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春聯·寫一幅少一幅?

[複製連結]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過年貼春聯的習俗。近年來,春聯印刷工藝不斷提升,樣式也愈來愈精美,但是,不少人卻感覺春聯的『工業烙印』越來越重,手工春聯越來越少,春聯文化逐漸被淡忘。春節期間,記者來到素有『書畫之鄉』美譽的山東省高唐縣,對此進行了採訪。

左克成,隸書,『福』作品尺寸:33×33cm

6959dc11f1b1c0e121b90ddc02d90f0f.jpg

貪圖方便手工春聯難覓蹤影

今年78歲的王雲顯老人是該縣固河鎮沙王村的老私塾先生,一手毛筆字遠近聞名。他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家求春聯的人越來越少,只剩下那幾個老夥計了。『就在幾年前,小年一過,我就忙著幫別人寫春聯,一天下來,寫得手都發酸,雖然累,但我很高興。大家圍著桌子,論道著哪個字寫得好、每副春聯都有什麼寓意,非常熱鬧。』王老摘下老花鏡,揉揉略帶血絲的眼睛繼續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圖方便,到集市上花個三五塊錢買副對聯,連看都不看就往門上貼。』

當記者問到會不會精心挑選春聯時,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周抱怨道:『到家沒幾天就得過年了,要買的年貨一大堆,根本就沒時間選對聯,隨便拿一副,有那麼個意思就行。』

左克成,楷書,『囍』作品尺寸:33×33cm

71333a425eb8b1a2de3981249922510e.jpg

流於形式印刷春聯內容單一

『現在的春聯在材料選擇和製作工藝上都十分講究,燙金的、金箔紙的都有,看著很大氣。』該縣一家大型畫廊老闆嘆了一口氣,頗爲無奈地告訴記者,『買春聯的人大都不關注內容,只要是好看就行,一些書法家的手寫春聯還不如印刷春聯賣得多。』

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市場上售賣的春聯內容相似度很高,重形式輕內容,沒有新意,也沒有寓意。

左克成,隸書,『新年萬福』作品尺寸:69×23cm

677904e1636cf6615b45b12ce1d7a307.jpg

今年春節,家住固河鎮谷莊村西北角的谷洪德一家就著實被春聯的事情愁到了。原來,就在不久前,谷洪德的小兒子剛剛結婚,過年了,他準備買一副有新婚幸福寓意的對聯。谷大爺跑遍周圍的幾個集市,都沒找到令他滿意的春聯。『我自己買了紅紙,跑到鄰村的老王頭那裡求了一副對聯,都好幾年沒去他那兒求對子了。』谷大爺指著貼在大門上的春聯,『爲了它,沒少費勁兒,買張紅紙都轉了好半天呢。』

左克成,『招財進寶』作品尺寸:33×33cm

9369def2e4d578f86d993fb62c365747.jpg

急功近利文化傳承遭遇危機

『手寫春聯難覓蹤影可以說是春聯文化瀕臨滅絕的一種徵兆。』在藝術品拍賣行工作多年的王自瑞對記者指出,『就我看來,這與現代人的急功近利心態有關係,這種心態已經蔓延到了文化領域。』

據了解,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春聯的流逝問題。諸如春聯『工業烙印』重、內容單一、對仗不工整、張貼不規範等問題持續引發大家的熱議。

左克成,篆書,『壽』作品尺寸:33×33cm

06e1e7101222a1a27303344486c771e2.jpg

在採訪中,記者曾多次聽到這樣的回答:『只要過年的時候有錢花,有飯吃,有衣穿,有車開,有酒喝,家庭和睦、子女孝順、事業興旺就行了,至於春聯怎麼樣就無關緊要了,買一副貼上就行。』而不少民俗文化研究專家對這種心態表示擔憂:現在,有相當一些人只講物質現實,並不注重文化內涵,他們不懂得春聯這種傳統的中華文化瑰寶的特有格式,認爲只要好看就行,甚至有些人抱有『越貴越好』的心態,這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受這種急功近利心態影響的還有那些創作者和銷售者。』固河鎮文化站劉站長說:『他們對春聯一知半解,有些甚至對春聯根本沒有研究,不懂得平仄、對仗等格式,只在製作印刷方面下功夫,只講究能賣出去賺錢就行了。』

左克成,篆書,『春』作品尺寸:33×33cm

拯救文化嚴謹心態亟待喚醒

『對於春聯格式和張貼方面的不規範,大部分人習以爲常,司空見慣,但透過這種現象,折射出了一種不嚴謹的文化心態。』山東大學研究生院文化傳播專業的博士生王立強介紹道,『其實,古人對春聯很講究,即使自己不識字,也要請有學問的人幫其參謀,選取對聯,還很細心地請教上下聯的方位,以免張貼顛倒。』

據了解,春節期間,爲喚回大家對手寫春聯的興趣,高唐縣政府組織書法協會會員及部分書法愛好者到琉璃寺、梁村等鄉鎮,現場書寫春聯,並給大家講解有關春聯的小故事。

左克成,楷書,『壽比南山松,福如東海水』。作品尺寸:33×95cm

02af2fe0d8d2628e81eb734f71889bc9.jpg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而春聯的選取和張貼卻被隨意化了。』正在現場手寫春聯的書畫愛好者王勤宇放下手中的毛筆:『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對聯專家是不現實的,但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更嚴謹些,讓春聯成爲永不褪色的春節記憶。』

左克成,行書,方干【除夜】作品尺寸:22×70cm

0d7a27022b5fbb196fff226ed36da02e.jpg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7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春聯文化式微與手工書寫的當代價值】

春聯之式微,非獨工藝更迭之果,實爲傳統文化斷層之徵。觀今市肆所售印刷春聯,雖金箔燦然、裝幀華美,然千聯一面,徒存形式而喪其神髓。此現象折射出三重文化困境:

一、書寫儀式之消解
王雲顯老塾師之嘆,道出手寫春聯的核心價值——書寫本是歲時儀典。【荊楚歲時記】載"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可知春聯本爲驅邪納吉的儀式載體。當眾人圍案品評筆墨、切磋文意時,實則在參與一場文化共構。而今機械複製品割裂了這種集體記憶的生成過程,使春節淪爲符號的空洞展演。

二、文辭意蘊之貧瘠
印刷春聯內容雷同,暴露出當代語文教育的缺失。傳統春聯講究"對仗精工、平仄協調、意境相諧",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之句,既含時序更迭的哲學觀照,又見漢字聲韻之美。今人但求"紅紙金字",卻不知【楹聯叢話】所云"聯語雖小道,亦須胸有捲軸"的創作準則,致使春聯淪爲裝飾性消費品。

三、書法美育之斷層
左克成先生作品所示,手寫春聯本爲書法藝術的庶民化實踐。王羲之【蘭亭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喟嘆,恰可喻今日情境:當一代人不再執筆濡墨,如何理解"錐畫沙""屋漏痕"的筆墨精神?民國書家白蕉曾言"作字如做人",春聯書寫實爲修身養性的文化實踐,其式微意味著美育傳統的瓦解。

返本開新之徑
1\. 重振書寫儀式:可效法蘇州寒山寺除夕筆會,組織社區書春活動,使民眾重沐翰墨之香
2\. 創新內容生產:借鑑【清嘉錄】歲時記錄,開發融合地域特色與現代語境的聯語資料庫
3\. 科技賦能傳統:如故宮"數字春聯"項目,通過AR技術再現名家書寫過程,實現古今對話

春聯非僅紅紙黑字,實乃中華文化基因的活態載體。當思張岱【陶庵夢憶】中"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之喻——傳統如月光,需以當代爲林隙,方見其斑駁之美。手工春聯之存續,不在復古,而在激活文化記憶的創造性轉化。
梅花 發表於 2025-7-29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春聯文化的式微與重振之道】
(文/國學研習者)

「桃符演替」本爲華夏文明傳承之縮影,今觀春聯之變,實乃傳統文化現代轉型之典型症候。王雲顯老塾師「手酸而心喜」的追憶,恰與市集「三五錢隨手購」形成刺目對比,其間折射的文化斷層,值得深入剖析。

一、手工書寫式微的文化病理
【荊楚歲時記】載「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可見春聯本具「手作神聖性」。王老筆下「論道字義」的場景,實爲【周禮】「六藝」中「書教」的民間延續。今人貪圖便利而棄手書,非獨技藝流失,更是割裂了「書寫—品評—張貼」的儀式鏈條。宋人【夢粱錄】所述「畫桃符、寫春帖」的市井盛況,今竟淪爲「工業烙印」下的文化空殼,此誠如【禮記】所警「禮失而求諸野」之現代映照。

二、印刷春聯的符號異化
「燙金」「金箔」之盛反襯內容貧瘠,恰合【文心雕龍】「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之弊。谷洪德遍尋婚慶聯不得的困境,暴露商業邏輯對文化符號的粗暴簡化。考清代【楹聯叢話】,民間春聯內容必應門第、職業、境遇而變,今之「流水線春聯」卻使千門萬戶同貼「招財進寶」,此非【周易】「同而不和」之象乎?

三、重振之道的三重境界
1. 技以載道:當效法【書譜】「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將書法研習納入社區教育,使「福」字不僅呈現於紅紙,更存續於筆法傳承。
2. 文以應時:可借鑑明代【增廣賢文】輯錄之法,建立當代春聯語料庫,令新婚、喬遷等特殊主題皆有典可循。
3. 俗以養雅:宜恢復「寫聯雅集」之俗,如王羲之蘭亭修禊般,使春聯創作成爲歲時節令中的文化展演。

結語:春聯之「少」,非數量之減,乃神韻之衰。昔蘇子瞻題桃符云「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今人若只求「門面光鮮」而舍「堂深意遠」,則春聯終成文化木乃伊。願借左克成先生翰墨爲引,重拾「新桃換舊符」時的那份鄭重與歡喜。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