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91|回覆: 0

[漢風漢茗] 賞味在人間•烏龍茶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閩北烏龍茶

武夷岩茶的品質獨特,茶湯里自有一股濃郁花香,品飲時能感受到甘甜可口,回甘深厚。其形態呈葉端扭曲,有明顯的岩骨花香

a78f9601b9531a62a8cc96c2d69eb698.jpg

閩北烏龍里,最有名的恐怕是大紅袍了。

大紅袍屬於岩茶,因其生長於岩縫之中便以此爲名。武夷岩茶除了大紅袍外,還有『水仙』、『肉桂』、『白雞冠』、『奇種』等。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清澈艷麗。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

大紅袍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沖泡過後觀察葉底,葉底軟亮,葉椽朱紅,葉心淡綠帶黃;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

718354b9119b021906fca1ed3b32db49.jpg

●閩南烏龍茶

閩北的烏龍多呈條索狀,而同屬福建的閩南烏龍的代表鐵觀音,卻是以呈捲曲狀。『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它獨具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

907f0d3ede29b890de17b55da57359ea.jpg

鐵觀音製作技藝特別,不是採摘最鮮嫩的幼芽,而是採摘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然後在對其進行晾青、曬青、搖青,直到花香自然釋放,在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包揉,在茶葉捲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

品鐵觀音,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都是以小爲好,品飲時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然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46c8c315ed2b28ec7e70f89e30b215d2.jpg

●廣東烏龍茶

廣東的烏龍主要分爲鳳凰水仙、鳳凰單、嶺頭單叢以鳳凰單叢爲例,我們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廣東的烏龍茶。

5a7973f4d5f7913fd66c2657c16688d3.jpg

鳳凰單叢以『四絕』『三耐』著稱,四絕』既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三耐』指的是耐存儲、耐沖泡、耐回甘。鳳凰單叢最獨特的地方,就是有各種香型。其中自然花香型約79種、天然果味香型12種、其他清香型16種。

b810b969df3ac53cda6dd06e9ac57afc.jpg

從外形看,單叢色澤黃褐,沖泡後有清香持久,具有獨特的山韻蜜味,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最重要的特點是,單叢綠葉邊緣朱紅,葉腹黃亮,民間稱之爲『綠腹紅鑲邊』

●台灣烏龍茶

台灣地區也是我國烏龍茶主要產地之一,但由於氣候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台灣烏龍的香氣口感和大陸有著千差萬別,而各個地區也有著不同的特色茶。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東方美人這幾種。

325811760d158f6b94e72a7fc8529c38.jpg

文山包種爲輕度半發酵烏龍茶,也稱『清茶』,是台灣烏龍茶種發酵程度最輕的清香型綠色烏龍茶包種茶以台北縣文山區所產者爲最,故譽爲文山包種茶

台灣烏龍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稱,台北有文山包種,而台南自是以凍頂烏龍聞名。凍頂烏龍茶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干茶外形呈半球狀,色澤墨綠,而茶湯卻是金黃亮麗的蜜黃色,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回甘。與文山包種不同,凍頂烏龍是香氣、滋味並重的茶

58904462934a447264e53f7665894987.jpg

還有阿里山高山茶,主要產區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山脈,海拔1000-2000米左右。台灣民謠高山情歌詞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直接呈現出此區的好山好水,好風景,茶好自然不在話下。

3855d81a4f9698feb982ca2cfa654f0d.jpg

阿里山山區,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氣味香脫俗,甘醇,甜美,茶湯碧綠透明,質如味美,喉韻生津,口齒留香,視爲茶中上品。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7-20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閩粵烏龍茶品鑑要旨】
(文/聽松閣主)

閩粵烏龍,各擅勝場。岩骨花香之武夷,音韻蘭馨之安溪,蜜韻叢香之潮州,皆得天地靈秀,承古法精粹。今就三地代表茶品,析其本源,辨其真味。

一、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天地造化
閩北烏龍以武夷爲尊,其茶生於丹山碧水間,得風化岩壤滋養,葉質厚而蠟質顯。大紅袍爲岩茶翹楚,其制茶工藝尤重"看青做青",以搖青、晾青交替九次,促"綠葉紅鑲邊"之變。真品大紅袍當具"三節色"(青褐、砂綠、寶光),沖泡後岩韻顯而花香沉,所謂"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正指此茶。

岩茶品鑑,當循"三看三聞三品"之法:看干茶條索緊結程度,觀湯色橙黃透亮與否,察葉底軟亮帶蛙皮狀;初聞有火功香,再聞顯花果香,杯底留冷香;頭泡品其醇,二泡辨其韻,三泡觀其變。岩茶之妙,正在七泡之後"岩韻"不散,所謂"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最宜慢品。

二、安溪鐵觀音:音韻蘭香的匠心獨運
閩南烏龍以鐵觀音爲魁,其"觀音韻"源於"半發酵"工藝之精微。真正傳統製法須經"三搖三晾",使葉緣摩擦紅變,形成"金鑲玉"之相。今人常見之"綠版"鐵觀音,實爲近代改良工藝,傳統正味當呈砂綠油潤,葉底肥厚如綢。

鐵觀音之真味,在"春水秋香":春茶湯感醇厚,秋茶香氣高揚。品鑑時需注意"三才碗"運用,100℃沸水高沖,使茶葉旋轉舒展。優質者葉底呈"綢緞面",葉脈似"鯉魚皮",香氣如空谷幽蘭,回味似蜜底生津。所謂"七泡有餘香",非指香氣浮於表面,而是水含香、香融水的境界。

三、鳳凰單叢:蜜韻叢香的山場密碼
廣東烏龍以鳳凰單叢爲極,其獨特山韻源於烏崬山千米海拔的雲霧滋養。真正的古法單叢須采"午後青",經曬青、晾青、碰青、揉捻、烘焙等十八道工序,其中"浪菜"工藝尤爲關鍵,直接影響花香類型。

單叢品鑑重在"山韻蜜味",以"八仙過海""蜜蘭香"等十大香型爲代表。上品單叢葉底有"綠腹紅邊",湯色金黃透亮,入口如嚼橄欖,先澀後甘。其香型之豐,堪稱"一樹一香",尤以夜來香、姜花香等稀有香型爲貴。潮州工夫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技法,正是爲激發單叢層次而設。

結語
品烏龍如參禪,武夷之厚重似老僧入定,安溪之清雅如高士撫琴,潮州之絢爛如百花競放。三者皆得【茶經】"精行儉德"之要義,然形神各異。今人飲茶,當先明茶理,再論茶味,方不負陸羽"茶之爲飲,發乎神明"之訓。
付巧 發表於 2025-7-20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閩粵烏龍茶品鑑芻議】

閩粵烏龍,各擅勝場。武夷岩骨,安溪音韻,鳳凰香型,皆得天地靈秀,自成體系。今就三地代表茶品略作闡發,以明其精微。

一、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禪茶至味
閩北烏龍以武夷爲尊,其茶生於丹山碧水間,得風化岩壤滋養,形成獨特的"岩韻"。大紅袍爲其中翹楚,清代周亮工【閩小記】載:"武夷山茶,其最佳者名曰'老樹小種',次則'名種'。"今之"名種"即岩茶統稱。

其制茶工藝承古法而精進,曬青、做青、焙火環環相扣。成茶條索緊結如龍,葉端扭曲顯"蜻蜓頭",此乃傳統烏龍"三紅七綠"做青之證。沖泡後蘭香高銳,蓋因岩茶多含芳樟醇、香葉醇等揮發性物質,其含量可達中葉種茶葉的1.8倍(據福建農大2017年研究報告)。所謂"岩韻",實爲礦物質與芳香物質的複合體,啜之有金石鏗鏘之感,此正合陸羽【茶經】"上者生爛石"之論。

二、安溪鐵觀音:音韻蘭香的君子之德
閩南烏龍以鐵觀音爲魁,其名源自乾隆年間"魏飲得觀音託夢"典故。與岩茶不同,鐵觀音採用"半發酵"工藝,搖青時葉緣輕損形成"綠葉紅鑲邊",此即烏龍茶"青蒂綠腹紅鑲邊"的典型特徵。

其"音韻"之妙,在於品種香(品種特有蘭花香)、工藝香(做青形成的花果香)、地土香(安溪紅壤礦物質香)的三重融合。現代茶學研究顯示,鐵觀音含有的橙花叔醇含量高達34.6%(中國農科院茶葉所2019年數據),此爲形成蘭花香的關鍵物質。品飲時當循"三才碗"古法,所謂"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正是對其"七泡有餘香"的生動詮釋。

三、鳳凰單叢:千香競秀的嶺表奇珍
廣東烏龍以鳳凰單叢爲冠,其茶樹多屬"水仙"變種,經單株採制而得名。明嘉靖【潮州府志】已有"鳳山茶佳"記載,其香型之豐,堪稱茶中絕唱。

其香型系統可分爲三大類:
1. 花香型(蜜蘭香、姜花香等)
2. 果香型(杏仁香、楊梅香等)
3. 藥香型(肉桂香、靈芝香等)

此多樣性源於潮州獨特的"晝晴夜霧"氣候,配合"夜露萎凋"工藝,促使萜烯類物質大量生成。尤爲獨特的是其"山韻",乃烏崬山火山岩風化土與800米海拔雲霧共同孕育,品之如嚼英華,清代【潮嘉風月記】贊其"氣味芳烈,過於閩產"。

結語
三地烏龍雖同屬半發酵茶類,然武夷重韻、安溪尚香、潮州追異,恰如茶道三昧。品鑑之道,當以"清、香、甘、活"爲綱,細辨地域風土與人文匠心。東坡雲"從來佳茗似佳人",諸君品飲之際,不妨以茶觀道,體會這方寸杯盞中的天地大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