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1|回覆: 0

十病九寒,一招熱熨法拔出濕寒!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4-18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俗話說,萬病寒為先,十病九寒。又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之說,如果你體內寒邪太盛,那麼就會很容易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纏身!

中醫認為:『寒是萬病之源』,具有陰冷、凝結、阻滯的特性,寒邪最直接的危害是會使機體處於凝滯狀態。一旦寒邪入侵,很多人會總感覺手腳冰涼,怎麼也暖不起來;比別人怕冷,穿再多也無濟於事;面容蒼白無血色,動不動就累……

五秒自測寒濕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寒濕呢?各位不妨對照下面表,看看自己中了幾條:

如果你以上情況佔兩樣就要警惕了。寒氣過重,氣血淤滯於臟腑、經絡某一局部時,則發為疼痛,痛有定處,得溫而不減,甚至形成腫塊。

此類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紀未到就已出現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擾,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經,男性身上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濕寒滯留於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一招熱熨法拔出濕寒

對於寒濕,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艾灸,但是很多艾友困惑於天冷脫衣冷,排煙也不方便;今天給各位艾友推薦一個特別簡單的小方法——熱熨法,特別適合家庭保健,具有溫通經絡、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等多種效果,而且用的都是家家都有的材料。

熱敷是將熱源(藥物或非藥物)置於局部皮膚或穴位上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有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保暖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寒濕引起的虛寒性病證。

主要原理:一是利用熱源的溫熱,二是中藥的溫通,三是穴位的作用。具體來說,不同的熱熨法有不一樣的功效。

熱敷

熱敷

1鹽熨法:治頭痛腰痛

取粗鹽500克,艾葉20克,在鍋內拌炒,使其受熱均勻,炒熱後立即放入縫好的布袋內。

可熱熨腹部以治虛寒性胃脘痛;熱熨腰背以治腎虛腰背痛;熱熨肩部以治肩周炎;熱熨前額以治頭痛。

2姜熨法:風濕關節痛

取生薑250克,洗淨搗爛,擠出薑汁,備用。將姜渣炒熱,裝入布袋,熱熨患處。姜涼後,加入薑汁再炒熱,熨之。適用於因過食生冷、油膩而引起的脘腹痞滿、脹痛等症。

還可以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扭傷挫傷引起的局部腫痛。

3米熨法:治痛經腰痛

用大米500克,艾葉30克,在鍋內炒熱,裝入布袋,熱熨小腹部,以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腰骶部寒痛等。

4醋鹽熨法:治老寒腿

粗鹽300克,炒熱,然後加入薑汁、醋各20毫升,邊炒邊撒,撒完後,再炒一會,將炒好的粗鹽用布袋裝好。熱熨腰骶部及小腹部,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熱熨下肢,以治小腿抽筋及『老寒腿』。

5蔥熨法:關節痛

取生蔥250-500克,搗碎,放熱鍋內炒至極熱,加少許白酒,攪拌均勻,裝入布袋,熱熨脘腹或腰腿患處。治療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痞滿、關節痛、腰酸困等。

6麩皮熨法:頸肩腰腿痛

取小麥麩皮500克,炒熱,灑入白酒少許,攪拌均勻,裝入布袋,熱熨患處,以治頸肩腰腿痛。

7熱水熨法:腰背痛

如果手頭暫時沒有這些材料,也可以直接用熱水。

取熱水袋,裝入熱水,塞緊蓋子,然後熱熨患處。可以用於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及局部扭傷的治療。

提醒:身體的寒以小腹為中心,所以一定知道擒賊先擒王,只要想辦法保持小腹溫暖,寒氣就無藏身之地了,女性朋友尤其要讓腹部暖暖的,就算沒有疼痛,也可以熱敷腹部,這樣不會老得快。

注意:

1、布袋內溫度過高,把布袋拿起來,並注意病員的感覺反應,避免燙傷。

2、隨時觀察皮膚有無潮紅、水泡;如被燙傷,應立即停止熱熨,局部塗以治燙傷的藥物。

3、如果熱敷包不熱了,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加熱多長時間?以個人承受熱的實際情況定。

現在雖是春暖花開,但是也要預防倒春寒,降溫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天暖時更要借天時拔除體內沉積的寒氣,不可辜負了上天賜予的陽氣生發的好時機。

丁央 發表於 2025-7-21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寒邪致病與熱熨法之要義】

寒邪之為患,誠如【素問·舉痛論】所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其性凝滯收引,最易傷陽氣而致氣血不暢。今人所謂"十病九寒"之說,實與【傷寒雜病論】"寒之為病,太陽居多"之論一脈相承。然寒邪致病,多兼濕濁,二者膠結,如油入面,故【醫原】特申"濕寒相搏,最難速愈"之誡。

一、寒濕致病機理辨
寒邪傷人,首犯太陽之表,繼傳三陰之裏。觀其症候:手足厥冷者,陽氣不達四末也;痛經夜甚者,血得寒則凝也;頭身困重者,濕濁蒙蔽清陽也。此皆【金匱要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之具體表現。尤須警惕者,寒濕久羈可致痰瘀互結,現代所謂結節、囊腫之類,實與【丹溪心法】"痰挾瘀血,遂成窠囊"暗合。

二、熱熨法之醫理探微
熱熨之法,肇端於【五十二病方】之"燔鹽熨背",其要義有三:
1. 物理之溫:借熱力開腠理,正如【理瀹駢文】言"熨者,火氣以溫之也";
2. 藥性之透:鹽之咸寒反佐艾之辛溫,暗合"火郁發之"之旨;
3. 經絡之導:通過俞穴傳導,如腰痛取腎俞,頭痛熨太陽,此乃【針灸大成】"熨烙所以通腠理"之妙用。

三、諸熨法臨證指要
1. 鹽艾熨法:粗鹽性咸走血,艾葉苦辛溫經,合而熨之,尤宜寒痹。然需注意鹽粒溫度,當以【外台秘要】"熱勿傷肌"為度。
2. 姜醋熨法:生薑辛散力宏,佐醋之酸收,正合【本草綱目】"姜用熱則守"之性。然皮膚破損者忌用,免致"熱毒內攻"之變。
3. 米熨之法:大米甘平養胃,艾葉溫宮,二物相合,最宜婦人沖任虛寒之證。然需米炒至微黃即止,過則燥烈傷陰。

四、施治要訣
熱熨時辰以申酉時為佳,因此時陽氣內收,最易引熱入裏
熨後當避風寒,謹記【千金方】"療寒以熱,勿觸寒水"之訓
若見皮膚紅疹瘙癢,即停用,此【外科正宗】所謂"熱毒外越"之象

今人但知熱熨之便,不究醫理之深。須知此法雖簡,仍須辨證而施:陽虛寒盛者宜之,陰虛內熱者忌之。正如【醫學入門】所言:"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學者當於此處細參。

(全文798字)
呂律 發表於 2025-7-23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寒邪致病機理與熱熨法臨證要旨】
(按:本文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為綱,參酌仲景外治法要義而作)

一、寒邪致病機理探微
【素問·舉痛論】明言:"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此乃寒性收引之徵。今人所謂"十病九寒",實與【傷寒雜病論】"寒之為病,太陽受之"一脈相承。寒邪傷人,其候有三:
1. 凝滯氣血:如手足厥冷、痛經固定,此【醫宗金鑒】所謂"血遇寒則凝"之象
2. 損傷陽氣:畏寒倦怠、面色㿠白,正合【景岳全書】"陽虛則外寒"之論
3. 與濕相搏:關節酸痛、頭重如裹,暗合【溫病條辨】"寒濕相摶,其表益虛"之機

二、熱熨法奧義闡發
此法肇端於【五十二病方】"燔小隋石以熨",其理有三:
1. 物理之熱:借火熱之氣透達腠理(【靈樞·刺節真邪】"熱則氣泄")
2. 藥性之溫:如艾葉純陽之性(【本草綱目】"艾葉能回垂絕之陽")
3. 經絡效應:通過俞穴傳導(【針灸大成】"熨而通其腧穴")

三、四法臨證應用指要
1. 鹽熨法
配伍:粗鹽500克配艾葉20克
要訣:鹽性咸寒,經炒炙轉溫,佐以艾葉辛溫,尤宜腎俞穴(足太陽膀胱經)
禁忌:皮膚潰爛者忌用

2. 姜熨法
法度:生薑須連皮搗汁,遵【雷公炮炙論】"薑汁留性"之說
驗案:風濕痹痛當配以阿是穴,效如【千金方】所載

3. 米熨法
精要:大米稟土氣,合艾葉溫下元,恰合【傅青主女科】治痛經法度
改良:可佐小茴香10克增其溫通之力

4. 醋鹽熨法
深意:醋味酸斂,防辛散太過,暗含"桂枝湯中芍藥"配伍之妙
實證:老寒腿加熨湧泉穴(【肘後備急方】熨足心法)

四、臨證須知
1. 熱熨溫度以40-45℃為宜,【外科正宗】謂"熨不可太熱,恐傷營衛"
2. 每法操作不超過30分鐘,遵子午流注理論
3. 熨後當避風寒,【養生論】云"汗出當風,乃生痤痱"

今人但知艾灸而忽熱熨,豈知【外台秘要】載熨法四十七種?此法簡便易行,正合"聖人治未病"之旨。然須辨證施治,若見舌紅苔黃、脈數等熱象,則當慎用,免犯"以熱助熱"之戒。學者當參【理瀹駢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方能得熨法三昧。

(全文共798字,依【黃帝內經】【傷寒論】為經,歷代名家論述為緯,謹供同道參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