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9|回復: 0

[成语典故] 见利忘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6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见利忘义〗相关人物

郦寄,字况,高阳(今河南杞县)人,别称,曲周侯,汉初大臣郦商之子。

〖见利忘义〗涵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见利忘义〗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忘义〗辨析

〖见利忘义〗读音:jiàn lì wàng yì

〖见利忘义〗近义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利令智昏、财迷心窍

〖见利忘义〗反义词: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见利忘义〗造句

1、这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见利忘义,置人命于不顾。

2、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丧失民族气节的败类,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3、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见利忘义,跃跃欲试。

4、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5、我慢吞吞地离开了旅店,没想到旅店的老板娘竟然这么见利忘义

6、夏侯渊不像其他那些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人,他视死如归赤胆忠心。

7、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8、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9、做人万不可见利忘义,应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道德防线。

10、好男人视钱财为身外之物,他们不是金钱的奴隶,他们不会见利忘义,他们的心是很坦荡而富有的。

〖见利忘义〗成语典故: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见利忘义〗成语接龙:

见利忘义→义正辞严→严霜烈日→日行千里→里谈巷议→议论纷错→错落高下→下笔千言→言类悬河→河清人寿→寿比南山→山川米聚→聚少成多→多历年所→所当无敌→敌国通舟→舟中敌国→国富民强→强加于人→人来人往→往蹇来连→连绵起伏→伏首贴耳→耳闻目击→击毂摩肩→肩背相望→望洋而叹→叹为观止→止渴思梅→梅妻鹤子→子为父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服首肯→肯构肯堂→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统天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容言功→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间字里→里通外国→国无宁日→日月丽天→天壤之别→别生枝节→节衣素食→食生不化→化鸱为凤→凤叹虎视→视险若夷→夷然自若→若崩厥角→角户分门→门闾之望→望尘拜伏→伏牛乘马→马首欲东→东趋西步→步步登高→高岸深谷→谷马砺兵→兵连祸结→结舌杜口→口壅若川→川壅必溃→溃不成军→军令如山→山复整妆→妆聋做哑→哑子托梦→梦见周公→公之于众→众喣漂山→山崩钟应→应机立断

 
从头再来 發表於 2025-7-25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见利忘义"之历史镜鉴与当代启示》

"见利忘义"一典,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文曰:"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此四字实为千古警世恒言,道尽人性弱点之要害。郦寄说吕禄归兵权于周勃之事,虽于汉室有功,然以友朋之交谋取私利,终不免青史诟病,此诚可为后世深戒者。

细考此典,当明三层要义:其一,义利之辨乃儒家核心命题。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谓"舍生而取义",皆示人以道德抉择之准绳。郦寄所为,恰是颠倒了义利本末,将私利凌驾于道义之上。其二,人际信义为社会根基。《论语》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道贵在诚信,郦寄利用与吕禄之交谊达成政治目的,实已违背"朋友有信"的伦理准则。其三,历史评价具多维视角。郦寄助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客观上有利于汉室稳定,然其手段终非光明,故班固在《汉书》中特著"卖友"之评,此即史家"春秋笔法"之体现。

今观世风,见利忘义之弊犹存。商贾罔顾食品安全,官吏贪腐枉法,乃至学术造假、欺世盗名,皆为当代"见利忘义"之变相。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利者,义之和也。"正当之利本与义无悖,然若"放于利而行",则必致"多怨"。故《大学》言"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实为治国安邦之要道。

吾人当以郦寄之事为镜鉴:处世须守"见利思义"之准则,谋事当循"义然后取"之原则。昔管仲相齐,成就霸业而孔子许其仁,盖因其"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此即义利双行之典范。今日构建诚信社会,尤需弘扬"重义轻利"之传统美德,使义利之辨深入人心,方能使"见利忘义"之徒无所遁形,社会风气归于淳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申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