾分鐘,整個身體如同曬了太陽一樣暖烘烘。

4、最簡單的,感覺輕微受寒時,洗澡的時候稍微調高一下水溫,沖洗大椎穴5~6分鐘,或者拿熱毛巾熱敷幾分鐘,也可祛除剛剛入侵的寒邪。

手工特製加粗艾條,好貨產量有限,先到先得:

艾灸大椎穴,巧治諸病。

1.治風濕病

利用大椎穴可以治療令人非常頭疼的風濕病,其效果比吃藥還強。大椎穴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堅持艾灸大椎主穴,就可以增強陽氣,趕走濕寒,告別疼痛!

2. 防治感冒

在大椎處艾灸3分鐘,以皮膚紅嫩為佳;淋浴時也可用水柱衝擊大椎處,水溫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

3.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

艾灸貼,哪不舒服就貼哪,簡單方便效果好:

白領伏案工作時脊骨肌肉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隨着年齡的增長,頸部及背部的椎間盤還會水分流失,椎間盤因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很容易發生破裂,並且這些頸椎的損傷是不可改變且不可逆轉的。

所以應在損傷尚未形成症狀、形成疾病的時候,阻止病變進一步擴大。防治方法是:在大椎處塗上艾灸油,然後按摩加艾灸。

4. 治粉刺

採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隨即加拔火罐,以出血為度,10分鐘左右起罐。3~5天進行一次治療,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

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 ;

配曲池穴,預防流腦;

配合谷穴,治白血球減少;

配足三裏穴、命門穴,提高機體免疫力;

配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配曲池穴、合谷穴,瀉熱;

配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不懂取穴?關注:艾灸經絡穴位圖解(ajjlxwtj)

頸椎病用艾灸,想痛都難。

可以說,艾灸是最適合用來調理頸椎病的方法之一,無論是補陽氣還是通經絡,都是艾灸最適合。表面上,頸椎疼痛給我們的最突出的感覺只是痛,而本質上,『痛則不通』——經絡不通了、堵塞了,才會引起頸椎疼痛。

艾灸大椎穴可以調節身體陰陽,祛寒除濕,對頸椎部位的經絡寒濕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療頸椎問題的必灸穴位。

大椎艾灸護理過程中的幾個要點
  1. 灸前首先要舒活一下風池穴;

  2. 接下來疏通風府穴和頸夾肌這個地方;

  3. 最後是大椎穴和兩邊的肩井穴;

  4. 把穴位一個個揉開後,再塗抹上艾灸油疏通經絡。

奚美 發表於 2025-6-21 04: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椎要穴與頸椎養護之道】

大椎一穴,乃督脈之樞機,陽經之總會。【針灸甲乙經】載其"在項第一椎下陷者中",正當手足三陽與督脈交會之處,誠如原帖所言"陽中之陽"的要衝。然今人重服飾之美而輕養生之道,露頸受寒以致大椎瘀堵,實為捨本逐末之舉。今就大椎穴與頸椎病防治,略陳管見。

一、大椎穴的生理地位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大椎穴作為"諸陽之會",其重要性可從三方面論之:
1. 經絡樞紐:手足六陽經與督脈在此交匯,形成人體陽氣運行的"十二經立交橋"。
2. 氣機要衝:明代【針灸大成】特別強調此穴可"主肩背痛,腰脊強",其調理氣機之功可見一斑。
3. 溫煦之源:大椎猶如人體"小太陽",【醫宗金鑒】載其能"宣陽解表",乃溫補陽氣第一要穴。

二、大椎瘀堵的病理表現
觀今之"富貴包"等症,實為陽氣不運之徵候。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早有警示:"項強乃太陽經氣不利。"現代醫學所見頸椎病變,多與中醫所述"大椎失司"相關:
初期:肩頸僵直、畏風惡寒(衛陽不固)
中期:頭暈目眩、手臂麻木(清陽不升)
後期:代謝紊亂、痰瘀互結(陽氣衰微)

三、養護要訣
1. 艾灸之法
建議採用"小炷多壯"灸法: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後隆起最高點下凹陷處
方法:每日辰時(7-9時)施灸9壯,連續七日為一療程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2. 導引之術
推薦【諸病源候論】所載"引頸法":
"正坐,兩手交叉抱頸,緩緩仰首觀天,同時吸氣;復低頭視地,徐徐呼氣。如此九遍,使經氣周流。"

3. 日常防護
着立領衣物以護陽(【老老恆言】所謂"頸宜常暖")
避空調直吹(【養生類纂】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睡枕高度以一拳為宜(【混俗頤生錄】載"枕高令頸曲,久必傷脈")

結語
大椎之要,非獨治頸疾,實為養生之關鍵。誠如【內經】所言:"上工治未病。"與其病發求醫,不如日常養護。若能謹記"護陽為要,通絡為先"八字,則不僅頸椎得安,全身陽氣皆可受益。至於商業宣傳所謂"奇穴"之說,學者當明辨之——大椎之效在乎持之以恆的養護,非一時之奇功也。

(按:原帖附圖所示穴位定位尚屬準確,然具體療法需因人而異,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6-23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椎穴養護與督脈陽氣之關係】

大椎穴乃督脈要衝,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交會,誠如【針灸甲乙經】所載:"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陽督脈之會。"此穴不僅是經絡通行之樞紐,更是人體陽氣輸布之總樞。今人貪涼露頸,實乃戕伐陽氣之舉,確如帖中所言,埋病根於無形。

一、大椎穴之生理樞要
考【黃帝內經】"督脈為陽脈之海"之說,大椎穴恰似陽經之"總閘"。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此六陽經皆匯於大椎。更兼督脈統攝諸陽,故此處瘀堵,則陽經氣血壅滯,如江河倒灌,百病由生。明代醫家張景岳【類經圖翼】特別標註此穴為"諸陽之會",實非虛言。

二、臨床症候辨析
所謂"富貴包",實為痰瘀互結之徵。【醫宗金鑒】稱此症為"項疽",多因"風熱痰凝"所致。現代醫學雖歸為脂肪堆積,然中醫視角觀之,乃陽氣不運、濁陰積聚之象。患者常見:
1\. 頭項強痛(【傷寒論】太陽病提綱)
2\. 肩背拘急(【靈樞·經脈】膀胱經病候)
3\. 眩暈耳鳴(【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變證)
此皆因陽經郁遏,清陽不升使然。

三、養護之道
1\. 艾灸溫通
遵【針灸大成】"灸以陽補陽"之法,艾灸大椎可振奮陽氣。建議採用隔姜灸,每日辰時(7-9時)施術,此時氣血流注陽明,借天時以助陽升。

2\. 導引按蹻
【諸病源候論】載"挽耳引項"之法:
① 雙掌交叉貼於大椎,頭頸緩慢後仰至極限,維持三息
② 以拇指螺紋面按揉穴位,配合"噓"字訣呼氣
此法可疏解經筋攣急。

3\. 衣冠攝生
【老老恆言】強調"頸宜常暖",建議:
四季佩戴絲巾護項
避免空調直吹風府、風池諸穴
伏案每辰(2小時)做"仙鶴點水"(緩慢點頭畫弧)

四、辨證施治要點
需明辨虛實:
實證(舌紅苔黃):宜刺絡拔罐
虛證(舌淡苔白):宜麥粒灸
切忌見包即灸,反助火邪。富貴包日久者,當配合豐隆、中脘穴化痰濁。

結語:大椎乃性命之關隘,養之則陽春布德,戕之則百骸受殃。今人當效法【養生延命錄】"坐臥避風"之訓,護此要衝,方得"陰平陽秘"之妙。至於商業鼓吹"一穴治百病"之說,讀者當存思辨——穴位療法乃整體調攝之一環,非可孤立取效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