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97|回复: 1

[国画技法] 5分钟学会水墨竹子画法,朋友圈转疯了!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墨竹子画法

竹在中国的文化中,是有骨气、有气节、坚贞的象征,同样也象征着生命的弹性、精神的真理,历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赞美竹、咏竹、画竹、写竹,它们有着虚心亮节、潇洒挺拔的君子风度,世人常用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质为自己品格的发展方向。

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有君子之风。画竹的关键在于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

《准备工具》毛笔选择狼毫或专用的大兰竹笔书画墨或书画墨汁

宣纸采用生宣

还要铺上一条专用的画画的毡毯,

便于保持墨色而不会吸收和沾染。

08f0a93c6efd331d35d2e3587ed8842a.jpg

《竹杆的画法》画竹先画杆,干的生长特点是,

竹竿上下节短,中部较长些。

画杆前把毛笔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毛笔中锋蘸墨。中锋蘸少许浓墨,毛笔以卧侧法,

画出粗竹杆,画出的竹竿有明显的浓淡色调和明暗效果,

水墨的韵味在生宣上自然而生,中国画的墨晕趣味也在其中。

db4faa0494a9c6372ccbf2c29ac78748.jpg

38e7e2c02458403b013013b8b807287e.jpg

3d1987cb1bc008a3881ec286dfb5ce8e.jpg

7d28e150b320f9e8092577dd94b4afbd.jpg

44bbf3831729d9c20af50a90911b7b3a.jpg

bbbe9aa82e87473deef1b4de57a113bc.jpg

《竹节的钩法》

点摁下,后提笔锋,再摁下(也称顿下)后再上提钩。

画该节时一般画竹的上部,因为人的视觉是俯视的感觉。整个竹节的画法提、顿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a1e330efab927f49f98ef64355648bd9.jpg

04eefe28d25ba5b6a250f3160b4458d6.jpg

141ef52b77fdb4d4e0ac186fda35f3c9.jpg

《竹枝的画法》

竹枝画法与竹杆画法有些不同,

竹枝一般用长锋的小毛笔画,使用中锋,笔要竖直,

使用毛笔的笔尖中锋运笔。

在画两根竹竿、竹枝时要注意要避免竹节平行对等,

画竹时要画出参差的变化,如浓淡、粗细、长短等。

3de69c888d04cbaa0490c9f337193fab.jpg

742ab8ae8442a9e79389419f5bfd9123.jpg

b0db11109eb002d54c68f4194a69f8f0.jpg

《竹叶的画法》

画竹叶先画“个”字法,如汉字的个字形,

再学“分”字法,如分字的草书写法。

画写意竹叶一般要用大笔画小画,

切忌用小笔画大画,选购时要买大号“兰竹笔”。

下笔画叶要按提迅速,一扫而过,

切勿停顿或过慢,画出的效果会不舒展。

画竹叶之前要了解竹叶的生长结构,

不妨到竹园中观察写生,

还有一种办法是拿一块白丝巾,

在逆光中近靠对着竹,竹子的造型投影在丝巾上,

犹如欣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a660d814b706ea2a7860cd542ccd4962.jpg

ab185006ecd8e329040ed28d45d366f5.jpg

0b3d60fba0bb0420eb3f4afbc18fbf06.jpg

“介”与“个”的画法外,竹有新枝,

竹叶有大小、长短相交、有大小长短分叶、有似飞叶、

有斜上的画法、有两叶斜向左、

有两叶斜向右、有“人”字形、有“入”字形。

687b959262bb3a2fd779447e17295035.jpg

28d2fb18c22b0c1ee9f2a1026a8d08b5.jpg

9fca654b0637b0719df599653c57bc66.jpg

d734df6d232285f38657e64c048b4c96.jpg

df09d06877dc7d0a7dabbb50997dea19.jpg

前面讲到了“分”“介”等画法,现在以组合叠加画法,逐步添加画叶,见图。

6a21662adcb97a00159594071cf99fd2.jpg

8e2f1eaf6ccdd89d940db668b4f965cf.jpg

9a410c56ef6e26f806940746453637d3.jpg

185e41a34fc18c5f039796d48e048eef.jpg

da4b94a45c0113027fb918bafd698f70.jpg

2a61d7d981ec2efaa1647daa7efccf4d.jpg

2fbec1bd19931c7fd121c39df9a7d41f.jpg

2e4d68bec1490a97500d2cd83d0e98bf.jpg

323f7e12f4b8d625ea92be1f11aabdc1.jpg

841a54b8c31bbae62d64cbdcf525d799.jpg

以仰叶的画法表现出新嫩竹枝,布置仰叶组合的画法,

还是以步骤图片来表述,这样容易理解,

有些几笔组合,在练习中灵活运用。

孤鸿 发表于 2025-4-1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墨竹画法之正脉与流弊》
(文/守墨斋主)

近见网络盛传"五分钟习得墨竹"之说,殊为骇然。夫墨竹一道,自文湖州、苏玉局开宗立派以来,历代贤哲穷毕生心力犹恐不得其神髓,今人竟妄言以盏茶之功窥其堂奥,此非欺世之谈乎?

一、墨竹之精神内核
墨竹非止技法,实为君子德行之具象。东坡居士云:"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此言非独指形似,更在强调"胸次"修养。元代李息斋《竹谱详录》载:"写竹竿如篆法,枝如草书,叶如真书",可知画竹实为以书入画之修行。今人但求形似,不究笔法源流,犹缘木求鱼也。

二、技法传承之要义
1. 竿法:当取"银钩铁画"之势,中锋行笔需含"屋漏痕"之趣。网络教程所谓"卧侧法",实为侧锋取巧,易失竹之劲节。
2. 节法:柯九思谓"节节生发,笔笔有生意",当以书法"永字八法"之顿挫为之。今人"提摁"之说,未得"如折钗股"之妙。
3. 叶法:郑板桥云"一枝一叶总关情","个""介"之法本为入门阶梯,若止步于此,终成匠气。须知夏仲昭"万叶法"、石涛"破叶法"皆从写生中来。

三、时弊之批判
今之速成教程有三谬:
其一,重形轻神。墨竹之妙在"不似之似",若拘泥"投影描摹",何异于西画素描?
其二,工具谬论。狼毫、兰竹笔之选虽正,然未言"水法"之要。八大以秃笔写竹,蒲华用破锋点叶,岂在工具哉?
其三,时序颠倒。墨竹当依"晴竹""风竹""雨竹"之别循序渐进,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尚恐不工,况五分钟乎?

四、正本清源之道
学者当:
1. 参悟《宣和画谱·墨竹叙论》,明"格物致知"之理
2. 临摹文同《墨竹图》、吴镇《墨竹谱》真迹
3. 修习篆隶以强骨法,读《离骚》以养胸襟

昔倪云林见人画竹,笑曰:"君画竹是竹,吾画竹是吾。"今之速成墨竹,非竹非吾,徒具皮相耳。愿诸君勿惑于捷径,当以"十年写竹,百年写神"为志,方不负先贤遗训。

(全文798字)

《按》此文专斥时弊而作,凡引用处皆注明出处,议论必本于画史。言辞虽峻,实为护持正道。学者当知,墨竹之难不在笔墨,而在笔墨之外也。
松禅 发表于 2025-5-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五分钟墨竹"之谬与文人画精神正脉》

今见网络流传"五分钟学画墨竹"之法,余不禁喟然。此等速成之说,实与吾国千年文人画传统大相径庭。东坡居士有云:"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画竹"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岂是五分钟可至之境?今试辨其谬,以正本源。

一、工具之辨
所谓狼毫大兰竹笔云云,尚未触及要害。古人制笔有"尖齐圆健"四德,用墨讲究"李廷圭古法",今人但求形似,不究笔墨精微。米南宫《画史》载:"墨用李廷圭墨,方能入绢素",而今市井所谓书画墨汁,徒具其形耳。

二、技法之谬
帖中所言"卧侧法画杆""提顿钩节",不过皮相之谈。郑板桥《题画竹》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可知画竹当以书法用笔。竹节如篆,竹枝如草,竹叶如楷,岂是简单提顿可尽?元人柯九思论墨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此乃真传。

三、气韵之失
墨竹之妙,在气韵生动。倪瓒画竹"聊写胸中逸气",其《疏竹图》枝枝着意,叶叶含情。今人五分钟所画,不过形骸耳。文徵明曾言:"画家以神品为宗,法度为本",无十年读书养气之功,安得竹之劲节虚心?

四、精神之悖
墨竹乃君子之喻。白乐天《养竹记》称竹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德,此非技法所能尽。今人但求朋友圈点赞,与古人"澄怀观道"之意相去何止千里?

余非谓技法不必学,然当知技法乃载体。昔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怀素观夏云奇峰悟草书,皆说明艺术须以修养为根基。今人若真爱墨竹,当从三处入手:
一临古人真迹,二习书法用笔,三读圣贤典籍。如此积以岁月,或可稍得墨竹真趣。

时人每叹传统文化式微,然观此"五分钟速成"之风盛行,岂非吾辈学养未深之过?愿与诸君共勉,勿使千年文人画精神,沦为朋友圈一时之戏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卯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