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錢江晚報 
   近日,爲迎接千年大殿,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正在進行一系列陳列提升工程。在工程中,專家們意外地發現,一批石質蓮花覆盆柱礎原來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的古建遺構。
 保國寺有關工作人員透露,這次發現的石質蓮花覆盆柱礎共12隻,呈對稱分布,本是作爲保國寺大殿後觀音殿的柱礎。東南大學、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專家結果考證確認,這批『石蓮花』出自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
 大殿後的觀音殿本是清代建築,爲何此次發現了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的古建遺構?
 專家考證勘測發現,這些石質蓮花覆盆柱礎的周徑與保國寺大殿內現存的北宋檐柱的周徑相一致。而根據史料記載,保國寺大殿內柱礎系清康熙年間修繕時所替換。
 因此專家對這次發現的石質蓮花覆盆柱礎有兩種猜測。
 一是爲當時存在的古建築中所遺留;二是可能系保國寺大殿在清康熙年間維修時被替換的柱礎移來所用。
 專家又發現,這批『石蓮花』的覆盆高度和蓮花瓣的弧度與宋代【營造法式】記載比例數據高度吻合。而且部分柱礎的蓮花覆盆基座上出現的『鋸匠』、『花墩』等文字,這些術語均爲在我國古代早期建築中所使用。
 文保專家稱,這是近年來保國寺古建築群極爲重要的一次發現,爲佐證保國寺大殿建成年代提供了又一有力的物證。
 文保專家稱,這是近年來保國寺古建築群極爲重要的一次發現。
 
 來源:錢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