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9|回復: 1

[成语典故] 束之高阁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9-21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束之高阁〗相关人物

庚翼晋代书家,字稚恭,明穆皇后之弟,太尉庚亮的弟弟,颍川人,官征西将军,也称庚征西。

〖束之高阁〗涵义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束之高阁〗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束之高阁〗辨析

〖束之高阁〗读音:shù zhī gāo gé

〖束之高阁〗近义词: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反义词:付诸实施

〖束之高阁〗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束之高阁〗造句

1、再好的理论,如束之高阁,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2、这本书他看不懂,随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3、自从毕业之后,数学课本早被我束之高阁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4、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阁

5、也束之高阁或一扫而过,多数学生不在下次作文中引以为戒。

6、多年前就已有预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阁,如今问题真发生了,不是很冤枉吗?

7、书买回来后,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们便束之高阁

8、这一方案也已被束之高阁,这正说明了穆沙拉夫将军在联邦直辖部族地区所面临的困难何等艰巨。

9、去年他一心想学摄影,如   今却将相机束之高阁,兴趣可变得真快。

10、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束之高阁〗成语典故:

庚翼是东晋人,他从小就有过人的才智和远大的志向,作战中屡立奇功,被封为都亭侯,官至征西将军。与他同时代的殷浩也很有才能,而且长于高谈阔论,20岁的时候,就出了名,后来做了扬州的刺史,不久又调任建武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的军事,但是在讨伐放昌和洛阳敌人的战役中,却屡打败仗,被革了职。

后来有人向庚翼建议,让殷浩重新出来做官,庚翼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殷浩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清谈家,只会高谈阔论,而没有真才实干,于是带着鄙夷的神情说:“他像无用之物一样,只好把他捆起来放到高楼上去,等到天下太平后,再来考虑任用他。”

 
坚强 發表於 2025-4-30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束之高阁"的治理隐喻与文化批判》

"束之高阁"这一典故出自《晋书·庾翼传》,其字面义虽为器物之搁置,然深层实为魏晋时期人才观与政治哲学的凝练表达。庾翼以"此辈宜束之高阁"评价殷浩,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否定,更折射出东晋门阀政治中"名实之辨"的深刻命题。

考其历史语境,魏晋清谈之风盛行,"束之高阁"实为对虚名无实者的制度性排斥。庾亮、庾翼兄弟作为颍川庾氏代表,其政治实践强调"经世致用",与琅琊王氏的玄学清谈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立本质是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前者主张"吏治实效",后者崇尚"名理玄远"。故"束之高阁"非简单搁置,而是政治筛选机制的隐喻表达。

从管理学视角观之,此成语揭示组织治理的永恒困境:当人才评价体系失准,必致"虚名者居要津,实干者沉下僚"。殷浩北伐败绩恰证明"清谈不足以济世"的真理。庾翼之议虽显刻薄,却道破人才任用的核心准则——"器与位合"。唐代杜佑《通典》所谓"职官以任能,爵赏以酬功",正是对此理念的延伸。

今人用此成语,多止于"闲置不用"之表义,而忽略其蕴含的实践哲学。王阳明《传习录》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恰可作"束之高阁"的最佳注脚。任何理论若不经"事上磨练",终为"无用之虚文"。观当代教育领域,教材束阁、知识空转现象,实为魏晋清谈在现代的变相重现。

返观当下社会治理,"束之高阁"现象更值得警惕。政策文本的精致化与执行层面的空转化,形成某种"制度性束阁"。宋代叶适《水心别集》批评"法度日密而治功日疏",与此古今同慨。真正的治理智慧,当如苏轼《策别》所言:"立法贵简而必行,言事贵少而必效。"

此成语历千载而弥新,正因其直指人类组织的根本矛盾——名实之辨、知行关系。它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照亮现实的文化镜鉴。当我们谈论"束之高阁"时,实则在叩问:如何避免制度空转?怎样确保知识活化?这些追问,正是传统文化给予现代治理的珍贵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