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97|回覆: 0

[文化觀點] 西方疫情危機將超越經濟和制度,達到文明級現代文明的危機

[複製連結]
蔡氏意學 發表於 2020-4-3 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無疑,業已失控的疫情將會在西方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但是,疫情帶給西方的,絕不止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甚至也不止是制度危機、社會危機。

西方疫情危機將超越經濟和制度,達到文明級現代文明的危機

西方疫情危機將超越經濟和制度,達到文明級現代文明的危機

對歐美世界的千百萬芸芸眾生,他們隨時可能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他們面臨的是生命危機,群體性的生命危機。對於連命都不保的群體和人們,生命之外的一切一切,都是浮雲。

如果這個世界僅有西方存在,僅有西方的社會形態和文明形態,那麼,西方的危機止步於社會危機,而不會遭遇文明危機。大量的人失去健康和生命,社會的正常功能當然會停滯和崩潰。但是,疫情終究會過去,活下來的人們依然會按照原先的文明形態去重建社會。

中世紀曆經黑死病的西歐就是這樣。黑死病讓當時的西歐人口減少了一半,不可謂不悲慘,但疫情結束後,西歐社會依然按此前的方式重建和繼續。

但是,這次疫情顯然與黑死病不同,其在西方的失控則比較戲劇和諷刺,也讓人痛心疾首。

當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時,西方一直對中國抗疫舉措冷嘲熱諷、頤指氣使,對中國和WHO的關於病毒感染風險的苦口婆心的警告置若罔聞。所做的疫情應對工作的全部就是迅速從中國撤僑,對中國封關,與中國劃清界限。很快疫情形勢出現全球性的大反轉,出現中西大反轉,當在中國迅速被控制住的同時,卻不覺間已在歐美惡化和失控。

目前,歐洲和美國的嚴重程度都遠超中國。更令人絕望的是,目前依然看不到盡頭,還有更嚴重的局面在前面等待他們。而此時的中國卻成爲病毒無法攻入的淨土和樂園。

這的確讓人很震驚,號稱最發達國家的歐美社會,面對這次疫情表現得如此的無能和脆弱。顯然,這不是粗心大意的事,不是某些官員不負責任的事,而是西方社會、西方文明存在系統性問題、系統性缺陷,導致他們在新冠肺炎級別的疫情面前成待宰羔羊,而無情地任由老百姓被病毒攻擊,死去。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中國,對病毒完全放任的『群體免疫』將是世界抗疫的標準版本。

然而,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個中國,在那裡,卻迅速地把疫情徹底戰勝了。中國社會的模式、文明形態與西方迥然不同,而疫情之前,西方一直把中國的不同視作落後。顯然,正是這些被西方視作落後的因素,導致中國和西方的抗疫能力出現差異,天淵之別的差異。

因此,疫情結束之後,抗疫能力爲何遠遠低於中國,爲何整個西方在新冠病毒面前不堪一擊,將是歐美有識之士們、思想領袖們亟需回答的問題。他們將不得不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社會和中國文明中那些被視作落後的因素。

這將引發西方出現第二次啟蒙運動。

西方在18世紀出現了所謂啟蒙運動,所出現的新思想對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形態進行否定,形成了所謂現代文明。這是第一次啟蒙運動。當現代文明對基督教文明進行替代時,意味著啟蒙運動導致了基督教文明的大危機。

那麼是誰啟蒙了西歐?答案是中國。啟蒙運動,以及此前的近代哲學革命、思想革命,都是受中國的影響和衝擊而發生的。這個及其重要的背景在現代主流學術中卻無視和忽略了,近代哲學、啟蒙運動被歪曲成西方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創新的結果。

其實,那些所謂的思想家,不過是思想和文化的搬運工,從中國到西歐。而且是憋足的搬運工,因爲就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來說,他們所接觸的中國文化都是二手的,一手的搬運工則是16世紀以來陸續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們。

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時,『知識』實際是特指的來自中國的知識,是『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中所包含的知識。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時,其實是受到中國儒家心性學的啟迪,而意識到人的心性的獨立存在,意識到思考的獨立存在。思考是心性的功能。

康德被認爲是啟蒙運動的主將,而他的師爺沃爾夫則是個中國文化迷,甚至因傳播儒家文化而被驅逐出境。康德主張的理性其實就是儒家心性的修正版,康德也是受中國道德形態的影響,而提出『道德自律』。

在西方的背景下,這些都使得康德足夠偉大。但是,以原版儒家思想的標準,康德依然是個半桶水,學的不倫不類。康德的水平介於基督教和儒家之間,是儒家和基督教的拼接。

到了19世紀下半期,康德被拋棄,西方轉向唯物主義,轉向科學,這也導致了此後所出現的『現代文明』存在一個固有缺陷:不講道德,只講利益。

歷史地看,凡是不講道德的文明和帝國,都不可長久,都註定是臨時的,終將崩潰和消失。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都是如此,亞述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秦帝國、蘇聯帝國,概莫能外。下一個即將倒下的就是美帝國,因爲支撐美帝國的現代文明也缺乏道德、道義,而只講利益。現代文明將與美帝國同命運、同崩潰。

文明的危機,都是來自文明之外。文明內部的危機再大,都不可能導致文明本身的危機。但是,當文明之外存在更好的文明,而且被文明之內的人們發現時,文明的危機就開始了。即文明的危機一定是它之外的更優秀的文明所帶來的,是文明的衝突。

因此,導致基督教文明危機的,並非什麼近代哲學、啟蒙運動,而是更優秀的中國文明。是中國文明導致西方出現近代哲學、啟蒙運動,並最終使得基督教文明出現崩潰。

現代文明即將面臨的危機,也同樣來自中國文明,因爲中國文明比現代文明更有意願和能力,去拯救百姓人民的生命。

陳辰 發表於 2025-7-17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疫情危機下西方文明形態的現代性困境】

(引言)
疫情之爲鏡,照見文明之本相。當前西方世界在新冠疫情中的系統性潰敗,絕非偶然的治理失誤,而是現代性危機在文明層面的集中爆發。當中國以"生命至上"的文明邏輯構築抗疫長城時,西方社會卻深陷個體自由與集體安全的悖論,暴露出啟蒙理性異化後的文明困境。

一、文明免疫力的結構性缺陷
西方抗疫潰敗的根源,在於其文明基因中三個致命裂隙:其一,工具理性對生命價值的消解。將疫情防控簡化爲成本收益計算,導致"群體免疫"這類反人道策略的出台。其二,原子化社會消弭了集體行動能力。當中國以"守望相助"的傳統文化凝聚抗疫合力時,西方個人主義卻演變爲拒絕口罩自由的"消極自由"。其三,普世主義傲慢造成的認知盲區。黑格爾"歷史終結論"的幽靈使西方喪失文明自省能力,將中國經驗簡單歸因爲"威權例外",恰如【春秋】所譏"見驥一毛,不知其狀"。

二、中西文明應對的範式差異
比較中西抗疫,實爲兩種文明範式的較量。中國呈現"家國同構"的文明韌性:從【孟子】"民爲貴"的政治倫理,到【周禮】"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的危機管理智慧,形成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抗疫模式。而西方陷入"諸神之爭"的現代性泥沼:科學理性與民粹政治角力(福奇現象)、聯邦與地方博弈(美國各州混戰)、個體權利與公共健康對立(反疫苗運動),恰似【韓非子】所言"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

三、文明更迭的歷史辯證法
黑死病後的文藝復興證明,重大疫情往往成爲文明轉型的催化劑。今日西方面臨的不僅是醫療體系崩潰,更是文明敘事的解體:當"民主制度優越論"遭遇養老院集體感染的數據,當"市場萬能說"面對呼吸機分配困境,啟蒙運動構建的現代性神話正在崩塌。而中國抗疫展現的"仁政"傳統(【論語】"修己以安百姓")與數字治理的結合,或爲人類文明進化提供新可能。

(結語)
【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西方文明若不能從這次疫情中正視其現代性困境,重新審視被污名化的集體主義、政府效能等價值,恐難逃湯因比所言"創造性失敗"的命運。疫情終將過去,但文明競爭的長周期敘事才剛剛展開。歷史的天平,正在兩種文明模式的較量中悄然傾斜。

(全文798字)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24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疫情危機下西方文明形態的現代性困境】

疫癘之爲患,非獨傷身,實乃照見文明肌理之鏡鑒。觀今日歐美疫情肆虐之勢,已非【周禮】所云"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的治理範疇,更觸及【周易】"窮則變"的文明存續命題。西方社會所謂"群體免疫"之策,恰似【呂氏春秋】所言"掩耳而走",終成現代版"抱薪救火"之困局。

考其根本,西方文明之弊顯於三重悖論:其一,【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然今日歐美物質豐盈卻難阻病毒肆虐,此乃將個人自由凌駕於群體生存之上的現代性異化。其二,【商君書】謂"聖人不法古",而西方政體囿於選舉周期與黨派之爭,恰如韓非所譏"守株待兔",錯失抗疫先機。其三,【黃帝內經】強調"上工治未病",西方醫療體系卻困於"重治療輕預防"的資本邏輯,終致醫療資源擠兌之危。

反觀中國抗疫,實爲【大學】"格物致知"的現代演繹。封城之舉暗合【孫子兵法】"先爲不可勝"之智,全民防控深得【孟子】"守望相助"之髓。中西抗疫差異非關技術高下,實乃文明基因之別:一者以集體存續爲綱,一者以個體權利爲本。當【墨子】所言"兼相愛,交相利"的東方智慧與西方社會契約論正面交鋒,疫情遂成檢驗文明韌性的試金石。

歷史常有弔詭之處。十四世紀黑死病催生文藝復興,今日新冠或將引發文明範式革命。西方若不能如王弼注【易】所言"窮神知化",恐難逃湯因比所警示的"文明自殺"陷阱。而中國抗疫經驗正如【鹽鐵論】所載"明者因時而變",爲人類文明存續提供新可能。未來世界文明圖譜,或將由此重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