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38|回覆: 0

[成語典故] 未雨綢繆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1 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未雨綢繆】相關人物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未雨綢繆】涵義

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未雨綢繆】出處

【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未雨綢繆】辨析

【未雨綢繆】讀音:wèi yǔ chóu móu

【未雨綢繆】近義詞:未焚徙薪、曲突徙薪、有備無患、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未雨綢繆】反義詞:臨陣磨槍、臨渴掘井、亡羊補牢、江心補漏

【未雨綢繆】用法:複雜式;作謂語、定語

【未雨綢繆】造句

1、未雨綢繆固然好,臨渴掘井尚可博。

2、先想到義,再想到利,未雨綢繆,謀定而後動。

3、未雨綢繆之際,對手已展開強烈的廣告攻勢。

4、誰要是未雨綢繆,誰就一定吉星高照;誰要是只顧眼前,誰的情況一定不妙。

5、本着未雨綢繆的宗旨,各位同學應及早溫習功課,以迎接考試。

6、如何預測這些變化,未雨綢繆,取訪市場紡先機,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

7、造林是防止土壤流失最好的未雨綢繆之計。

8、與其臨渴掘井,不如未雨綢繆,戰略競爭觀念是防止企業陷於戰術競爭旋渦的救生圈。

9、為了迎戰本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隊未雨綢繆,加緊訓練。

10、為了孩子日後讀書所需,他未雨綢繆,幫孩子們存了基金。

【未雨綢繆】成語典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了商朝。為了安撫商朝遺民,他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諸侯,同時又把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別封在武庚的東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監視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幫助武王滅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們留在京城輔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兩年後,武王得了重病,大臣們焦慮萬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願意代哥哥去死,請先王保佑武王恢復健康,祭畢,周公把祝辭封存在石室裏,嚴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湊巧,周公祝禱後的第二天,武王的病開始出現轉機,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興。但不久,過度的操勞使武王舊病復發,終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誦被擁立為王,史稱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遺命攝政。

周公的攝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滿。他們散佈謠言,說周公攝政是為了篡奪王位,從而引起了成王的懷疑,周公百口莫辯,離開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滅亡的武庚見周氏兄弟之間出現了矛盾,就派人去聯絡管叔等,挑撥他們與周公的關係,同時積極準備起兵叛亂。

周公經過兩年的調查,終於查清了謠言的來源,知道了武庚準備叛亂的情況。他十分焦急,便寫了一首名為【鴟鴞】的詩給成王。詩的大意是:鴟鴞啊鴟鴞,你奪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毀掉我的窩!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剝下桑根的皮修補好門窗,我的手已發麻,嘴已磨損,羽毛也將落盡,可是我的窩還在風雨中飄搖!

這首詩以母鳥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對國事的深切憂慮,但年輕的成王並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對此無動於衷。後來,成王無意中在石室裏發現了周公的祝辭,深深為之感動,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請回鎬京。

周公回京後,成王派他出兵征討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謀,很快平息了叛亂,周王朝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後來,人們便用“未雨綢繆”這個成語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未雨綢繆】成語接龍:

未雨綢繆→繆力同心→心直口快→快心滿意→意氣揚揚→揚威曜武→武爵武任→任其自流→流水行雲→雲趨鶩赴→赴險如夷→夷然自若→若離若即→即事窮理→理直氣壯→壯發衝冠→冠山戴粒→粒米束薪→薪桂米珠→珠光寶氣→氣宇軒昂→昂昂不動→動心忍性→性命交關→關懷備至→至誠高節→節上生枝→枝附葉著→著述等身→身單力薄→薄唇輕言→言約旨遠→遠涉重洋→洋為中用→用之不竭→竭澤而漁→漁陽鼙鼓→鼓樂齊鳴→鳴鶴之應→應天從人→人貧智短→短嘆長吁→吁地呼天→天高雲淡→淡而不厭→厭難折衝→沖堅毀銳→銳不可當→當世才度→度己失期→期頤之壽→壽滿天年→年復一年→年輕力壯→壯氣吞牛→牛衣對泣→泣麟悲鳳→鳳凰來儀→儀靜體閒→閒非閒是→是非得失→失時落勢→勢如破竹→竹籬茅舍→捨生取誼→誼不敢辭→辭巧理拙→拙嘴笨舌→舌劍唇槍→槍聲刀影→影只形孤→孤掌難鳴→鳴金收軍→軍法從事→事與心違→違天害理→理冤摘伏→伏法受誅→誅盡殺絕→絕仁棄義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6-6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未雨綢繆"的治國智慧與當代啟示】

"未雨綢繆"一典出自【詩經·豳風·鴟鴞】,其"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之句,以禽鳥築巢的物候智慧,喻示了華夏文明中最為深刻的治國理念。考其本義,"綢繆"二字從糸從翏,本指緊密纏縛之狀,後引申為周詳預備之意。周公制禮作樂、封建諸侯的治國實踐,恰為此語作了最佳註腳。

細究【尚書·周書】所載,周公攝政期間"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勤政形象,實為"未雨綢繆"的政治典範。其分封三監以制武庚,作【多士】【無逸】以訓成王,乃至"制禮作樂以綱紀天下",皆體現出防患於未然的深謀遠慮。這種政治智慧在【周易·既濟卦】"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爻辭中,更升華為哲學層面的認知。

相較於近義詞"曲突徙薪"的局部防範,"未雨綢繆"更強調系統性籌謀。管叔之亂的教訓證明,當"未陰雨"時不"徹桑土",終將導致"鴟鴞"之患。故【管子·牧民】言:"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這種思想在當代企業管理中體現為風險管控機制,在國家治理中表現為應急預案體系,其核心皆在"見微知著"的預見能力。

反觀"臨渴掘井"等反義現象,多因短視而貽誤良機。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評周世宗"取淮南而儲粟京師"之策,正揭示出"善醫者治未病"的治理要義。今日我們重提此語,非為泥古,實因其中蘊含的預見性思維,仍是應對複雜變局的重要方法論。

當代社會亟需重建這種前瞻性智慧。從個人理財的"積穀防饑",到國家發展的"五年規劃",皆是"未雨綢繆"智慧的現代演繹。唯有承續這種文明基因,方能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浪潮中穩立潮頭。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6-24 16:5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未雨綢繆"的治國智慧與當代啟示】

"未雨綢繆"一典出自【詩經·豳風·鴟鴞】,其"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之句,實為華夏文明中最早的系統性預防哲學表述。周公制禮作樂,將此思想升華為治國理政的核心智慧,其深刻內涵值得今人深入探究。

從訓詁學角度考察,"綢繆"本義為緊密纏縛,【說文解字】釋為"密也",引申為周詳準備。周公輔政時期,其"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的軍事行動,皆建立在對商遺民勢力"三監"的嚴密防範基礎上。這種防患於未然的施政思維,在【尚書·周官】中發展為"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的治國綱領。

考諸史實,周公的未雨綢繆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政治制度上創立宗法制與分封制,通過血緣紐帶鞏固統治;其二,文化教育上"興正禮樂",以禮制規範社會秩序;其三,軍事佈局上設立"三監",形成戰略防禦體系。這種全方位的預防性治理,使周王朝得以延續八百年之久,堪稱古代政治智慧的典範。

相較於"臨渴掘井"的被動應對,"未雨綢繆"體現的是【周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主動思維。管叔之亂的平定,正是周公前期防範措施的必然結果。漢代賈誼【新書】引申此理:"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將預防思想擴展到經濟領域,形成中國古代完整的危機管理理論。

當代社會治理中,"未雨綢繆"思想仍具現實意義。從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到金融風險的防控,從氣候變化的應對到科技倫理的規範,本質上都是對周公預防哲學的現代詮釋。企業戰略中的SWOT分析、個人發展中的職業規劃,莫不是這一古老智慧的具體應用。

【論語】載孔子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正是對"未雨綢繆"最精闢的詮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我們更需傳承這份穿越三千年的東方智慧,將預防性思維轉化為制度性安排,方能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行穩致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