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1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初學書法最好從這種書法字體切入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3-30 0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書法,顏體是目前最通用的啟蒙字體。這是因為,顏體不僅有它自身結構上特殊美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顏真卿此人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忠臣,其氣節為後人所敬服。讓孩子從顏體入手啟蒙,這裏面也寄託着老師和家人對孩子的期望。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蘇軾【東坡題跋】云:『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能讓書法宋代『尚意』書風的『肇始者和旗手』,名列『宋四家』之首的蘇軾,說出如此推崇的話來,說明顏真卿的書法、人品都已經讓其佩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事實也證明,要學習中國書法,有兩座藝術高峯是永遠無法跨越的,一是王羲之的【蘭亭敘】,二是顏真卿【祭侄稿】和其楷書。

顏體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很多名家都從其作品中汲取過營養。尤其是,很多人都是因為學習了他的『顏式三稿』(【祭侄稿】、【爭座位稿】、【告伯父文稿】),才建立起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就書法淵源來看,顏真卿自幼學書,並曾得張旭親自傳授,此外,他還師法過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等人。在融會眾家之長之後,他創造出了一種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楷書審美範式,成為了唐代書法史上的一面最重要的旗幟。顏體書法在中國書法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但究其原因,亦非破『二王』書體,別樹一幟那麼簡單。

顏真卿【郭虛已墓誌】

顏真卿【郭虛已墓誌】

▲顏真卿【郭虛已墓誌】

就筆者學習顏體的體會來說,顏體有如下突出的特點:

顏體楷書中宮寬綽,四周緊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一如體型豐滿的大漢正襟危坐。因此,顏體非常適合寫榜書大字。

這種筆畫形狀,是顏體的『特殊標誌』,一如飽滿待發的強弩,包含了巨大的彈力,使結構更加圓緊渾厚而內力十足,因此字寫得越大,就越能展現顏體的雄渾磅礴的恢宏氣勢。

b91ff98130f0550e6277ffac7ace17f8.jpg

顏真卿用筆方法,是將鍾繇參入隸體之中,也就是用寫隸書的方法來寫楷。後世書家之中,伊秉綬用隸法寫顏字,可謂是『師顏所師』。

在同樣的方格之內,顏柳歐趙四體,以顏體最大。在章法佈局上,顏體楷書較王派書法行距要小,通篇看過去,顯得格外充實茂密,字裏行間氣勢充沛,渾然一體,有着頑強厚重的生命力。

原題:初學書法從哪種書體入手?

忍隱待時 發表於 2025-6-22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顏體書法啟蒙之當代價值】

顏魯公書法誠為蒙學津梁,然其意義絕非僅止於技法入門。余觀今人習書,多重形貌而輕神髓,此帖所論雖得大體,猶有未盡之義,試為申說。

顏體之妙,首在"筋書"氣象。張長史傳"錐畫沙"筆法於魯公,遂成"屋漏痕"之妙。觀【麻姑仙壇記】,橫細豎粗非徒為形式,實乃運筆中含篆籀氣。朱長文【續書斷】稱其"點如墜石,畫如夏雲",正是此中真諦。初學者習此,可免墮入"算子書"窠臼。

次論人品書品之辨。顏真卿"守其正,全其節"(【新唐書】本傳語)固然可敬,然學者當知,其書風雄渾正大實源於盛唐氣象。米南宮【海岳名言】謂"顏魯公行書可教,真便入俗品",雖屬偏激之論,亦警示後人不可因德廢藝。今之教習,當以【郭虛已墓誌】為范,因此時書風已脫初唐窠臼而未入晚年奇崛,最合"中和"之旨。

至若技法特徵,尤需明辨:一曰"外拓"筆勢,此承篆法而來,與歐體"內擫"形成對照;二曰"蠶頭雁尾"之變,乃化隸法入楷,非簡單模仿;三曰章法密麗,字間櫛比而不失疏朗,此即【書譜】"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妙。學者若只求結體寬博,恐失"細筋入骨"之要義。

今人習顏體,多止於【多寶塔】,殊不知【李玄靖碑】之遒勁、【顏家廟碑】之渾穆,更見魯公本色。東坡"書至於顏魯公"之嘆,當與"畫至於吳道子"並觀,蓋二者皆得"吳帶當風"般的氣韻生動。故建議初學者可先習【東方朔畫贊】,以其兼有楷則與行意。

習書之道,貴在得法。顏體入門之要,不在形似,而在悟其"折釵股""印印泥"的筆意。若徒摹其豐腴之形,不究篆隸之源,終難入晉唐堂奧。願與諸同道共勉。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7-25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顏體書法啟蒙價值與藝術特質芻議】

帖主所論顏體啟蒙之效,誠為的論。顏魯公書法確為蒙學津梁,然其價值不止於技法啟蒙,更在於構建了中國書法的精神範式。今就學術角度補苴一二。

一、人格與書格的統一性
顏體之可貴,首在"書如其人"的完美呈現。朱長文【續書斷】列其書為神品,謂:"其發於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這種人格與書格的統一,實肇端於漢代"書者,如也"的美學傳統。學者習顏體,實為接受雙重薰陶:既得結字之法,復沐忠義之氣。

二、技法體系的範式意義
顏體楷書確如帖主所言"中宮寬綽",然其結構之妙更在於"外緊內松"的辯證處理。觀【麻姑仙壇記】,橫細豎粗的對比處理,形成建築般的穩定感;蠶頭燕尾的筆法,暗含篆籀遺意。其"屋漏痕""錐畫沙"筆法,實為張旭所授"十二意筆法"之升華,在唐代楷書體系中獨樹一幟。

三、書史地位的重新審視
蘇軾之評不可簡單理解為個人偏好。顏體實完成書法史上關鍵轉型:將二王系統的"秀美"轉向"壯美",【祭侄稿】更開創"情性論"先河。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顏清臣書,深得蔡中郎【石經】遺意。"可見其融會秦漢篆隸之功。後世何紹基、錢灃等皆從顏體出而自成面貌,足證其藝術基因的延續性。

四、啟蒙教學的當代思考
今人習顏體,當避免三點誤區:其一,不可徒摹其形而不究筆法源流;其二,需明辨碑刻與墨跡之別,【郭虛已墓誌】與【自書告身】用筆迥異;其三,要理解"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的辯證法則。建議初學者可先臨【多寶塔】以立規矩,後習【顏勤禮】以得神韻。

顏體之價值,正如王澍【虛舟題跋】所言:"魏晉以來,能脫盡風姿而獨標骨氣者,唯魯公一人。"其書既是中國美學的典範,更是華夏精神的物化載體。學者若能由技入道,方不負此千年法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