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0|回覆: 0

[成語典故] 天羅地網

[複製連結]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1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羅地網】相關人物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費無極,亦作費無忌,春秋末年楚國佞臣,官至太子少師。

【天羅地網】涵義

天羅:張在空中捕鳥的網。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指上下四方設置的包圍圈。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密包圍。

【天羅地網】出處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災。”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

【天羅地網】辨析

【天羅地網】讀音: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羅地網】近義詞:天網恢恢

【天羅地網】反義詞:逍遙法外、逃之夭夭

羅地網】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

【天羅地網】造句

1、我們已經設下了天羅地網,這伙犯罪分子是逃不出去的。

2、公安人員佈下了天羅地網,犯罪分子插翅難逃。

3、警方已佈下了天羅地網,歹徒只有束手就擒。

4、小偷好不容易逃出了警察的天羅地網,可由於做賊心虛,最後的結局還是走進了監獄。

5、敵軍設下天羅地網,我軍誤入陷阱,以致傷亡慘重。

6、密密層層的天羅地網,我看他插翅難飛。

7、毒販絲毫沒有察覺已經陷入警方佈下的天羅地網之中,公然進行交易。

8、我已布下天羅地網,不管他怎麼老謀深算,終究也難逃我的手掌心。

9、犯罪分子四顧無人,自以為得計,卻不知公安人員早已佈下了天羅地網

10、我軍已佈下了天羅地網,敵人再猖狂也插翅難飛了。

【天羅地網】成語典故: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員一段曲折經歷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楚平王身旁有個很會拍馬的人,名叫費無極。一次,他奉命到秦國去給太子華建迎接新娘,見新娘非常美麗,便慫恿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辦。

這件事傳開後,成為一大醜聞。太子華建的老師伍奢,是個剛正不阿的大臣。費無極生伯他今後幫助太子懲罰自己,便慫恿平王誘殺了他及其長子。這樣做還不夠,費無極又慫恿平王把太子華建送到城文去把守邊疆。後來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殺害他。公子華建得到風聲,連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員在樊城鎮守,便趕到那裏,告訴了他父兄被殺的情況,並說費無極已派他的兒子費得雄即將趕到樊城來騙你回去,然後殺掉。伍員聽到這些消息,大罵費無極心狠,平王無道,決定採取適當措施對付趕來的費得雄。過了幾天,費得雄果然來到樊城。

見了伍員後,他謊稱平王因伍員屢立戰功,要重加賞賜,請伍員立刻啟程回朝,接受賞賜。伍員故意問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費得雄裝模作樣他說:“你們伍家好生興旺,有哪家比得上!”伍員聽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費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們這伙壞蛋,把我全家殺絕,還無恥他說我伍家興旺!”費得雄以為伍員不可能知道這件事的詳情,便要求伍員舉出證人。伍員憤怒他說:“如果不是公子華建來到這裏說明內情,道破你這個壞蛋的謊言,我險些兒被你騙進天羅地網!”費得雄這才無話可說。伍員痛打了他一頓,棄官而走。後來他來到吳國,打扮成一個要飯的,在熱鬧的街市上吹蕭唱曲,終於被吳王請去,當了吳國的大夫,促使吳國戰勝楚國,為父兄報了仇。

【天羅地網】成語接龍:

天羅地網→網開一面→面不改色→色厲膽薄→薄暮冥冥→冥行盲索→索隱行怪→怪力亂神→神湛骨寒→寒酸落魄→魄盪魂飛→飛土逐肉→肉薄骨並→並容遍覆→覆雨翻雲→雲布雨潤→潤屋潤身→身無立錐→錐處囊中→中外合璧→璧合珠聯→聯袂而至→至死不二→二仙傳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僵→僵桃代李→李廣不侯→侯服玉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盡援絕→絕其本根→根深葉茂→茂林修竹→竹馬之好→好吃懶做→做張做致→致之度外→外柔內剛→剛直不阿→阿黨相為→為人作嫁→嫁禍於人→人琴兩亡→亡不待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靈手巧→巧奪天工→工力悉敵→敵不可縱→縱虎出匣→匣裏龍吟→吟花詠柳→柳門竹巷→巷議街談→談吐風生→生殺與奪→奪其談經→經邦論道→道在屎溺→溺心滅質→質而不野→野心勃勃→勃然大怒→怒目相視→視死如飴→飴含抱孫→孫康映雪→雪花飛舞→舞弊營私→私心雜念→念茲在茲→茲事體大→大名難居→居心險惡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7-16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天羅地網"之典義及其刑名文化意蘊】

"天羅地網"一詞語出【大宋宣和遺事】,其典源可追溯至春秋伍子胥故事。考其形制,羅者,【說文】謂"以絲罟鳥也";網者,【易經·繫辭】言"作結繩而為網罟"。此語實熔鑄先秦刑名思想與兵家智慧,今試析其三重意蘊:

一、刑名之學的具象化表達
伍子胥奔吳故事中,費無極構陷忠良之舉,恰如【韓非子·難言】所云"細人牽君子"。楚平王所布之網,非僅物理圍捕,實為法家所謂"術"之運用。觀【商君書·畫策】"刑不善而不賞善"之說,可知"天羅地網"實乃專制刑網之隱喻。伍員破網而出,終成吳國霸業,正應【管子·法法】"網疏則獸失"之誡。

二、兵家謀略的空間化呈現
【孫子兵法·軍爭】言"圍師必闕",而"天羅地網"恰反其道,強調"無闕之圍"。元雜劇【鎖魔鏡】以"天兵布網"降妖,實承【六韜·虎韜】"烏雲之陣"遺意。考歷代兵制,自漢代"八陣圖"至明代"九邊聯防",皆暗合"天地為網"的戰術思維,此即【太白陰經】所謂"天陣、地陣、人陣"三維戰法。

三、司法文化的符號化凝結
【尚書·呂刑】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而"天羅地網"發展為司法威權的象徵符號。宋元話本中此語頻現,反映宋【刑統】緝捕制度之完善。其近義"天網恢恢"出自【老子】,二者共同構建了傳統司法的宇宙論基礎——天道報應與王法懲戒的二元統一。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不僅喻嚴密緝捕,更暗含"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左傳·昭公六年】孔疏)的法文化基因。伍子胥故事警示:刑網過密則傷忠良,執法貴在張弛有度,此即【周禮·秋官】"三宥三赦"之深意。辨章此義,方不負先賢鑄詞之苦心。
呂存 發表於 2025-7-20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天羅地網"之典義流變與伍子胥敘事考辨】

"天羅地網"一典,實為華夏兵刑文化之重要意象。考其源流,當溯至【周易·繫辭】"結繩而為網罟"之制,經春秋戰事演繹,終成後世緝捕要犯之經典喻體。今就該成語之文化內涵與伍子胥本事略作考析。

一、語義流變考
此語定型於宋元話本,然其雛形早見於【孫子兵法·軍爭】"圍師必闕"之說。羅網之喻,暗合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宇宙觀。天羅取象於二十八宿之周天布列,地網則效法井田制之經緯縱橫。元代雜劇將其妖魔化運用,實為道教"收妖"儀軌之文學投射。

二、伍子胥本事辨正
【史記·伍子胥列傳】載,楚平王聽信費無極之讒,確構成政治羅網。然細考之,伍員出奔過程尤具深意:其自楚至吳,歷昭關之險、江上之困,恰成"天羅地網"最佳註腳。太史公"伍員橐載而出昭關"之筆,暗喻其突破多重封鎖之智勇。費氏父子所布殺局,實為權力場域之立體圍獵,較之後世文學演繹更為複雜。

三、刑名思想衍義
該成語在法制語境中的運用,彰顯"疏而不漏"的司法理想。【韓非子·難三】云:"設柙非所以備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正與"天羅地網"的威懾功能相通。觀今之造句用例,多強調執法系統之嚴密性,此乃法家"勢治"思想的現代延續。

四、文化心理探微
此語積澱着獨特的集體無意識:既含對司法正義的期待,又暗藏對權力濫用的隱憂。伍子胥故事的雙重性——既是網羅的受害者,又是復雎的施網者,折射出中國人對"法網"的複雜認知。費無極之流佈設的人事羅網,與天道好還的終極法網,構成意味深長的互文。

結語:
"天羅地網"之喻,由具象漁獵工具升華為制度隱喻,再凝練為四字成語,其演變軌跡恰似中華法系之縮影。伍子胥傳奇所展現的"破網"智慧與"織網"悖論,至今仍值得治史者深思。明人陳仁錫【潛確類書】解此語云:"天有顯道,網亦有時",誠為的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