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85|回复: 2

[儒家代表人物] 孔门七十二弟子解之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 ...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20-6-2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本篇以“七十二弟子解”名篇,但实际记述了七十六位有影响的孔门弟子。我们将分期发布。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成员,孔门弟子在思想趋向上大体一致,只是由于性格、经历等不同,在思想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社会表现也各不相同。

本篇是关于孔子弟子的最早记载,远远早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孔门教学中,孔子向弟子们传道、授业,传习《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弟子可以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他们各有专长。《论语·先进》对此有专门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这十位优秀弟子被孔子格外看重,《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都首载这十位弟子,只是顺序稍异。

本篇所载孔门前35位弟子中,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前35位中相同的有31位。本篇中公良儒、秦商、颜刻、琴牢都不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前35位之列。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前35位弟子中,公伯缭、曹恤、伯虔、公孙龙都不在本篇所载前35位之列。本篇所载76位弟子中,琴牢、陈亢、悬亶三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不见记载,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的公伯缭、秦冉、颜何、鄡单,本篇也没有记载,这样,这两篇关于孔门弟子的资料所涉及的孔门弟子已经达到80位。综合这些记载,可以发现孔子门徒众多绝非虚言。《史记》与《家语》相互参照研究,对认识《家语》的成书有重要价值。

颜回像

颜回像

颜回像

《家语原文》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注释】

少孔子三十岁:此句原无,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三十一早死:“三十一”当为“四十一”之讹。颜回十三岁入孔门,四十一岁离世。

《白话通解》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年仅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一岁就早早地去世了。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我的弟子们之间一天比一天亲密。”颜回以德行着称,孔子也称赞他具有仁德。

闵损像

闵损像

闵损像

《家语原文》

闵损,鲁人,字子骞,少孔子五十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

【注释】

少孔子五十岁:此句原无,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白话通解》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比孔子小五十岁。以品德操行闻名,孔子称赞他的孝行。

冉耕像

冉耕像

冉耕像

《家语原文》

冉耕,鲁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有恶疾,孔子曰:“命也夫!”

【注释】

恶疾:指痛苦难治的疾病。《公羊传》昭公二十年:“何疾尔?恶疾也。”注:“恶疾谓喑、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也。”

《白话通解》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品德操行闻名。患有比较棘手的病,孔子说:“这真是命啊!”

冉雍像

冉雍像

冉雍像

《家语原文》

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白话通解》

冉雍,字仲弓,与伯牛生于同一个宗族。生养他的父亲没有出息。但冉耕的品德操行却很著名。

宰予像

宰予像

宰予像

《家语原文》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名。

【注释】

有口才著名:四库本、同文本作:“有口才,以言语著名。仕齐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白话通解》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以有口才而闻名。

端木赐像

端木赐像

端木赐像

《家语原文》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

【注释】

少孔子三十一岁:原无,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有口才著名:四库本、同文本此后有:“孔子每诎其辩。家富累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疏食,衎然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好贩,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于齐。”

《白话通解》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以有口才而闻名。

冉求像

冉求像

冉求像

《家语原文》

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

【注释】

少孔子二十九岁:此句原无,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以政事著名:四库本、同文本此句后有:“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白话通解》

冉求,字子有,与仲弓生于同一个宗族,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有才能和技艺,以擅长政事而闻名。

仲由像

仲由像

仲由像

《家语原文》

仲由,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

【注释】

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原无,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以政事著名:四库本、同文本此句后有:“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遇蒯瞆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白话通解》

仲由,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岁。有勇力和才能技艺,以擅长政事而闻名。

本篇完,免费获得全套电子课程,请关注课程发布公号“文化传统”(wenhuact)的微信推送,过往课程可在底部菜单“孔子家语”栏目获得。

陶外 发表于 2025-7-11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门七十二弟子解》辨正与德行科四贤述略

(一)文献考辨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文本差异,实为汉代经学传承谱系之镜像。两篇文献共同记载的31位弟子构成孔门核心群体,其排序差异反映西汉齐学与鲁学的不同传承脉络。王肃注本补"少孔子三十岁"五字,正合《史记》"少孔子三十岁"之文,可证魏晋时期《家语》文本已有校雠传统。至若颜回卒年"三十一"当为"四十一"之讹,考《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颜渊死"与《史记·孔子世家》年代推算,其说确不可易。

(二)德行四哲精义
1. 颜回(前521-前481)
字子渊,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开创儒家心性修养之端绪。其"不迁怒,不贰过"的工夫,已蕴孟子"反身而诚"之雏形。《雍也》篇"其心三月不违仁"的记载,显示颜子达至"仁者与物同体"的境界。孔子"回也视予犹父"之叹,实开后世"孔颜乐处"的理学命题。

2. 闵损(前536-?)
字子骞,《论语》载其"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树立儒家出处大节。其"孝哉闵子骞"的典范,将孝道提升至政治伦理高度。值得注意的是,《韩诗外传》载其"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之事,可见其将丧礼内在化为道德情感。

3. 冉耕(前544-?)
字伯牛,以德行着称却罹患恶疾。《雍也》篇"伯牛有疾"章,孔子执其手而叹"命矣夫",彰显儒家对命运与德行的深刻思考。马融注"牛有恶疾"事,实为早期儒学对"德福不一致"问题的直面。

4. 冉雍(前522-?)
字仲弓,孔子许以"可使南面"。《子路》篇"居敬而行简"的治国理念,上承周公"敬德保民"思想,下启荀子"礼治"学说。其"犁牛之子"的出身,尤见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观。

(三)四科十哲的传承意义
德行科四贤代表儒家内圣之学的不同面向:颜回证成仁者境界,闵损彰显伦理实践,冉耕凸显德命之辨,冉雍开拓外王路径。四子虽早夭者众(如颜回四十一卒,冉耕疾终),然其精神已融入《大学》"明德"传统。后世程颢谓"仲尼没而圣学亡,惟颜子稍见其体",正见此科在儒学心性论发展中的枢轴地位。

要之,本篇所载弟子资料,非徒人物传记,实为早期儒学分化发展的基因图谱。两汉今古文经学对弟子记载的取舍,恰如郑玄《六艺论》所言:"弟子各记所闻,既而互相损益。"研究者当以动态眼光审视这些文本差异背后的学术流变。
武界往 发表于 2025-8-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门七十二弟子解》颜回等八贤考述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并列为考镜孔门师承之双璧。今就首列八贤略作考辨:

一、德行科三贤之特质
颜回(前521-前481)之"不迁怒,不贰过",实契"克己复礼"之要义。其"箪食瓢饮"之乐,非仅安贫,乃"心斋坐忘"之境。王弼注《易》谓"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正彰其"默识心通"之圣学路径。闵损(前536-前487)"芦衣顺亲"事,见《韩诗外传》,其"言必有中"(《论语·先进》)之慎言,与颜回"如愚"之默形成德行之两极。冉耕(前544-?)"伯牛有疾"章,孔子执其手而叹"命矣夫",郑玄注谓"德行内充,虽遭困厄,不改其操"。

二、政事科实践智慧
冉雍(前522-?)"可使南面"(《论语·雍也》)之评,包咸释为"宽洪简重"。其"居敬行简"说,实开后世"简易治国"之先声。冉求(前522-?)"艺能"之才,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有用矛于齐师"的实战记载,其"画地而趋"(《孔子家语·正论解》)的行政效率,与子路"片言折狱"形成互补。

三、言语科辩证思维
宰予(前522-前458)"昼寝"之辩,当从《论衡·问孔》解为"课业检验";其"三年之丧"问,实启儒家"权变"思想。端木赐(前520-前456)"存鲁乱齐"事(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彰显纵横之才,其"如圭如璋"(《礼记·聘义》)的辞令艺术,与宰予"利口辩辞"形成言语科两种范式。

四、文献互证与年谱考异
《家语》载颜回"三十一早死"当从《列子·力命》作"四十一";闵损少孔子十五岁(《史记》作五十岁),当以《家语》为确;冉耕"有恶疾"事,《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谓"体德尽瘁所致"。至若《史记》独载之公伯寮愬子路事(《宪问》),与《家语》所记琴牢"牢曰子云"(《子罕》)形成文献互补。

要之,此八贤实为孔门四科之枢轴:颜闵之德行为体,冉仲之政事为用,宰赐之言辞为锋,而冉雍则兼体用。后世"颜孟配享"与"十哲从祀"之制,其渊源正在于此。读《家语》此篇,当与《论语》互参,方见圣门学术之全貌。

(全文798字)
向日岫 发表于 2025-9-1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门十哲品鉴:德行与言语之华》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所载孔门贤徒,实为研究早期儒家群体构成之关键文献。今就其中数位高弟略作阐发,以窥圣门教化之精微。

颜回(子渊)位居德行之首,其“二十九发白”之记载非仅生理特征,实象征其“拳拳服膺”的修持境界。《论语》载其“终日不违如愚”,而孔子独许其“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可见其悟道之深。颜回之仁不在言辩,而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体证天道,开创儒家内圣学之先声。

闵损(子骞)以孝行着称,“芦衣顺母”之事虽载于《说苑》,然其“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的风骨,正体现儒家“孝悌通于政治”的伦理观。孔子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闵子之默然与颜回之愚相映成趣,共构德行科“刚毅木讷近仁”的典型。

冉耕(伯牛)与冉雍(仲弓)同列德行科,却呈不同面向。伯牛“有疾”时孔子执其手叹“命矣夫”,可见师徒情谊之深;仲弓“可使南面”之评,则彰显“居敬行简”的治国之才。二冉并显,足见孔门德行非仅个人修养,更涵摄政治实践维度。

言语科中,宰予(子我)与端木赐(子贡)尤值对照。宰我虽因“昼寝”受责,然其“井有仁焉”之间展现思辨锋芒;子贡“闻一知二”之才,更在“存鲁乱齐”事中展现儒者之外交智慧。孔子谓“器也”之评,实指其具“瑚琏之器”的经世致用特质。

至若政事科之冉求(子有)与仲由(子路),一长“足民”之策,一具“果烈”之气。子路“片言可以折狱”彰显刑政之才,冉求“艺能庶几”体现事功之术,二者互补,正是儒家“宽猛相济”政治哲学的具体实践。

综观诸贤,可见孔门教学之多元:颜闵之德行、宰贡之言辩、冉仲之政事,形成“和而不同”的学术共同体。太史公作《仲尼弟子列传》虽与《家语》略有出入,然正因文献差异,反证战国秦汉间孔门记忆之丰富性。这些记载共同勾勒出儒家源头的生动图景——非僵化说教,而是充满生命张力与智慧光芒的学术群体。

(全文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