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3|回復: 0

[成语典故] 请君入瓮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16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请君入瓮〗相关人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周兴(?——691年),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书左丞。周兴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创造多种刑法,用刑残酷。

来俊臣(651年——697年),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与其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

〖请君入瓮〗涵义

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请君入瓮〗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请君入瓮〗辨析

〖请君入瓮〗读音:qǐng jūng rù wèng

〖请君入瓮〗近义词:以毒攻毒、以牙还牙

〖请君入瓮〗反义词:与人为善

〖请君入瓮〗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请君入瓮〗造句

1.你过去整人惯了,现在来个请君入瓮,你也尝尝这被人整的滋味罢。

2.警察叔叔运用了请君入瓮之计,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3.我们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对方一来,就可请君入瓮了。

4.他向来是耍诡计整人,想不到请君入瓮,落入自己所设圈套。

5.巧的是这陷阱是他自己挖的,这下被推入后,真的是请君入瓮了。

6.我看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来个请君入瓮之计了。

7.小王总是爱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来捉弄别人,小红请君入瓮把小王的东西藏了起来,让他也急一急。

8.第一次进新房要学狗叫,这是你自己订的。来!请君入瓮!扼伙洗耳恭听!

9.抗战时,请君入瓮是我军常用的一种战略战术。

10.上回我结婚被你老兄给闹惨了,今天天道循环,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成语典故: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请君入瓮文言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⑽大瓮⑾,火围如兴法,因⑿起谓兴曰:“有内状⒀推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请君入瓮白话文〗:

有人告密说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勣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有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作客,他们一边议论一些案子,一边相对饮酒。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只要)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烧(这个大坛子),然后让囚犯进入瓮里去,什么罪他敢不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找来一个大坛子,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烧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令我审问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坛子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磕头承认罪行。

〖请君入瓮〗成语接龙:

请君入瓮→瓮里酰鸡→鸡飞狗走→走骨行尸→尸禄素餐→餐云卧石→石烂江枯→枯耘伤岁→岁序更新→新学小生→生张熟魏→魏鹊无枝→枝布叶分→分文不名→名闻遐迩→迩安远至→至再至三→三翻四复→复旧如初→初生犊儿→儿女亲家→家喻户晓→晓行夜宿→宿弊一清→清心少欲→欲哭无泪→泪迸肠絶→絶处逢生→生拉硬扯→扯顺风旗→旗开得胜→胜友如云→云鬟雾鬓→鬓乱钗横→横眉努目→目使颐令→令人注目→目无三尺→尺幅千里→里谈巷议→议论纷纷→纷纭杂沓→沓来踵至→至当不易→易于反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动荡不安→安闲自得→得尺得寸→寸利必得→得马折足→足不出门→门墙桃李→李广难封→封金挂印→印累绶若→若不胜衣→衣食不周→周游列国→国富民强→强聒不舍→舍己成人→人心惟危→危言竦论→论黄数黑→黑灯瞎火→火烧眉毛→毛举细故→故作高深→深恶痛绝→绝甘分少→少安无躁→躁言丑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露面抛头→头破血淋→淋漓尽致→致之度外

 
戴威 發表於 2025-7-1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请君入瓮"的刑名之术与法家思想流变》

"请君入瓮"典出《资治通鉴》,其事虽简,然深具刑名之术的精髓。考其本末,实为武周时期酷吏政治的典型缩影,亦折射出法家"以刑止刑"思想的极端异化。

按《唐纪》所载,来俊臣以周兴所创之刑反制其身的做法,实为"术治"的典型运用。韩非子《难三》有云:"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来俊臣深谙此道,其"请入瓮"之语,非但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逻辑,更暗合申不害"静因无为"的术治理念——不另立新法,而因势利导。此种手段,与《罗织经》中"事同则论同"的构陷逻辑一脉相承。

然细究其刑具选择,瓮器之用颇具象征意义。《说文》释瓮:"罂也,从瓦公声",其形制口小腹大,恰似专制牢笼。周兴所创"火瓮"之刑,较之商鞅"凿颠抽胁"更显阴鸷,此非单纯肉刑,实为心理威慑之术。来俊臣令周兴"自择其刑",正是法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理论的极端实践。

武则天任用周、来等酷吏,表面承袭太宗"以法治国"之策,实则已悖离《唐律疏议》"德礼为政教之本"的立法精神。考《旧唐书·酷吏传》,周兴"务在苛细",来俊臣"每鞠囚必先陈其械具",此等作为,已将管仲"以刑去刑"的本意异化为"以刑生刑"的恐怖统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特记此事,实有警醒后世"任法不如任人"之深意。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其"反制"之意,然须知其中蕴含的专制逻辑。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谓:"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周兴终得"入瓮"之报,恰印证法家"刑罚必于民心"的限度——当酷刑失去民心,终将反噬其主。此典故之警示,于今犹有现实意义。
赵耶 發表於 2025-7-3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请君入瓮"的刑名之术与法家思想流变》

"请君入瓮"一典,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实为武周时期酷吏政治之缩影。此典故不仅折射出唐代特殊的政治生态,更暗合法家"以刑止刑"的思想脉络。今试从刑名之术与法制流变二端,析其深意。

考其本义,"瓮"之为器,口窄腹广,喻困局难脱。周兴创"瓮刑"本为逼供之术,来俊臣反施其身,此即《韩非子·难势》所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刑名辩证。法家素重"术势",商鞅言"刑重而必",此典正得其三昧。然则武后朝酷吏之兴,实为君主集权之需,《旧唐书·酷吏传》载"太后以威制天下",恰说明此术乃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

细究其法理流变,此计暗合《唐律疏议》"诸告言人罪者,不得称疑"之精神。来俊臣以周兴所制之法反治其身,既是对"诬告反坐"律令的实践,亦体现法家"循名责实"的核心理念。然《盐铁论》有云:"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武周时期酷吏横行,终致"请君入瓮"沦为党争工具,此非法之弊,实为执法人偏离"刑期无刑"本旨之过。

观今宜鉴古。此典启示有三:其一,法制建设当以"刑措不用"为终极追求;其二,司法手段须合"哀矜勿喜"的仁政精神;其三,权力制衡机制不可或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特书此事,正是对后世"任法而不任人"的警醒。

要之,"请君入瓮"非仅权谋故事,实为法制文化的活标本。其表层展露的是刑术之巧,深层则叩问着法治与人治的永恒命题。今人用之,当存"如履薄冰"之心,方不负古贤垂训之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