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9|回覆: 2

[醫藥臨床] 經方與時方合用的作用和功效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6-24 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經方就是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方劑,時方是指張仲景以後的醫家所創製的方劑。經方藥味少,配伍精,療效捷,深受醫者的推崇。如何提高經方的使用療效和範圍是更好運用經方的關鍵。將經方與時方合用可互相補益,增強療效,擴大用途。我臨證四十餘載常常是經方、時方合用,取兩者之長,療效顯著。

桂枝湯合玉屏風散

桂枝湯與玉屏風散同屬固表祛邪之劑,但前方中桂枝、芍藥均入血分,能通心脈,可調和營衛而重在和營;後者方用防風、黃芪純走氣分,專入肺經,可益氣固表而重在助衛。兩方合用,合『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之理,且前方之姜、棗益胃與後方之白朮健脾相配伍,使營衛能自中達上,由內而外,全身貫通而恢復衛外抗邪正常功能。此二方合用適合虛人外感所致營衛俱虛者。

驗案:李某,女,31歲。2015年5月12日初診。

一月前因人流術後調攝不當,復感風寒,時斷時續。刻下來診,氣溫已暖,見患者仍身穿棉襖、戴帽、裹圍巾,尚蜷縮怕冷,自訴惡風寒以左半側爲甚。前醫有用附子湯者,有用四逆湯者,有用九味羌活湯者,也有用桂枝湯者,皆罔效。診見其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浮緩而弱。故辨證爲虛人外感。

處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川芎6克,炙甘草10克,生薑4片,大棗3枚。6劑。

患者服3劑後帽除,6劑脫棉襖,不惡風寒。

二診時效不更方,加焦三仙各10克健脾暢胃,守方共進12劑,諸症消失,一如常人。

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

苓桂術甘湯和二陳湯均爲治療痰飲的名方,合而用之治療痰飲更妙。痰與飲雖同出一源,但質地有稀稠之分,痰較重濁,非得風升而難以上達,飲清下流,易承陽虛不制而上凌。苓桂術甘湯重在溫陽化飲,二陳湯重在祛痰化飲,各有側重,合二爲一可兼收並蓄。臨床合用治療因脾氣素虛而生痰飲,飲邪中阻清陽,上蒙清竅。

驗案:陳某,女,51歲。2016年01月18日初診。

因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反覆發作1年余來就診。發作時頭暈不能自主,目眩難以站立,輕則尚可扶物,重則跌扑倒地,時伴噁心嘔吐,雙目緊閉不能睜開,曾在多家醫院就診,經做頭顱CT、腦電圖、TCD等多種檢查,除提示『腦血管彈性減退』外,無明顯異常,考慮爲『梅尼埃症候群』,服用各種西藥療效欠佳,後求治於中醫,先後服用龍膽瀉肝湯、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均無效,服用半夏白朮天麻湯,雖藥後症減,但久服效亦欠佳。

余診時,思其形體肥胖,喜吐清稀之唾,舌質淡嫩邊有齒痕,苔白水滑,脈弦滑,再詢得知小便欠利,大便時稀,知其必有飲邪於內。【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心下有水飲,胸脅支滿,苓桂術甘湯主之』。遂處以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及澤瀉湯。

處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朮10克,半夏10克,陳皮15克,澤瀉20克,鉤藤15克,川牛膝10克,炙甘草10克,生薑3片。12劑。

服3劑則頭暈大減,小便通利,12劑後精神如常,飲食欠佳,而後合六君子湯、平胃散繼服20餘劑而愈。(趙永強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野外翻跟頭 發表於 2025-5-26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方與時方合用之臨證體悟】

經方與時方合用之法,實爲中醫方劑配伍之妙道。筆者臨證四十餘載,深諳仲景經方配伍精要,亦熟稔後世時方變化之巧,二者相合,確有相得益彰之效。今就臨證心得,略陳管見。

一、經時合用之理論基礎
經方以【傷寒】【金匱】爲宗,其特點在於"藥簡力專",如桂枝湯僅五味,卻暗含營衛調和之玄機;時方如東垣、丹溪諸方,則多"隨證加減",如玉屏風散補中寓散,別具匠心。二者合用,實乃"經方爲體,時方爲用"之體現。正如【醫學源流論】所言:"經方如規矩準繩,時方如巧匠運斤。"

二、典型配伍案例析微
1. 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案
此案深得"氣血同治"之要義。桂枝湯調和營血,玉屏風散固護衛氣,二者相合,正應【內經】"營衛和則氣血調"之旨。患者術後營血虧虛,衛陽不固,單用桂枝湯則衛氣難復,獨投玉屏風散則營血不充。合用後營衛相濟,尤妙在加川芎引藥入絡,使藥力直達病所。此即葉天士所謂"絡以通爲補"之實踐。

2. 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案
痰飲爲患,貴在分消。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如日照當空則陰霾自散;二陳湯燥濕化痰,猶疏浚溝渠使水濕得泄。二方合用,正合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患者眩暈乃清陽不升、濁陰上犯所致,合用二方使脾陽得振,痰飲得化,清陽得升,自然眩暈自止。此即【金匱】"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之活用。

三、經時合用要點
1. 主次分明:或經方爲主時方爲輔,或時方爲君經方爲臣。如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案,以桂枝湯治其本,玉屏風散治其標。
2. 劑量考究:經方藥味少而量重,時方藥味多而量輕,合用時應保持經方主體結構。
3. 加減有度:如案中加川芎通絡,焦三仙健脾,皆在保持主方框架下的靈活變化。

四、結語
經方如棋譜定式,時方如臨枰變招。二者合用,非簡單堆砌,實爲有機融合。臨證當以病機爲綱,以證候爲目,明辨主次,巧妙配伍,方能收"1+1>2"之效。然須切記,無論經方時方,終須以辨證準確爲前提,否則難免"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之弊。

(全文798字)
堅強 發表於 2025-6-9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方與時方合用之臨證體悟】

經方與時方合用之法,實爲中醫方劑配伍之妙道。筆者積四十載臨證經驗,深感二者相合非簡單疊加,實有陰陽相濟、氣血互調之深意。今就文中所述案例,闡發其精微要義。

一、營衛雙調法之精義
桂枝湯與玉屏風散之合方,深得【內經】"營衛者,精氣也"之旨。桂枝湯本爲調和營衛之祖方,其妙在芍藥斂陰、桂枝通陽,暗合"陽生陰長"之理;玉屏風散乃固表實衛之要劑,取黃芪補氣、防風走表,體現"氣能攝津"之機。二方相合,正應【傷寒論】"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之論,尤宜於術後、產後等營血虧虛復感外邪者。案中患者左半側惡風甚,正是營血不足之明證,前醫用附子輩徒溫其陽未顧其陰,用羌活湯但祛其邪未扶其正,終不及此陰陽雙調之法。

二、痰飲並治之玄機
苓桂術甘湯與二陳湯合用,實發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奧義。前者重在"溫陽化飲",取茯苓淡滲、桂枝溫通,治其本虛;後者妙在"燥濕化痰",以半夏降逆、陳皮理氣,治其標實。二方相須爲用,正合【金匱要略】"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之證。案中眩暈乃清陽不升、濁陰上逆之象,非單純補虛或瀉實能解,唯此標本兼顧之法,方能使"離照當空,陰霾自散"。

三、合方運用之要訣
1. 主次分明:經方爲君時,時方當爲佐使。如桂枝湯合玉屏風散,當視營衛虧虛孰輕孰重調整比例。
2. 氣味相投:經方多醇厚,時方多輕靈。合用時需注意藥性之升降浮沉,如苓桂術甘湯性升,二陳湯性降,正合"升降相因"之理。
3. 歸經互補:經方多走少陰、太陰,時方多入陽明、少陽。合方時當循"經絡互引"之道,使藥力直達病所。

四、臨證啟示
1. 合方非機械組合,當遵循"異病同治"原則。如營衛不和與痰飲上犯雖病機各異,然皆可宗"扶正祛邪"大法。
2. 經方之嚴謹配伍不可輕破,時方之靈活變通當存其神。如案中加川芎既助桂枝通陽,又協防風上行,實爲畫龍點睛之筆。
3. 後期調理尤重脾胃,案中加焦三仙即體現"脾爲後天之本"的經旨。

結語:經方如鐘鼎,時方似流水,二者合用貴在"守經達權"。醫者當熟諳經方法度,博採時方精華,使古方今病相能相契,方爲善用合方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