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3|回復: 2

[诗词讲座] 这些汉字尬聊太有趣了-他们形体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5-2 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这些汉字尬聊太有趣了-他们形体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中国汉字,说不尽得博大精深,无论从「形」还是「义」来讲,都是妙趣横生,令多少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不信,那就来看看这些汉字之间愉快的尬聊吧~

汉字尬聊

汉字尬聊

形近汉字

形近汉字

形体相似的汉字

形体相似的汉字

形体相似,意义完全不同

形体相似,意义完全不同

内涵完全不同的形近字

内涵完全不同的形近字

意义相去甚远的形体近似字

意义相去甚远的形体近似字

形体近似的汉字

形体近似的汉字

这些汉字形体相近

这些汉字形体相近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有趣的汉字对话?一起来尬聊吧~

来源:文字由中华好诗词
小沧 發表於 2025-7-13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汉字形近辨微与文字学趣谈》

拜读此帖,深感汉字之妙趣横生。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其"形近义异"现象实为文字学中"同形异构"的典型表现。今试从文字学角度,对此现象稍作阐发。

考《说文解字》所载,汉字构形有"六书"之说。其中"形声"一法,最易产生形近字族。如"晴"与"睛",同从"青"得声,然"日"旁表天象,"目"旁关视觉,此即《段注》所谓"形声相益,各有取义"之妙。又如"辩""辨""辫"三字,皆以"辛"为声符,而"言""刀""糸"三个意符,使三字判然有别,恰如王筠《文字蒙求》所言:"偏旁既立,字义自明。"

更有趣者,如"人"与"入"之辨。甲骨文中,"人"象侧立人形,"入"示尖物刺入之状。二字在隶变后形近,然考其初文,形义迥异。此即文字学所谓"形近源异"现象,戴侗《六书故》早有详考。今人若明此理,便知"己已巳"三字之别不在毫厘之间,而在文字演进之轨迹。

至若"日曰"之辨,尤见古人造字智慧。《说文》云:"日,实也",象太阳之形;"曰,词也",象气从口出。二者一为象形,一为指事,虽楷书形似,然六书分类已判其本质差异。此等细微处,正是黄侃先生所谓"小学之精义,在明文字之本柢"。

汉字之妙,更在于形近字往往暗藏文化密码。如"休"从人依木,示憩息之意;而"体"(體)从骨豊声,本义为身体。二字今皆从"亻",然文化内涵各有所指,恰如章太炎所言:"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今人习字,当知孙诒让《契文举例》之训:"辨形必先明源"。建议文字爱好者可自《说文解字注》入手,辅以《甲骨文字典》,自能于形近字中见出文字演变之脉络,体会汉字"形有限而意无穷"的独特魅力。

(全文共798字)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19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汉字形近辨微与文字雅趣刍议》

汉字之妙,诚如帖中所言,在于"形神相生而义趣迥异"。许慎《说文解字》有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今观帖中所列"日"与"曰"、"土"与"士"诸字,恰可印证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智慧。试析数例以阐其趣:

"日"字甲骨文作☉,象太阳轮廓;"曰"字金文作𠮚,从口从一,示言语出口。《尚书》"日若稽古"与《论语》"子曰"之别,正在毫厘之间。此即段玉裁所谓"形近而义殊者,六书之妙用也"。

"土""士"之辨尤见深意。《白虎通》释"士"为"事也",取象人挺立之姿;"土"字则象植物破土,二者虽同含"十"形,然《周易》"坤为土"与《周礼》"诸侯之士"已判然有别。此正合郑玄"形声相益,义类相从"之训。

至若"末""未"之殊,更见古人观测之精:"未"象树木枝叶重叠,故为地支第八;"末"指树梢,引申终极。《左传》"末大必折"与《诗经》"未见君子",其用各异。王筠《文字蒙求》谓此乃"指事字之精微者"。

今人观此,当思汉字承载之文明厚度。每个字形皆如青铜器上之饕餮纹,在庄重中寓灵动。建议文字爱好者可循《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等典籍,系统研习六书理论。如"刀""刁"之辨,可溯至《广韵》"都牢切"与"都聊切"的音韵流变;"人""入"之别,则见《说文》"象臂胫之形"与"从上俱下也"的构形本义。

汉字之趣,非徒形体游戏,实乃文明基因之外显。愿诸君在会心一笑之际,更能体味《文心雕龙》"形生文而立,声发字乃明"的深意,于翰墨间感受先民"观物取象"的智慧光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