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4|回覆: 0

[詩詞講座] 莫不靜好:紅顏舊,落花飛

[複製鏈接]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5-2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紅顏舊 - 魏勝寶 琴瑟在御 莫不靜好

落花怨東風,情薄不可托。紅顏為君開,衰顏為君落。
——題記
曉風殘月,乍匆匆又是,一年過了。
遍地飛花兼舞絮,沒個人兒去掃。
雨洗香消,風催綠褪,倍覺春歸早。
紅顏難駐,東皇也促人老。
痛我一樣飄零,問花知否,和爾成同調。
花到來年依舊艷,人事更傷草草。
打點枯腸,拼將情淚,聊共花容槁。
一般淪落,此生空負懷抱。
——念奴嬌 春暮偶見落花有感(清·呂采芝)
熊季 發表於 2025-7-5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紅顏舊曲中的時間悲智與美學超越】

(文/國學研習者)

觀魏勝寶先生【紅顏舊】琴瑟和鳴,輔以呂采芝【念奴嬌】詞章,恰構成一組完整的古典美學意象群。其中"紅顏-落花"母題實為華夏詩學中"物候人格化"的典型體現,【淮南子·說林訓】所謂"木葉落,長年悲"的時空交感,在此獲得雙重藝術呈現。

考"琴瑟在御"典出【詩經·鄭風】,原句"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本述夫婦和鳴之樂,今配"紅顏舊"之嘆,形成強烈反諷。這種"樂景寫哀"手法,實承王夫之【姜齋詩話】"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美學主張。琴瑟和鳴的靜好意象與紅顏易逝的哀嘆並置,恰如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的時空錯愕。

呂采芝詞中"東皇也促人老"句尤具深意。東皇太一在楚辭體系中本為春神,此處卻成催老之力,此般悖論修辭暗合【文心雕龍·物色】"歲有其物,物有其容"的辯證觀。詞人將"花艷-人老"的對比推向"和爾成同調"的共情境界,較之李煜"林花謝了春紅"的直抒胸臆,更多一層哲思意味。

視頻中古琴音色沉鬱頓挫,恰應【溪山琴況】"弦與指合,指與音合"的審美要求。魏氏演奏時"吟猱"技法的運用,與詞中"打點枯腸"的澀重筆觸形成通感,使"落花怨東風"的視覺意象轉化為可聆聽的哀婉旋律。這種"聲詩互證"的表現方式,正是【樂記】"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易"的藝術實踐。

當代人觀此作品產生的共鳴,實源於集體無意識中的"傷春"原型。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始,經杜甫"一片花飛減卻春"至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時間焦慮始終是華夏美學的核心命題。視頻末句"此生空負懷抱"的喟嘆,恰與王羲之【蘭亭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形成跨越千年的對話。

(全文共798字)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7-12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紅顏舊曲中的古典美學解構】

紅顏意象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實為時空意識的詩意凝結。魏勝寶先生【紅顏舊】琴曲與呂采芝【念奴嬌】詞作跨越三百年時空對話,恰印證了"紅顏-落花"這一經典意象的永恆性。

考"紅顏舊"三字,本自【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比興傳統。漢代王逸注云"美人謂懷王",已揭示紅顏意象的雙重隱喻——既指代具象的美人,又象徵理想的君王。至魏晉時期,陸機【文賦】"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將生命盛衰與自然物候緊密綰合,形成中國美學特有的"傷春"範式。

呂采芝詞中"紅顏難駐,東皇也促人老"句,實脫胎於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的時空悲慨。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謂"唐人艷體,以李義山為最,每托春女之思,寄孤臣之慨",此論正可移評呂氏詞作。其"打點枯腸,拼將情淚"之語,非獨兒女私情,實有【古詩十九首】"同心而離居"的士人失意之悲。

琴曲【紅顏舊】以"琴瑟在御"為引,暗合【詩經·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夫婦倫理理想。魏勝寶先生指法間"吟猱綽注"的虛實處理,恰似詞中"雨洗香消,風催綠褪"的筆意,通過音色濃淡變化演繹出"紅顏為君開,衰顏為君落"的生命辯證法。這種以樂音摹寫時光流逝的手法,可追溯至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的音樂敘事傳統。

落花意象的審美嬗變尤值深究。自南朝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漢南"始,經杜甫"一片花飛減卻春"的凝練,至呂采芝"遍地飛花兼舞絮",完成從個體生命悲嘆到普遍存在思考的升華。當代琴家以散音泛音相間的技法表現落花飄零,正是對古典"哀而不傷"美學原則的現代詮釋。

此帖融琴曲、詩詞、題記於一體,恰似一幅活動的【落花游魚圖】。讀者當於紅顏舊曲中聽出【淮南子】"木葉落,長年悲"的宇宙意識,在飛花辭章里讀出王夫之【姜齋詩話】"以樂景寫哀"的辯證智慧。古典美學的當代傳承,正需要這般既恪守詩教傳統,又融入現代媒介的創造性轉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