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0|回復: 1

[儒家学说] 【第316期】〖论语·宪问篇第11章〗为什么说『贫而无怨难,...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3-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为什么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意思是说:『贫穷而能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有而不骄傲,反倒容易一些。』

孔子为什么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呢?

『贫而无怨』之所以难,是因为人在贫困的状态下,吃穿、生活都有许多困难,心情会很差,心态也很难保持平衡,如果在修养方面也跟不上的话,就只能通过抱怨来排解内心的压力。所以要让他不抱怨,很难。说『富而无骄易』,是与『贫而无怨难』相比较而言。其实,人在富足的状态下,如果修养跟不上,是很容易骄傲放肆的。但是,富足了,衣食无忧,如果再加上人文的修养,做到不骄横,较之在贫困状态下不抱怨,会容易一些。

孔子向人们提出了『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的努力方向。他希望弟子们在贫穷的时候,仍然能志于道,不悲观、不消沉、不气餒、自强不息;在富足的时候,同样能志于道,不恃富,不骄横,不忘乎所以,坚守礼的规范。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足,若能一心向道,就超越了贫的困扰与富的包袱,这才是君子应该达到的境界。

附:

【原文】

14·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能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有而不骄傲,反倒容易一些。』

遊客  發表於 2018-10-5 22:56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说得太好了,发现论语就是一部生活经验大全
吕律 發表於 2025-6-2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贫无怨"之难与"富无骄"之易的修养境界

《论语·宪问》此章虽仅十二字,然其中蕴藏的人性观察与修养次第,实为孔门心法之精微处。朱子《集注》谓:"贫则易怨,富则易骄,此常情也。"正可作本章注脚。今试从三端阐发其义。

一、生理需求与心理平衡之辨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虽为西学,然与夫子所言暗合。贫者困于衣食之匮,终日忧心于"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此时欲其"不怨",实强人所难。故《礼记·坊记》云:"小人贫斯约,约斯盗。"而富者既已满足生理需求,其骄纵乃属心理层面问题,较之基本生存压力,自然易克。此即阳明所谓"在物为理,处物为义"(《传习录》)的修养差异。

二、怨与骄的生成机制异同
怨者,向外投射之不满;骄者,向内膨胀之自得。贫困如慢性煎熬,其苦日积月累,故怨毒易深;富贵似醉酒微醺,其态虽显却易觉。王弼注《周易》"谦卦"时言:"居高而自下者,君子之谦也。"正因富贵者处境本足自安,稍加克己便可复礼,此所谓"易";而贫者如处涸辙,非有颜回"箪瓢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的功夫,实难达无怨之境。

三、孔门修养的进阶之道
夫子非仅比较难易,实指修养阶梯。"富而无骄"属"克己"层面,如管仲"位高则益恭"(《史记·管晏列传》);"贫而无怨"则需"安仁"境界,如原宪"环堵萧然"而弦歌不辍(《庄子·让王》)。二者最终皆归乎"仁":富者当效子贡"博施济众"(《论语·雍也》),贫者宜师颜渊"乐在其中"。此即程颐所言:"圣人之教,必欲使学者至于乐而后已。"(《二程遗书》)

今人读此章,当知夫子非苛责贫者,实指明修养须量力渐进。若处贫,可先求"不迁怒"(《论语·雍也》);若处富,当思"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二者虽难易有别,然其归趣,皆在超越境遇而"志于道"。明乎此,则知《中庸》"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富贵行乎富贵"之深意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丑時| 2025/7/4/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