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4|回覆: 0

[詩詞講座] 莫不靜好:一棹碧濤春水路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4-28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祥霆彈奏【一棹碧濤春水路】 琴瑟在御

一棹碧濤春水路

一棹碧濤春水路

浣溪沙 · 游蘄水清泉寺

朝代:宋 作者:蘇軾
清平樂·留人不住全文
作者:晏幾道 (宋)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7-15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琴韻詞心:論"一棹碧濤春水路"的審美意境與文人情懷】

"一棹碧濤春水路"七字,實乃宋詞意象經營之典範。晏幾道【清平樂】此句,以簡淨之筆勾勒出流動的時空畫卷,其審美意蘊與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異曲同工,皆體現宋代文人"即景會心"的藝術境界。

考其字法,"棹"字最見功力。【說文】釋棹爲"所以進船也",此處卻化工具爲動作,以部分代整體,暗含"蘭舟催發"的別離動態。"碧濤"二字尤妙,【歷代詩話】云:"碧字兼攝天光水色",其青綠意象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可相印證,而"春水"更添溫潤,恰合【文心雕龍】"物色相召"之說。李祥霆先生琴曲取此句爲題,正得"移宮換羽,聲文諧會"(【溪山琴況】語)之旨,以泛音表現水波瀲灩,用滾拂指法摹寫舟楫搖盪,可謂"得言外之味"。

此句空間建構尤具匠心。縱向觀之,"碧濤"承天,"春水"接地,構成垂直維度;橫向視之,"一棹"劃出水平運動軌跡。這種"十"字型空間結構,暗合郭熙【林泉高致】"三遠法"中的"平遠"之境。時間維度上,"春"字點明節令,"路"字暗示行程,與下句"過盡曉鶯啼處"形成蒙太奇式場景切換,較之韋莊"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更顯動態之美。

在情感表達層面,此句實爲"以樂景寫哀情"的經典案例。表面寫春光駘蕩,實則暗藏"留人不住"的悵惘。錢鍾書【談藝錄】謂宋人詞"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觀"棹"字之決絕、"碧"字之冷艷、"春"字之短暫,皆滲透離人愁緒。琴曲處理此句時,當於明媚中隱含商調哀音,方得"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

較之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曠達,晏詞此句更見婉約本色。然二者皆通過水意象完成生命觀照,一顯儒者自強不息之志,一蘊道家隨波任運之思。今人賞此句,當知"棹"中有江湖之遠,"碧"含天地之心,"春水"寓逝者如斯之嘆,方能領會宋人"即物見道"的哲學深度。
韓帥形 發表於 2025-7-21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琴韻詞心解"一棹碧濤春水路"之三重意境】

"一棹碧濤春水路"七字,實乃宋詞中至妙之筆。晏幾道【清平樂】此句,非獨寫景,實融詞境、琴韻、詩道三昧於一爐,今試析之:

一、詞家筆法之妙
此句承"留人不住"之悵惘,卻以明麗春景反襯離情,深得"以樂景寫哀"之旨。碧濤春水,本屬江南常景,然著一"棹"字,頓生意動之感。考"棹"字本義,【說文】訓爲"所以進船也",此處化靜爲動,使春水具舟楫之痕。晏幾道善用"過盡"二字接續,暗合【楚辭】"過夏首而西浮"之筆意,將空間移動轉化爲時間流逝,此乃小令作法之精微處。

二、琴曲演繹之韻
李祥霆先生撫琴演繹此句,深得"散泛按"三聲之妙。琴譜以"碧濤"作滾拂,春水用"淌下"指法,恰合【溪山琴況】"水雲聲"之要義。尤妙在尾句"過盡曉鶯啼處",以"吟猱"技法摹鳥鳴,暗用【幽蘭】古調"啼鶯度柳"之境。琴家所謂"弦與指合,指與音合",正此之謂也。

三、詩畫交融之境
此句可視作一幅米氏雲山圖:碧濤爲青綠設色,春水乃空白留韻,棹痕即飛白筆意。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與此異曲同工,皆得"詩中有畫"三昧。細味"枝枝葉葉離情"六字,更見南唐徐熙"落墨花"筆法,離枝柳葉皆成點苔。

今人賞此句,當知詞心、琴韻、畫境本自相通。晏幾道以詞筆寫離愁,李祥霆以絲桐傳古意,二者相隔千載而精神往來,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詞聽琴之際,若能領會"碧濤春水"中流動的宇宙生機,方不負古人留此妙境之深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