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5|回復: 1

[成语典故] 水滴石穿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4 0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滴石穿〗相关人物

张咏(946—1015),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水滴石穿〗涵义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水滴石穿〗出处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滴石穿〗辨析

〖水滴石穿〗读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水滴石穿〗近义词:聚蚊成雷

〖水滴石穿〗反义词:半途而废 虎头蛇尾

〖水滴石穿〗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水滴石穿〗造句

1、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饶的探索,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我们执着于友爱亲情,执着于理想追求!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2、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4、没有水滴石穿的功夫,也是不可能写完这本书的。

5、我们学习知识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

6、沉静守一,顺其自然,摒除妄念,水滴石穿

7、没有大众努力,没有水滴石穿的功夫,新的风气和作风是形成不起来的。

8、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成语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水滴石穿〗成语接龙:

水滴石穿→穿花纳锦→锦衣玉食→食不充饥→饥餐渴饮→饮水知源→源清流清→清新俊逸→逸尘断鞅→鞅鞅不乐→乐而不厌→厌故喜新→新故代谢→谢家活计→计穷势迫→迫不及待→待价而沽→沽名要誉→誉不绝口→口直心快→快人快语→语笑喧呼→呼来喝去→去住两难→难如登天→天震地骇→骇状殊形→形具神生→生老病死→死于非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世磨钝→钝学累功→功遂身退→退食从容→容膝之地→地主之仪→仪态万方→方言矩行→行有余力→力排众议→议论英发→发宪布令→令人喷饭→饭囊酒瓮→瓮天之见→见异思迁→迁善去恶→恶迹昭着→着手生春→春晖寸草→草庐三顾→顾名思义→义不生财→财殚力尽→尽忠报国→国计民生→生灵涂地→地下修文→文修武偃→偃武觌文→文不加点→点纸画字→字正腔圆→圆木警枕→枕戈泣血→血口喷人→人来人往→往蹇来连→连枝分叶→叶瘦花残→残民以逞→逞怪披奇→奇才异能→能工巧匠→匠心独妙→妙笔生花→花营锦阵→阵马风樯

〖水滴石穿〗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人必须要有毅力,只有毅力才能助我们迈向成功!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4-28 17: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水滴石穿"的恒道精神与当代价值》

"水滴石穿"一典,初见于《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之喻,至宋张乖崖判案时乃成典故定式。此四字虽简,却深契《周易》"恒"卦之精义——"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其精神内核实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重要文化基因。

从训诂角度析之,"滴"字从水从啇,《说文》释为"水注也",强调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穿"字从穴从牙,取"齿牙穿透"之象,暗含质变之效。二字相合,恰如《荀子·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揭示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规律。张乖崖"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的判词,正是对这种渐进规律的深刻认知。

考其思想源流,实与儒道两家相通。孔子"譬如为山"之喻,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之论,皆与此典精神相合。宋代理学家尤重此道,朱熹《集注》释"学而时习之"即强调"如流水之不盈科不行",与张乖崖同时代的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治学经历,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当代社会语境中,"水滴石穿"的现代转化尤具启示。心理学中的"一万小时定律",管理学中的"持续改进"理念,皆可视为此古训的新诠。然须警醒者,现代人常陷入"速成主义"误区,与"水滴"之缓进精神背道而驰。苏轼《晁错论》所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正可警示急功近利之弊。

笔者以为,践行此道当把握三要:一曰"择善固执",如王阳明"持志如心痛";二曰"循序渐进",效法钱穆先生"日知一义"的治学方法;三曰"耐得寂寞",钱锺书"扫叶楼"式的坚守尤为典范。当代青年若能以此精神治学立业,则何愁"绳锯木断"之功不成?

(全文798字)
董所 發表於 2025-7-10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水滴石穿"的恒久之德与为政之道》

"水滴石穿"一典,初见于《汉书·枚乘传》,其文曰:"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此中深意,实为中华文明对持久之道的精微阐发。北宋名臣张乖崖断案时所言"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更将此理引申至为政领域,彰显出传统士大夫对"渐靡之功"的深刻认知。

考其哲学本原,"水德"在《道德经》中被赋予"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水之穿石,非凭刚猛之力,实乃阴阳消息之理。朱熹《周易本义》释"恒"卦云:"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正与此理相通。水滴之持续,暗合《中庸》"不息则久"的修为要义,体现出中华文化对"柔韧持久"的特殊智慧。

张乖崖以"绳锯木断"喻吏治,实有深意。宋代吏治积弊,正如苏轼《策别》所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小吏盗钱虽微,然其害在坏法度、伤教化。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法度云:"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张公之判,正是深得"防微杜渐"的为政三昧。

今人用此成语,多侧重其励志之义,然细究之,实含三重境界:其一为力学之要,如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二为修身之法,即《论语》"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持续工夫;其三为治国之道,乃《尚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的勤政精神。

观当代社会,快餐文化盛行,"水滴石穿"的古训尤显珍贵。王阳明《传习录》云:"在事上磨练",正提醒我们: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事业经营,皆当以"持续精进"为要。张乖崖故事中的"一文钱"警示,于今仍有现实意义——腐败之生,往往起于细微之处的失守。

成语接龙"穿花纳锦"至"新故代谢",恰成循环,暗喻持久之道非僵化守旧,而是《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生生不息。真正的"水滴石穿",当如朱熹所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未時| 2025/7/19/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