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10|回覆: 2

[成語典故] 洗耳恭聽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0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洗耳恭聽】相關人物

許由(生卒年不詳),是堯舜時代的賢人道家前身。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縣許由村一帶活動,見到了賢人許由,便想傳位於許由。許由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便到潁水河洗他的耳朵。

【洗耳恭聽】涵義

洗乾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洗耳恭聽】出處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辨析

【洗耳恭聽】讀音:xǐ ěr gōng tīng

【洗耳恭聽】近義詞:傾耳細聽

【洗耳恭聽】反義詞:充耳不聞

【洗耳恭聽】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洗耳恭聽】造句

1、對於他的意見,我們洗耳恭聽

2、你有什麼好意見呢?我願洗耳恭聽

3、大家對我們公司有什麼意見請儘管提,我們洗耳恭聽,虛心接受。

4、在生活中他是高談闊論者,而她們則是洗耳恭聽者,他一開口講話,她們就立即保持肅靜。

5、他把身子往我這兒一傾,露出洗耳恭聽的樣子。

6、這位教授的演講十分精彩,大家都洗耳恭聽

7、開始時他對她總是洗耳恭聽,顯得十分可親,目的是要在華盛頓廣場取得立足之地。

8、對你的高見我們洗耳恭聽

9、"好友請道來,吾等當洗耳恭聽,"迪克森先生曰,"個中想必有猥褻氣味。

10、對這位先生的意見,我們當然要洗耳恭聽了。

【洗耳恭聽】成語典故:

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當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裏,這時正巧牽着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幹什麼。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並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乾淨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麼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着,牽起小牛,逕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洗耳恭聽】成語接龍:

洗耳恭聽→聽之任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爛江枯→枯枝敗葉→葉散冰離→離鄉背井→井渫莫食→食辨勞薪→薪盡火傳→傳經送寶→寶馬香車→車擊舟連→連三接二→二龍戲珠→珠規玉矩→矩步方行→行蹤無定→定國安邦→邦家之光→光風霽月→月缺花殘→殘民以逞→逞異誇能→能掐會算→算盡錙銖→銖分毫析→析辨詭辭→辭不達義→義憤填膺→膺籙受圖→圖作不軌→軌物范世→世外桃源→源清流潔→潔己奉公→公爾忘私→私情密語→語笑喧呼→呼天喚地→地覆天翻→翻黃倒皂→皂白不分→分風劈流→流風餘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齶捶床→床上安床→床上施床→床笫之私→私淑弟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笑眉飛→飛流短長→長慮後顧→顧盼生輝→輝煌金碧→碧海青天→天付良緣→緣慳一面→面如死灰→灰身粉骨→骨鯁之臣→臣門如市→市民文學→學富才高→高識遠見→見賢思齊→齊足並驅→驅雷掣電→電流星散→散馬休牛→牛溲馬渤→渤澥桑田→田月桑時→時絀舉盈→盈滿之咎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7-30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洗耳辨義:從許由之潔到語境流變考】

"洗耳恭聽"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語義場歷經三千年嬗變,由上古高士的決絕姿態演化為今人謙遜的聆聽態度,實為語言文化演進的典型標本。本文將從訓詁學、思想史及語用學三重維度予以剖析。

一、訓詁本源考
許由洗耳事載於【莊子·逍遙遊】【高士傳】等典籍,其核心意象"洗耳"當訓為"滌除污穢"。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註:"潁水之濯,非為潔耳,實明志也。"此動作包含三重象徵:1) 聽覺器官的物理清潔;2) 精神層面的拒斥;3) 道德潔癖的宣言。值得注意的是,【楚昭公】所用已轉為積極語義,此中轉折當在魏晉時期完成,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欲令吾洗耳拭目"即含接納之意。

二、道家思想語境解
許由之舉深植於早期道家"避世全真"思想體系。【淮南子·精神訓】言:"許由不以天下易其介",此"介"即節操之謂。巢父"恐污牛口"的二次拒絕,構成對隱逸倫理的遞進詮釋:第一層拒絕政治權力,第二層否定隱者聲名,形成完整的出世哲學鏈環。這種極端姿態在【論語】"耦而耕"的丈人形象中可得互證,共同構成先秦隱逸文化的兩極。

三、現代語用範式析
元代以降,該成語發生語義漂移。王實甫【西廂記】"小生洗耳靜聽"已轉為謙辭,此演變符合語言經濟性原則:1) 動作意象保留;2) 價值判斷反轉;3) 交際功能強化。現代漢語中更發展出三種語用模式:A) 禮儀性前置(如會議開場);B) 對話中的反饋標記;C) 反諷性用法(需依賴語調實現)。這種多義性恰印證了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所言"故實新用"現象。

結語:
該成語的語義遷徙軌跡,折射出中國知識分子從"避世守節"到"入世謙恭"的精神轉型。在當代跨文化交際中,尤需注意其古今義差:對外漢語教學當強調歷史語境,避免將許由的極端行為簡單等同於現代禮貌用語。成語作為語言化石,其研究價值正在於這種層累的文化記憶。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7-31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洗耳辨義:從許由之潔到言語之誠】

"洗耳恭聽"一典,源出許由潁水洗耳之事,然細究其流變,實含三重文化意蘊。許由之洗耳,非為恭聽,恰為拒聽,此中反差,頗堪玩味。

考許由事跡,【高士傳】載其"惡聞其聲,是故洗耳",此乃道家隱逸精神之極致體現。巢父"牽犢上流"之譏,更凸顯早期士人對政治話語之警惕。然至元代鄭廷玉【楚昭公】,"洗耳恭聽"已轉為謙遜受教之態,此中語義流轉,實為華夏文化從隱逸到入世之精神嬗變。

此語結構甚妙,"洗耳"為表,"恭聽"為裏。洗耳之潔,象徵聽者心鏡無塵;恭聽之誠,體現聞善則拜的儒者襟懷。故今人用此語,當知其中包含雙重修養:既需許由之潔身自好,不納污言;更須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之虛懷若谷。

察其用法,連動式結構暗合"知行合一"之理。耳既洗則心已誠,心既誠則言可入,此正【禮記】"毋不敬"之體現。觀其近義"傾耳細聽",僅得形似;究其反義"充耳不聞",恰成鏡鑒。

今人用此成語,當效法古人"聽思聰"的功夫。如陽明先生所言"心外無物",真正的洗耳實為洗心。許由當日若知千年後其潔癖轉為謙辭,或當莞爾——文化傳承之妙,正在此等出人意表的轉化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