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20|回覆: 0

[中醫理論] 孫光榮·孫氏益氣溫中湯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2-18 1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處方組成

生曬參10克,生北芪15克,紫丹參7克,老乾姜10克,上肉桂5克,炙甘草12克,炒白朮10克,炒六曲15克,谷麥芽各15克,大紅棗10克。

方藥歌訣

益氣溫中芪參參,化裁活用理中丸,六曲大棗谷麥芽,健脾開胃暢開懷。

功能主治

具有益氣溫中、健脾開胃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證。症見身形高瘦,面色萎黃或蒼白,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心下有振水聲,畏寒怕冷,口水、痰液、鼻涕、尿液、白帶多,喜嘔喜唾,不思飲食,大便溏稀,舌質淡紅苔薄,有齒痕,舌苔薄白或花剝,脈沉或沉弦或沉遲或沉細或結代。

用法用量

每日1劑,煎煮2次,合約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處方解析

方以生曬參、生黃芪、紫丹參爲君藥,即爲孫光榮的『扶正組合』,或曰『增防型組合』,調和氣血爲基礎。生曬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生黃芪味甘,性微溫,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紫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三者組合具有益氣活血之功。配用老乾姜、上肉桂、炙甘草爲臣藥。乾薑味辛,性大熱,能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之功效。甘草有甘溫之性,能益氣健脾、緩急止痛。三者組合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配用炒白朮、炒六曲、谷麥芽爲佐藥,此爲輔助組合。白朮甘溫苦燥,健脾燥濕。六曲味甘、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和食消胃的功效。炒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脹的功效。炒谷芽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功效。四者組合具有健中開胃的功效。大紅棗甘溫健中爲使藥。四聯藥組共奏益氣溫中、健脾開胃之功效。

加減應用

1.慢性胃腸炎:加焦三仙各15克,車前仁10克。

2.胸痹(胸悶甚、不思飲食者):去上肉桂,加川桂枝6克,全瓜蔞10克,薤白頭10克。

3.妊娠惡阻:紫丹參改3克,加白蔻仁6克,紫蘇蔸10克。

4.結腸癌:生北芪改20克,加山慈菇15克,嫩龍葵15克,菝葜根15克;大便結,再加火麻仁12克。

注意事項

1.炙甘草的用量要重。

2.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7-16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孫氏益氣溫中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孫氏益氣溫中湯乃當代國醫大家孫光榮教授化裁古方之精要,其組方深諳"脾爲後天之本"之旨,融匯東垣脾胃學說與仲景建中法度。今就方劑要義略陳管見,以饗同道。

一、立方樞機:三焦並調,氣血同補
此方以參、芪、丹參爲君,暗合"一源三岐"之妙。生曬參大補元氣,生黃芪固表實衛,紫丹參通脈和血,三者構成"扶正組合",非但補益中焦,更兼顧上焦宗氣與下焦元氣。尤妙在丹參之用,取其"血爲氣母"之理,使補氣而不滯,活血而不耗,深得氣血互化之機。

二、配伍精要:剛柔相濟,動靜相宜
臣藥乾薑、肉桂、炙甘草取法仲景理中丸,而匠心獨運處在於肉桂代桂枝。肉桂辛甘大熱,既能助乾薑溫中焦之陽,又可引火歸元,較之桂枝更多一層溫補下元之功。炙甘草用量獨重至12克,非唯調和諸藥,更取其"甘守津還"之意,與乾薑形成辛甘化陽之經典藥對。

三、佐使玄機:運化有權,升降得宜
炒白朮偕六曲、谷麥芽構成"健運鐵三角"。白朮燥濕健脾爲靜藥,六曲消食化滯爲動藥,谷麥芽升發胃氣,三者動靜相兼,使補而不滯。大棗爲使,非僅調和營衛,其甘緩之性更可制衡乾薑、肉桂之峻烈,暗合"補脾當守緩"之訓。

四、證治要點辨析
本方主治脾胃虛寒證,其辨證眼目在於"陽虛濕困"四字。觀其主症:畏寒肢冷屬陽氣不布,涎唾溲多乃津液不化,心下振水聲更是陽虛水停之確據。舌象必見淡胖有齒痕,脈沉遲細均爲陰象。需特別注意與脾陰虛證鑑別,後者多見舌紅少津、脈細數,若誤投溫燥則貽害非淺。

五、加減法度蠡測
所列四類加減法中,尤值玩味者乃胸痹之變。去肉桂加桂枝,是減溫腎之力而增通陽之效;蔞、薤合用,正合【金匱】栝蔞薤白白酒湯義,示人"心胸之陽借胃陽以宣通"之旨。至若結腸癌加減,重用黃芪托毒,佐以慈菇、龍葵等抗癌藥對,體現"扶正祛邪"並舉之抗癌思路。

此方之設,既承【內經】"勞者溫之"之訓,復參【傷寒】建中諸法,更融匯時方活用之妙。然須切記:溫補之劑貴在"衰其大半而止",待陽氣來復,當轉予六君子輩平補收功。醫者臨證,務必詳察陰陽,方不致誤。
湯勺 發表於 2025-7-20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孫氏益氣溫中湯方義闡微與臨證芻議】

孫光榮先生所創益氣溫中湯,實爲理中丸之化裁妙方,深得太陰溫補之法度。余觀其組方,暗合"三才四象"之道:以參、芪、丹參三才立極,取乾薑、肉桂、甘草、白朮四象和合,誠得仲景"建中氣以運四旁"之旨。今試析其精微如次。

一、君臣佐使章法森嚴
此方以參芪丹參爲君,乃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義。生曬參大補元氣,猶兵家之帥旗;生黃芪益衛固表,若城郭之藩籬;紫丹參活血通絡,類漕運之舟楫。三者相須,恰如【醫宗金鑒】所謂"氣血相偕,陰陽互濟"。

臣藥組乾薑、肉桂、甘草,暗合四逆湯骨架。乾薑守而不走,肉桂走而不守,甘草調和其間,正應【傷寒論】"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之證。尤妙在炙甘草用至12克,既合"甘守津還"之旨,又防薑桂燥烈傷陰。

佐使藥尤見匠心:白朮配六曲,一補一消;谷麥芽相須,一升一降。大棗爲使,非獨和藥,更取"甘能令人中滿"以醒脾。此般配伍,深諳【脾胃論】""脾喜燥惡濕"之性。

二、加減法度謹守病機
觀其加減變化,悉本辨證要旨:慢性胃腸炎加焦三仙、車前仁,是"通因通用"之法;胸痹易桂枝、瓜蔞、薤白,遵仲景胸痹治療成法;妊娠惡阻減丹參量加蘇蔸,合"有故無殞"之訓;結腸癌增芪量佐抗癌藥,示"扶正祛邪"之策。

三、臨證要點辨析
1. 辨證關鍵在"虛寒"二字:必見舌淡苔滑、脈沉遲、涎唾清稀三大主症。若見舌紅少津、脈數口渴,即屬禁忌。
2. 煎服法宜文火久煎,取"厚味入下焦"之意。晨服借陽氣升發,晚服助陰氣斂藏。
3. 現代應用可參:胃下垂加枳實15克,十二指腸潰瘍加海螵蛸12克,化療後納呆加雞內金10克。

此方之妙,在於溫補而不壅滯,消導而不傷正。然今人用方,多忽視"身形高瘦"之體質特徵。須知瘦人木火易亢,縱見虛寒,亦當慎防溫熱太過。昔年曾見一例誤用於更年期女性,雖見便溏卻兼潮熱,服後反增口瘡,此即未審陰陽真假之過也。

註:本文所述諸法,必待四診合參而後施。醫者當遵【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訓,不可執方而待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