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4|回覆: 2

[成語典故] 信口雌黃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1 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信口雌黃】相關人物

王衍(256年—311年),西晉時期著名清談家,西晉末年重臣,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平北將軍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信口雌黃】涵義

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信口雌黃】出處

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信口雌黃】辨析

【信口雌黃】讀音:xìn kǒu cí huáng

【信口雌黃】近義詞:口不擇言、胡說八道、心直口快、信口開河、一簧兩舌、言三語四、胡言亂語、天花亂墜

【信口雌黃】反義詞:一言為定、守口如瓶、三緘其口

【信口雌黃】用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信口雌黃】造句

1、歪曲事實,信口雌黃陷害他人,是犯法的行為。

2、一個人要是老信口雌黃,怎會受到歡迎?

3、你最好考慮清楚再發表議論,不要信口雌黃

4、這個盜竊犯交待犯罪事實時躲躲閃閃,信口雌黃

5、你簡直是信口雌黃,我什麼時候打過她啊!

6、我倒是覺得跟那些信口雌黃污衊真理的人辯論很可恥。

7、當主管的就該講實證,如果信口雌黃亂批評,,豈容得他信口雌黃

8、同樣是匯報工作,小李能實事求是,你卻斷章取義信口雌黃。

9、老師嚴厲地批駁了他這些信口雌黃的話。

10、這事的真相還不知道,你先別信口雌黃

【信口雌黃】成語典故:

王衍是東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

【信口雌黃】成語接龍:

信口雌黃→黃金時代→代代相傳→傳經送寶→寶刀未老→老鶴乘軒→軒鶴冠猴→猴年馬月→月夜花朝→朝生暮死→死不悔改→改弦易轍→轍亂旗靡→靡然順風→風雨對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粟尺布→布天蓋地→地醜德齊→齊人攫金→金碧輝映→映雪讀書→書不盡意→意廣才疏→疏財重義→義不容辭→辭金蹈海→海市蜃樓→樓閣亭台→台閣生風→風雪交加→加油添醋→醋海翻波→波羅奢花→花街柳巷→巷尾街頭→頭破血出→出一頭地→地動山摧→摧蘭折玉→玉潤珠圓→圓木警枕→枕戈坐甲→甲冠天下→下塞上聾→聾者之歌→歌鶯舞燕→燕約鶯期→期期艾艾→艾發衰容→容光煥發→發奸摘伏→伏虎降龍→龍蟄蠖屈→屈艷班香→香象絕流→流星趕月→月異日新→新愁舊恨→恨海難填→填坑滿谷→谷馬礪兵→兵拏禍結→結駟連騎→騎鶴上揚→揚清抑濁→濁質凡姿→姿意妄為→為蛇添足→足不出戶→戶告人曉→曉風殘月→月墜花折→折衝樽俎→俎樽折衝→衝鋒陷銳→銳挫氣索→索隱行怪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4-2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信口雌黃"的言語倫理及其當代警示】

"信口雌黃"典出西晉王衍之事,此語不僅承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對言語倫理的深刻思考。考其本源,雌黃本為古人校書改字之物,以之喻言語輕率,恰顯漢語取譬之精妙。王衍身為清談領袖,卻因"口中雌黃"貽笑後世,這一歷史個案實可作為審視言語道德的典型標本。

從文字學角度考察,"信"字在此作"放任"解,與"雌黃"的修改功能形成語義張力。這種矛盾修辭恰恰揭示了該成語的核心要義:當修正錯誤的工具淪為隨意篡改的幫凶,言語便喪失了其本真性。王衍"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的行為模式,本質上是對語言求真精神的背叛。魏晉清談雖尚玄理,然"立言求誠"始終是士大夫的基本操守,王衍之弊正在於將語言異化為表演工具。

在當代社會,"信口雌黃"現象呈現出新的變異形態。網絡空間的匿名性助長了言語失范,某些自媒體為博眼球不惜編造事實,政客為私利曲解數據,學術界亦偶見篡改研究成果的醜聞。這些現象與王衍"口中雌黃"本質上同出一轍,都是將語言工具化、虛無化的表現。宋代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強調"言忠信,行篤敬",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更直言"修辭立其誠",這些訓誡在今天尤具現實意義。

言語倫理的構建需要多維度的努力。於個人,當效法【論語】"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訓導;於制度,可借鑑漢代"舉謠言"制度中的核驗機制;於教育,應強化"謹言慎行"的傳統美德培養。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提醒我們意識到言語的殺傷力絕不亞於有形兵器。

"信口雌黃"的警示意義超越時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珍視語言的神聖性,讓每個字句都經得起道德與事實的雙重檢驗。唯有如此,方能使語言真正成為溝通的橋樑而非混淆是非的迷霧,這也是傳統文化給予當代最重要的啟示之一。
小滄 發表於 2025-7-13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信口雌黃"的語源流變與清談文化之弊】

"信口雌黃"一典,實為觀察魏晉清談文化的重要切口。王衍其人,【晉書】本傳載其"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然其"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終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此即孫盛【晉陽秋】所譏"口中雌黃"之實相。雌黃作為古代文書修正之物,其"糾錯"功能被轉化為對言談輕率的諷喻,實具深刻的文化批判意味。

考此成語之形成,當置於魏晉玄學清談的特定語境中觀之。王衍身為太尉,位列三公,卻以"不以經國為念"著稱,其言談之隨意更改,恰是西晉末年"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的士風寫照。【世說新語·輕詆】載支遁譏王衍"箸膩顏帢,絡布單衣,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正是對其言行不一的有力諷刺。這種以玄談為高、以實務為鄙的風氣,終致"神州陸沉,百年丘墟"(桓溫語),王衍臨終"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之嘆,可謂遲來的覺悟。

從語言學角度析之,"雌黃"的語義轉化頗具深意。其本為礦物顏料,【本草綱目】載"雌黃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在文書領域用作塗改工具。至魏晉時期,其"修正"義項發生隱喻轉移,成為指涉言談輕率的特定符號。這種轉化與當時"清談誤國"的社會批判思潮密不可分,較之"信口開河"等近義詞,"信口雌黃"更強調對已有言論的隨意篡改,其貶義程度尤甚。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不僅批評言語失實,更暗含對缺乏責任意識的警惕。王衍之流"口中雌黃"的代價,是五胡亂華的血淚歷史。故【文心雕龍·情采】所謂"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實可作"信口雌黃"之戒。言語之道,關乎立身,亦繫於天下,不可不慎。當代社會信息泛濫,更當以史為鑑,杜絕"義理不安,隨即改更"的輕率之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