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70|回復: 1

[儒家学说]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全文翻译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7-3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白话译文

孔子说:『君子舒泰但不骄慢,小人骄慢但不舒泰。』

注释

泰:舒泰。君子所立、成德在己,不假外求,故而坦荡荡,所以舒畅而安宁。

骄:骄慢。

前贤注疏

陈祥道曰:君子坦荡荡,而谦以自牧,故泰而不骄;小人长戚戚,而贱物贵我,故骄而不泰。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君子小人礼貌不同之事也。

〖论语义疏〗曰:君子坦荡荡,心貌怡平,是泰而不为骄慢也。小人性好轻凌,而心恒戚戚,是骄而不泰也。

朱子曰: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张栻曰:泰者,心广而体胖;骄者,意盈而气盛也。骄则何由泰,泰则奚骄之有?然而能不骄矣,而未之泰者,则亦有之。盖虽能制其私,而涵养未至,未免乎拘迫者也。

〖论语传注〗曰: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骄?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并参考〖孝经·孝治章第八〗)

钱穆曰:心地坦然,故常舒泰;心恒戚戚,故骄而不泰。求不骄易,求能泰难,此又不可不知。

李光地曰:无愧于己,故泰;检身若不及,故不骄。有恃于己,故骄;与物常相形,故不泰。

刘宗周曰:道充而泰,气盈而骄,君子、小人气象不同如此。

蕅益大师曰:泰,故坦荡荡,从戒慎恐惧来;骄,故长戚戚,从无忌惮来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处己之不同也。君子戒慎恐惧,性分之事已尽无歉,故道德润身,心广体胖,安舒自得。小人纵欲灭理,非礼之事无所不为,惟才势自恃,志得意满,矜夸自足

唐文治曰:泰与骄,盖就形于外者言之。若考其心术,则在于敬肆之分而已。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传注〗〖论语札记〗〖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四书解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9-7-4 17:4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做贼心虚,故不泰,不当得利,故恃骄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7-4 07:19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子路篇》"泰骄之辨"疏证

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之论,实为心性修养之枢机。今据汉宋诸儒注疏,参以己见,作此疏证。

一、字义训诂
"泰"字从水从大,本义为通达,《易·泰卦》"天地交泰"即用此义。郑玄注《论语》云:"泰者,通也。"引申为心神安定之貌。朱子释为"安舒",尤得神髓。"骄"字从马从乔,《说文》谓"马高六尺为骄",段玉裁注引申为"矜夸"之义。二字对举,恰成心性之镜鉴。

二、经义阐微
(一)君子之道
陈祥道谓"君子坦荡荡而谦以自牧",道出泰德之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故能"道德润身,心广体胖"(《四书解义》)。张栻"心广体胖"之说,实本《大学》"富润屋,德润身"之旨。唐文治指为"敬"字功夫,可谓一语破的。

(二)小人之态
孔颖达疏云"小人性好轻凌",此"贱物贵我"(陈祥道语)之病也。钱穆"心恒戚戚"之论,本于《述而》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蕅益大师点明"从无忌惮来",深得夫子"小人无所忌惮"(《中庸》)之微意。

三、辨证发微
此章有三重辩证:
1. 体用关系:李光地云"无愧于己故泰",言其体;"检身若不及故不骄",言其用。
2. 修养次第:张栻谓"能制其私而未之泰者",即《大学》"正心"未至"修身"之境。
3. 形神之辨:唐文治"形于外者"与"心术"之分,暗合"诚于中形于外"(《大学》)之理。

四、当代启示
今人当以"戒慎恐惧"(蕅益大师语)为修身之本。钱穆"求不骄易,求能泰难"之叹,尤值深味。观现代社会浮躁之气,正坐"矜己傲物"(《论语传注》)之病,可不戒哉?

结语:
此章虽止九字,然涵摄《大学》"格致诚正"、《中庸》"慎独"之旨。学者当于"戒慎恐惧"处用功,渐臻"心广体胖"之境,则孔门心法,庶几得之。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