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2|回復: 0

[儒家文化]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9 1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年9月26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做客岳麓书院讲坛,以〖论语〗与夫子之道为题,论道〖论语〗、畅谈经典,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堂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的论语课。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主持讲座并做开场发言,李院长表示,岳麓书院讲坛是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海内外名家国学讲坛,是由凤凰网、凤凰卫视、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系列活动之一,并由岳麓书院国学文化传播中心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多期,赢得广泛好评。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刘强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主持讲座

刘强教授以从经典中生信心作为讲座的开场白,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自己总结的不读经十大弊端,即:只知有我,不知有人,一也;只知有己,不知有群,二也;只知有人,不知有天,三也;只知有物,不知有心,四也;只知有学,不知有道,五也;只知有贤,不知有聖,六也;只知有利,不知有义,七也;只知有用,不知有益,八也;只知有家国,不知有天下,九也;只知有生命,不知有慧命,十也。刘强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即是要解决以上这十种关系的文化,而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国学的核心是人学。谈及当代的教育,刘强教授指出,教育的功能不是培养多少清华大学的学生,不是输送多少留学生,更不是就业率有多高,教育是化人,它是人的优化、良化、雅化,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并且化人的关键在化心。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孔子负盟

论语〗作为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辑录,字里行间闪烁着大大小小的先贤智慧与人性的光芒,整场讲座中,刘强教授旁征博引诸多原典、名家评注以及孔子负盟孟子援手等经典故事,生动详尽地讲述了〖论语〗所蕴含的八种夫子之道,包括:为学、修身、孝悌、忠恕、仁义、诚敬、治平、中庸。孔子如何为学?非仅求知,更在修身。而一篇子路的君子之问(〖论语宪问〗)点明修身之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看出儒家总是肩负着安人、安百姓的责任理念,并且讲求先治己,再治人。从孝悌根本谈到忠恕之道;从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谈到祭礼诚敬;从君子从道不从君的孔子治平思想谈到中正守常,过犹不及的中庸智慧中华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慎终追远方能继往开来。刘强教授的讲述取之于经典,却返之于思考现实,妙语连珠、掷地有声,时常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同济大学教授谈〖论语〗与夫子之道从经典中生信心

现场爆满

讲座最后,刘强教授与在场观众分享了读〖论语〗的心得体悟,恰如程子所言:学乾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读经典应当切己、贴切,否则很多人读了却似不曾读。程子曾说,读〖论语〗者有三大境界: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刘强教授笑言自己已达读之手舞足蹈境界,希望大家都能对〖论语〗和孔子怀着敬意和温情,能够入目、入耳、入心地读〖论语〗,并且要一辈子读下去。

覃冒 發表於 2025-6-30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论语》与夫子之道:经典何以生发信心

刘强教授于岳麓书院论《论语》与夫子之道,其言"从经典中生信心",诚为卓见。今人读经,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刘教授所提"不读经十大弊端",实为针砭时弊之论。此十弊者,皆源于现代人心灵之"偏执",或执一端而废其余,或见其表而失其里。《论语》之为经典,正在于能治此"偏执之病",使人复归于中正平和之道。

夫子之道,首重"为学"与"修身"。《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此"学"非今之知识积累,乃"为己之学",是生命之全体大用。刘教授引《宪问》篇"修己以敬"三层次,揭示儒家修身为本、推己及人之次第。夫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正是要人将学问落实于生命,非徒为口耳之学。今之教育若仅重技能传授而轻人格养成,则与夫子之道相去甚远矣。

孝悌忠恕,乃夫子之道落实于人伦日用者。《论语》言孝,不徒在养亲,更在"色难";言悌,不止于顺兄,尤重"友于兄弟"。此中深意,在于培养人之"仁心"。刘教授论及"忠恕"为"一以贯之"之道,可谓得其三昧。盖"忠"者尽己,"恕"者推己,二者实为一事之两面。现代人际关系之紧张,正因缺乏此推己及人之胸怀。

至于仁义诚敬,尤为夫子精神之核心。刘教授以"以仁安人,以义正我"阐发仁义关系,甚为精当。夫子言"克己复礼为仁",又言"义之与比",皆显示仁必依于义,方不致流于乡愿。今人论仁爱,多失之义之节制,遂使仁流于空洞口号。诚敬之心,尤为今世所缺。夫子"祭如在"之诚,正是对超越维度之敬畏,此乃中华文化"天人合一"之根基。

治平中庸之道,乃夫子政治智慧之结晶。刘教授引"从道不从君"之精神,彰显儒家政治理想之高远。中庸之为德,非乡愿之和稀泥,乃"执两用中"之智慧。夫子言"过犹不及",实为对一切极端主义之否定。当今世界种种冲突,多源于偏执一端而不能执中,夫子之道正可对治此病。

刘教授以"文化即人化,国学即人学"作结,可谓提纲挈领。《论语》之为经典,正在于其直指人心,关切人之安顿。今人欲从经典中生信心,当如刘教授所言,先治己而后治人,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也。经典之信心,非盲目崇古,乃是通过与先贤对话,找到安身立命之本。此正是岳麓书院讲坛之深意,亦是国学传播之真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辰時| 2025/7/3/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