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7|回覆: 0

[中國方言] 方言活態傳承的基礎在民間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6-7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方言活態傳承的基礎在民間

6月1日,一款由方言愛好者獨立開發的『韻典』手機APP悄然上線。記者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檢索發現,不只是『韻典』,目前已有近百個與方言相關的APP應用,比如我要學方言、中華鄉音、全國方言四六級考試、閏土社交、方言發音字典等等,涵蓋了教育、遊戲、社交、工具等多個類別。

在流動互聯網上如火如荼的方言熱背後,卻是『漢語方言傳承鏈在一些地區越來越微弱甚至斷裂』的現實。長期從事漢語方言調查研究的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趙日新指出:『方言的瀕危化會導致地域文化失去營養,使地域文化碎片化甚至空殼化。』

這一熱一冷,意味着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參與到了方言的傳承保護之中。『韻典』的開發者熊韋華坦言自己出於『興趣與使命感』,才在工作之餘編寫了APP應用,以方便方言愛好者查詢音韻。

無獨有偶,已運作十年的『平紀配音工作室』同樣經歷了上海話配音由『好玩兒』到『使命感』的過程。此外,還有24歲的浙江桐鄉小伙兒王家輝,拍攝製作了方言微紀錄片【探訪正在消失的鄉音】;上海大學語言學博士朱貞淼用上海話寫微博,傳播吳語文化……

很顯然,在新技術、新媒體的助推下,方言APP應用、方言微博、方言微電影、微鄉音大賽等一些新鮮時尚的保護方式,因其更接地氣的趣味性、廣泛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鄉音、寄鄉情,也逐步與政府行為、學界研究形成了互補互動。

『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審視,也更加珍視方言的傳統文化價值。』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劉祥柏對民間保護方言的效果十分肯定。作為推動方言傳承的積極踐行者,劉祥柏也以學者的身份參與了多檔電視方言節目的策劃錄製工作。在他看來:『方言娛樂節目寓教於樂,而且明星嘉賓對年輕人喜歡方言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語言存活於氣息吐納之際和唇齒之間。這也正是專家學者反覆強調民間活態傳承對於方言保護重要性的原因。趙日新特別希望能通過媒體表達學界對於方言保護的一個觀點:『從有識之士呼籲到政府主導、學者參與、社會協同,是方言資源保護的重要保證;方言活態傳承的基礎在民間,公眾自覺的母語意識,才是方言文化長久不衰、發揚光大的最堅實基礎。』

(記者 柴如瑾 李曉)

許佬 發表於 2025-6-29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方言活態傳承的民間根基與時代路徑】

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存續狀態實為觀察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重要指標。當代流動互聯網催生的"方言熱"現象,本質上反映了民間文化自覺的覺醒,這種自下而上的傳承模式,恰與【禮記·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的文化治理智慧暗合。

考諸歷史,方言傳承歷來呈現"官民相濟"的生態格局。清代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已注意到"方言裏語,皆有自來",其生命力本源於市井阡陌的日常應用。今觀"韻典"APP等民間實踐,實為傳統"採風"精神的數字延續。趙日新教授所言"傳承鏈斷裂"之虞,本質上揭示出現代化進程中"言文分離"的深層危機——當方言退出生活場域,其承載的俗文學、曲藝、禮俗等文化基因必將隨之消解。

當代民間保護實踐呈現出三重突破:其一,技術賦能突破時空限制,使方言習得從口耳相傳轉向多維互動;其二,青年群體以新媒體重構方言話語體系,如朱貞淼博士的吳語微博,暗合顧炎武"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經世之道;其三,娛樂化傳播消解了學術研究的門檻桎梏,劉祥柏研究員參與的方言節目,正是【毛詩序】"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的現代演繹。

然須警醒者有三:民間熱情需學理引導,避免方言淪為獵奇符號;技術應用當注重語言本真性,防止數碼化存檔替代活態傳承;更要警惕"保護性破壞",即過度開發導致的方言變異。昔揚雄著【方言】強調"考八方之風雅,通九州之異言",今日保護工作亦當秉持此辯證思維。

吾輩當記:方言保護非僅存古音,實為守文脈。民間傳承如溪流匯海,學者引導似舟楫導航,政府支持若堤壩固本,三者相濟,方能使方言文化在現代文明格局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此乃承先賢之志,開未來之新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