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z0 P; H+ Z1 |- ]$ J5 {4 q$ D 4 n0 X, J7 a. e5 P0 B
l9 N8 w7 X* r- @
千餘年來,關公信仰文化興盛不衰,折射出普通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 h" n4 O3 F6 D; }! l1 I) i
/ c" c: H: J C& e8 }+ N4 x9 i$ w 5月25日,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關林比熱鬧的關林鎮多了幾分涼意,關林景區管理處會議室內,郭挺彩處長正在傳達今年6月關林關公神像赴閩台交流活動的事宜。『閩台地區的關公信徒眾多,這次活動要先在福建泉州、漳州、晉江、石獅關帝廟進行爲期一個月的巡遊,而後應台灣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的邀請,在台灣進行爲期一年的巡遊活動。』郭挺彩處長說,閩台人對關公信俗十分虔誠,比如到一個村去巡遊,不是關公像放在那兒供大家頂禮膜拜,而是要請『關老爺』在整個村子轉上一圈,以顯示信眾的虔誠。 + t# F& C4 v: S/ P% v
4 u1 f2 Y7 {2 x; ]8 t4 K 同樣的關公,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信俗。『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觀念就不一樣,大陸人和台灣人的想法也不一致。』關林管理處處長助理吳健華先生分析道,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海峽兩岸人民對關羽的崇敬之情。
* @, L3 ]: |6 w0 C1 [
* H8 r! K& ~ Y9 r, c- k5 ? 關公在台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台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爲第十八代上帝,號爲『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著關公信仰在台灣道教中的升級。兩岸同胞信奉同一個關公,正說明兩岸同胞同爲一家人的理念。
$ m" M& A- p+ n* s
7 v# D7 q5 O5 J5 j; i5 d- @ 在普通民眾心中,關羽不僅是聖,更是神,是萬能之神。 " ]; U. P |( ^. j$ h
3 U' L# M# E& _" V 首先,關老爺是軍神。由於【三國演義】的烘托,關雲長仁勇之威,蓋世罕見,所以軍士們自然要將關老爺奉爲軍神,自古男丁上戰場,免不了都要到關帝廟前拜一拜,進則保佑自己建功立業,退則保佑自己平安歸來。 * ?' ?# y) n. s6 d8 [% e/ _
' E9 f" V: m2 O% u8 L* `
其次是武財神。相傳關公年輕時從商,販賣布匹,精於理財,擅長記帳,發明了一種叫『日清簿』的流水帳。商家看重關公的精細勁兒,紛紛供奉。南方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無比鋒利,鋒利的利和『利潤』的利同音,所以把關公視爲武財神。如今幾乎每個商店裡都會擺上一尊關公像,香火繚繞,貢品不絕,圖的就是關老爺保佑。
; ~* C P' H1 ~: H: ^, c% r* h' q4 a5 {. `- w$ o- H
第三是文教之神。關公不僅義薄雲天,而且能文能武,儒家以其喜讀【春秋】,稱其爲『文衡帝君』,與文昌、朱衣、魁星、呂祖合稱爲『五文昌帝君』。
6 P. B, s( e' i- n5 |: u3 k( \. Z" c" y. r) P+ H
第四是醫藥神。關公神勇,鬼神皆懼,又兼著『伏魔大帝』職稱,所以人們驅魔治病,都依賴關公。因此關帝廟中設有藥籤,關公儼然是一位心理醫生了。 ' |1 V+ @6 r3 ^
* C% e) y/ G" P" O; i
第五是行業神。剃頭匠奉關公爲祖師爺。關羽生前沒剃過頭啊,咋就變成剃頭匠的祖師爺了呢?想來想去,也就是他手上有一把刀而已:『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剃頭鋪的這副對聯其威風和口氣多麼像關羽。 & r- m4 p3 N! I2 T' Q2 Q
( B# r/ b R' F$ P1 `, s; I 另外,關老爺還是香燭業、銀錢業、典當業、描金業、皮革業、醬園業、糕點業、算命業的祖師爺。至於這些行業爲何也要供奉關老爺,傳說頗多,不一而足。更有趣的是,香港電影裡,警察行動之前要拜關二爺,黑社會的古惑仔出門砍人之前也拜關二爺,真不曉得關二爺在天有靈究竟該庇護誰? 4 o0 S; m1 i2 ^7 g* b6 {
6 d5 r' r+ t' w4 j7 A% V4 l. A
千年關林千年信俗 ' p5 m" ]1 w* X, j+ t* @9 n
2 o. z3 H8 M. H r7 O! v
經過千餘年滄桑變化,關林廟幾經戰火摧殘,毀壞最嚴重時只剩下關公的土冢,洛陽一帶老百姓稱之爲『關王冢』。儘管關林的變遷起起落落,但以關林廟爲中心的關林廟會一直興盛不衰。 / S% N: ^2 P' D m2 t& `" q
, m$ @0 |6 v7 e; E' D
吳健華先生告訴記者,明朝時,皇帝對關林的祭祀成爲定製,定期祭祀,到了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關林已形成數萬人規模的『關王冢會』,善眾雲集,遠近輻輳。 / a* ~2 {8 r/ t: x& h5 u
( k# H5 P4 Z" v7 c8 v 關林現存的明萬曆二十四年的【義社施茶造鈴敘】碑記載:『王靈葬於中原城南五里堡,至今千載有餘,威靈感應。當今重封義烈真君,敕修金井,未得完訖,香菸蕩蕩,人緣浩大,廣進香火,乃五、九、十三所會之期,所會之期,近村且遠,進香人役,俱被暑渴,亦無人施捨茶水。社友忽見,於二十二年(明萬曆二十二年――編者注)六月初二,速齊一社施茶。』可見看出,在明代,洛陽民間已形成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兩大祭祀活動,並在每月的初五、初九和十三舉行廟會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