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8|回复: 0

[中医养生] 正确吃桂园,不仅不上火,还能补血补心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4-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金秋桂圆也上市了,桂圆属于又营养且可增加食欲的水果,但同时很容易让人“上火”。

因此,食用这类水果时量不宜过多,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虚火旺”、便秘、糖尿病等疾病者,更应不吃或少吃。

普通人一天食用桂圆的数量应控制在200克左右,每天最多不能超过300克。

那鲜桂圆有没有啥吃法,可以既饱了吃鲜桂圆的口福,又不至于上火的养生吃法呢?

桂圆还可以做成肚脐贴养生呦:

材料:糯米60克,新鲜桂圆肉10克、莲子肉(带芯)20克、红枣6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莲子洗净,红枣去核,糯米洗净,浸泡在水中;

2、莲子与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加入新鲜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桂圆肉性温、味甘,补血益心、安神;莲子性平、味甘、补脾益肾;

莲子心,清热降火;红枣性平、味甘,可补益脾胃;

糯米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这鲜桂圆和带子的莲子搭配,再做成粥,不仅不上火,而且还有益于平常失眠的朋友。

桂圆肉在道医里经常用来解惊悸、怔忡。惊悸、怔忡是反映心神不定的症状相近的病名,一般人很难区分清楚。

《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其实就是经常心悸,稍微有一点儿动静心就彭彭的。

关于对桂圆肉解怔忡,名医张锡纯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个少年,这个心跳啊,一会儿一跳,心跳的一点儿都不规律,那心脏的事,谁能不担心啊,于是就找到了张锡纯,张锡纯给他号了脉看了诊,开了一个方子,这方子一出来,大伙都挺惊讶,开了个什么呢?

桂圆肉,大伙都说你这大名医,怎么就开了个桂圆肉呢,但是结果心悸怔忡的病人把桂圆肉当零食吃,每日嚼食一两,病人吃了一斤桂圆肉就治好了病。

心悸怔忡之症,主要原因是心血不足,而心血不足往往是因为劳累,思虑过度引起的。

而桂圆肉味甘性平、微温、归心、脾、胃经, 有补心脾,益气血的功能,对心悸、怔忡尤其有效。

但桂圆肉毕竟为温热之品,凡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不宜食用。

心脏睡眠差的也可以试试下面这款酸枣仁膏:

年轻人适当吃点桂圆肉也不错,因为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熬夜多,易损伤气血,导致精神不支、头脑昏胀、身困乏力等不适,甚至可能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

桂圆肉能够补脾生血,安神定志,有助于精神的恢复。

桂圆肉20克,放进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约5分钟后喝汤。也可将桂圆洗净剥皮,直接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有补益气血、醒神养脑之功,为秋冬季经常熬夜,快节奏生活人士的理想保健之品。

有的妇女月经淋漓不断,起因是脾不统血,无法控制血液了。

症状: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这种情况古人有现成的方子,《药品化义》说得明白,治疗脾不统血,“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

方子组成是:人参、云苓、白术、炙甘草、桂圆肉、黄芪、酸枣仁、当归、远志、莲子肉、芡实等。

这个方子要使用最好咨询医生。

如果我们日常养生,可以简化一下。

大家熟知的玉灵膏主要成分就是桂圆和西洋参,也是补气血佳品:

桂圆壳轻,专门用来调理头部的问题,特别是袪除头部的风邪。

《本草再新》说:“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但它的主攻方向是补虚的,如患者无虚或者一派热象、实证之象,譬如面部烘热、头痛激烈而入刀割针刺者就不能用了。

桂圆核微苦、涩,平。归肝、脾、膀胱经。它的作用往下走,作用于人体的下焦,尤其是祛除下焦的湿气,还能行气散结。

《纲目拾遗》说 :“治小便不通:桂圆核,去外黑壳,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

贾衣 发表于 2025-7-2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圆食养刍议:从补益心脾到化火之辨》

桂圆一物,自古便是药食同源之佳品。《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更详述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之功。然今人食桂圆多畏其"上火",实乃未明其性味归经之妙用。今就岐黄之道,析其补泻之理。

一、性味归经之本
桂圆肉甘温质润,入心脾二经。其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正合"少火生气"之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治怔忡案,实取"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理。盖怔忡多因思虑伤脾,脾不生血,血不养心所致。桂圆甘温补脾,脾旺则心血自生,此即"子病治母"之妙。

二、配伍化火之弊
原帖所述桂圆莲子粥配伍甚得法度。莲子带心,取其苦寒之性制桂圆之温;糯米甘平,佐其补中之功;红枣调和营卫。此方暗合"君臣佐使"之制:以桂圆为君药补益心脾,莲子为臣药清热安神,糯米红枣为佐使调和脾胃。尤妙在莲子心,《本草备要》谓其"清心去热",正可解桂圆温性。

三、食养禁忌之要
桂圆虽补,确有禁忌。阴虚火旺者当慎用,如《温病条辨》所言"甘温助热,阴虚者忌之"。原帖提示糖尿病、咽喉肿痛者慎食,实为的论。另须注意:鲜桂圆性偏温燥,干品经日晒后温性稍减,故虚火者宜用干品;食用时辰以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时为佳,此时补脾最效。

四、现代应用之验
今人用桂圆,可参以下法度:
1. 脑力劳损:桂圆肉10克配西洋参3克,晨起含服,取"气阴双补"之义
2. 血虚失眠:桂圆15克、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煮粥,睡前温服
3. 产后虚损:桂圆30克、当归6克、枸杞15克炖乌鸡,每周二次

结语:桂圆之用,贵在知性。明其补益心脾之功,晓其助热生火之弊,善配伍、知禁忌、择时辰,则温补不致化火,滋养可收全功。若拘泥"上火"之说而弃其大用,犹因噎废食矣。
郭奉孝 发表于 2025-7-2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圆食养刍议:兼论补心法要》

桂圆一物,古称龙目,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温而不燥,味甘能补,诚如《本草备要》所言"补心脾,益气血",实为食疗佳品。然今人畏其温热之性,实因未明"食饮有节"之道。今就桂圆食养之法,参酌岐黄奥旨,略陈管见。

一、桂圆性味与配伍精要
桂圆肉甘温质润,主入心脾二经。其补益之功,尤在"补虚长智"(《开宝本草》)。然温热之性确易助火,此当师法仲景配伍之道:
1. 佐苦寒:如莲子心、黄连等,取"苦降火,甘缓中"之意
2. 配甘平:糯米、粳米之属,遵"五谷为养"之训
3. 伍酸收:酸枣仁、白芍之类,合"酸甘化阴"之机
原帖所述桂圆莲子粥,正暗合"甘温佐苦寒"之旨。莲子芯清心火,糯米护胃气,使全方温而不燥,深得配伍三昧。

二、怔忡治验发微
张锡纯治少年怔忡案,实本《内经》"心主血脉"之论。怔忡一证,多因"劳倦伤脾,思虑伤心"(《证治准绳》),致心血暗耗。桂圆肉"大补心血"(《本草求真》),单用即效者,盖因:
质润能滋心阴
甘温可通心阳
气香善醒脾土
现代研究其含腺苷、多糖等成分,确有改善心肌供血之效。然须注意,此案属"虚证宜补"范畴,若痰火扰心之实证,则当从朱丹溪"实火宜泻"之治。

三、食养禁忌辨正
桂圆食用之忌,当分体质而论:
1. 阴虚火旺者:可配麦冬、生地
2. 痰湿内蕴者:宜伍茯苓、陈皮
3. 外感初起时:当暂避温补
所谓"日食200克"之说,当因人制宜。脾胃健运者,可稍加其量;稚阳之体,则当减半。另可参《饮膳正要》"春多酸,夏多苦"之训,夏季食桂圆,不妨佐以少量莲芯茶。

四、衍生用法举隅
除原帖所述脐贴法外,另荐二方:
1. 桂圆醴:桂圆肉200克浸黄酒500毫升,七日后饮,治妇人血虚
2. 心脾双补羹:桂圆、山药、芡实等分煮羹,调以蜂蜜,疗思虑过度

要之,桂圆之用,贵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明乎此理,则四季皆可酌用。昔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养心营,润五脏",诚非虚誉。然食养之道,终须以"阴阳和合"为纲,方能尽物之性而全人之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