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5|回复: 0

[医药临床] 葱白米醋熨脐的功效和作用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1-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餐桌上天天大鱼大肉、肥甘厚味,若过量食用,往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脾胃积食、腹胀、腹痛、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临床采用葱白米醋熨脐的方法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取大葱白2000g,切成细丝,与米醋炒至极热,分为2包,趁热熨脐上。凉则互换,不可间断。其凉后,仍可加醋少许,再炒热。醋之多少,须加斟酌,翻炒葱白的程度以包在纱布中不会有汤汁为度。坚持熨3~6小时,其结自开,排便如羊粪,其胀遂消矣。

此方来源于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书中曰:“其症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也就是说,积食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肠梗阻或便秘。方中葱白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调味等功效。民间常用葱白来防治感冒、头痛、鼻塞、痈疽肿痛和跌打损伤等,其通络止痛效果甚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白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维生素C、B1、B2、烟酸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等;米醋味酸苦,性温,具有散瘀消积、止血、收敛止泻、解毒之功效。两者合用,能促进肠蠕动,共奏发汗解表、行气通阳、散寒通便之功效。但应注意,翻炒时不要放油;敷用时防止烫伤皮肤。(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陈之百九 发表于 2025-6-2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葱白米醋熨脐法之医理阐微与临证要诀》

葱白米醋熨脐之法,实为中医外治法之妙用,其理法渊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旨。张锡纯先生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此方,融汇了中医"腑以通为用"的核心理念,今试从医理、药性、应用三端详析之。

一、医理溯源
此法所治之证,乃饮食积滞、寒凝气结所致阳明腑气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正合此证病机。脐为神阙要穴,属任脉而通十二经,乃先天胎息之所。以辛温之品熨之,可激发经气、温通腑脏,使"浊阴出下窍",此即《针灸大成》"脐通百脉"之理。

二、药性配伍精义
葱白辛温通阳,其效有三:一则含大蒜辣素能宣通卫阳,二则挥发油可刺激神阙穴周皮部,三则硫化物能促进胃肠蠕动。米醋酸苦收敛,与葱白相伍,暗合"辛开苦降"之法,既防葱白发散太过,又助其渗透药力。二者炒热施治,更得"热则气至"之妙,较单用药物尤胜一筹。

三、临证施用要诀
1. 火候把握:炒制须至"干而不焦",以纱布包裹无汁渗出为度。过湿则烫伤肌肤,过干则药力不达。
2. 温度调控:当保持40-45℃恒温,可参照《医宗金鉴》"熨烙法"所述"以热勿伤"为原则。
3. 疗程判断:通常3小时可见肠鸣矢气,6小时当有宿便排出。若未见效,需考虑是否存在机械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此法虽效,然有三忌:皮肤溃烂者忌用,阴虚内热者慎用,急腹症者禁用。今人用之,当知此乃治标之法,若反复出现积滞,仍需调理脾胃根本。诚如《景岳全书》所诫:"善治者,必求其本。"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四诊合参基础上施用,急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

—— 国学医道研习者 谨识
马而 发表于 2025-6-2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葱白米醋熨脐法之药理与临证应用》

葱白米醋熨脐之法,载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乃中医外治法之妙方。其理法方药,深合中医"内病外治""温通散结"之旨,今试析其奥义如次。

一、法承经典,理出《内经》
此方虽录于近代,然其理论渊源实本《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结者散之"之训。张锡纯谓"寒火凝结""胃气上逆",正与《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寒气凉,治以寒凉"遥相呼应。葱白辛温通阳,米醋酸收敛降,二者相伍,恰成辛开苦降之局,暗合仲景泻心汤法度。

二、药性配伍精微
1. 葱白:《本草纲目》载其"发散表邪,利大小便",其挥发油中含大蒜辣素,现代研究证实可刺激胃肠黏膜,促进蠕动。然其妙用尤在"通阳"二字,《伤寒论》白通汤即取其宣通阳气之效。
2. 米醋:《本草备要》言其"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醋酸成分能软化角质,促进药物渗透,与葱白协同,既防辛散太过,又增透皮吸收。此二者一温一敛,一散一收,正合"阴阳相济"之妙。

三、熨法之玄机
脐为神阙穴,属任脉要冲,《针灸甲乙经》称其为"五脏六腑之本"。熨法借热力使药气由腠理入经络,较之内服更避"脾胃壅滞"之弊。张氏强调"不可间断",实因积滞非持续温通不能化解,此即《医宗金鉴》"热则流通"之理。

四、临证辨宜忌
虽云良法,亦须辨证:
宜:寒凝积滞见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忌:实热积滞(见口渴苔黄)或阴虚燥结者
现代医学提示:肠梗阻若伴发热、腹膜刺激征,当禁此法,防贻误手术时机。

结语
此方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特色,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昔年先师尝云:"外治之法,如持权衡,量病轻重而调火力。"今人用之,当遵医嘱,明辨证候,方不负先贤济世之心。

(按:本文所述治法,具体应用请遵专业中医师指导。)

注释
[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七"治痢方"篇
[2] 《神农本草经》:"葱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
[3] 现代药理见《中药大辞典》葱白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