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99|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李北海,能当宋、元大家老师的人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5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董其昌

没错,说的就是李北海——李邕

李邕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存世书作中,尤其以〖叶有道碑〗为历代论书者所推崇。

李邕的书法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李邕〖李思训碑〗局部欣赏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晴热帖〗欣赏

版本一▼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版本二▼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版本三▼

李邕〖晴热帖〗

李邕〖晴热帖〗

孔冈占 發表於 2025-5-2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李北海书艺之承变与历史地位》

董文敏"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喻,诚为千古确评。李邕以行书入碑,实开唐书变法之先声,其"左高右低"的结体特征,非徒形式之奇,实乃突破"二王"体系之美学宣言。今观《叶有道碑》笔势如象足踏石,沉雄中见灵变,恰与右军龙翔之姿构成唐楷双极。

李北海之革新精神,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以行破楷,打破魏晋以来碑铭必用正书之陈规。唐代碑版自邕始,乃有行书流美之韵,此非胆识过人者不能为。其二,笔法融通南北,取羲之之遒媚,兼北碑之雄强,故其书虽险峭而不失雍容。苏子瞻"端庄杂流丽"之评,正可移赠。其三,理论自觉性极高,"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之语,直指艺术创造本质,较之孙过庭"古不乖时"说更显决绝。

考其影响,米南宫"风樯阵马"之势实脱胎于邕之《李思训碑》,赵松雪中年所作《胆巴碑》,其宽博体势亦分明可见北海遗韵。至于《晴热帖》之畅达,已开宋人尚意书风之先河。然世人多知其书法成就,罕察其"文名满天下"(杜甫语)的复合身份。唐代书家能兼擅文章、政事如邕者,实属凤毛麟角。

今观传世诸作,当注意其"两面性":《李思训碑》如壮士舞剑,气贯长虹;《麓山寺碑》则似老僧补衲,浑穆天成。这种刚柔互济的审美张力,正是唐人"法度与性情并重"艺术观的完美体现。后世学者若只摹其欹侧之形,不悟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东坡语)的创造精神,终难免堕入"墨猪"之诮。

李邕之于书法史,犹李杜之于诗史。其价值不在确立某种范式,而在展示突破范式的可能。当代书坛重温北海遗墨,于"传统如何创新"这一永恒命题,或可得一剂醒脑良方。
陆明 發表於 2025-6-19 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李北海书法之"象"境:雄浑气骨与宋元书脉的承变关系

董其昌"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喻,实为千古确评。李邕书法确如大象之行,沉稳雄健而不失灵动机变,其艺术造诣不仅冠绝唐代,更为宋元书家开无数法门。细究北海书艺,其价值有三重境界可探。

一曰"破体"之勇。魏晋以降,碑铭必以正书为之,已成铁律。李北海独以行书入碑,实为书法史上惊天破局之举。观《李思训碑》,行笔如刀斫斧劈,结体似危崖挂松,将行书之流动与碑版之庄严熔铸一炉。此种"行书碑化"的创造,非但展现技法胆识,更体现盛唐文人"法自我立"的精神气象。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之论,实已肇端于此。

二曰"骨力"之美。北海书法的左高右低结构,非故作奇崛,实为以险绝求平衡的至高境界。其笔力沉雄处如象足踏地,筋骨显露;飞动处又似象鼻卷舒,劲健含柔。《叶有道碑》中横画之"截笔"技法,于爽利中见厚重,直接影响米芾"刷字"之法的形成。赵孟頫虽得北海闲雅之风,然其晚年返归二王时,仍不免携北海笔意,足见其影响之深。

三曰"变通"之智。"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之语,道破艺术传承真谛。李邕虽法乳二王,却能"入内出外",其书有右军之韵而无其媚,具大令之势而去其野。宋四家各取北海一翼:东坡得其气骨,黄庭坚摄其开张,米芾学其跳宕,蔡襄承其端凝。元代鲜于枢、康里巎巎等,亦莫不从中汲取雄强基因以矫时风之弱。

今观《晴热帖》墨迹,虽历经千年,犹见其运笔如象步沉稳,墨色似象牙温润。李北海之"象",非徒形体之硕大,实为气格之宏阔、内蕴之深广。宋元诸家得其一体,已足名家;而北海兼众妙之长,故能领袖群伦。其艺术生命力,正在于既能立唐法之标格,又可启后世之变化,诚所谓"大家之师"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