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名爲【女婿已經三個月沒給生活費了,我還該不該繼續給他帶兒子】的帖子近日引發網民熱議,『帶孫費』、『有償帶孫』等新名詞的出現開始刺激著人們的頭腦,一些有想法的『前衛』老人開始挑戰傳統,他們不甘再做免費保姆,主動向子女收取『帶孫費』。
4 B% \2 Y0 z# d$ S: B 出於對『啃老』的反感,公眾對前衛老人們的舉動多表示理解與支持。但也有目光犀利者指出,隱藏在前衛之舉背後的實際上是民生艱難的無奈,畢竟此舉雖合理合法,可人們在情感上接受起來並不輕鬆。
; |. U/ A/ h- q* w 支持* ?/ Y) X$ I+ O$ G
對『啃老』的糾偏- `$ l* o1 S0 R/ ` H* ]
含飴弄孫,這句成語爲老人們的晚年描繪了一幅幸福的圖景。然而,現實生活中,老人們往往成爲『免費保姆』的代名詞,不但要爲兒女們照顧好孩子,還要貼上養老費用。這種間接啃老的現象,也讓老人們在身心上承擔著巨大的壓力。9 Z8 ]9 x% T/ x Y2 k- h) _
道無情勝有情。有償帶孫,看似有悖於傳統綱常的行爲,但在捍衛老人自身權益方面走出了可貴的一步。現在,很多年輕人成家生子後卻不知道養家持家,往往以工作忙爲由,將撫養孩子的責任與義務一股腦兒地推給老人。殊不知,老人們將兒女養育成人,吃了多少苦,到老了還不能好好安度晚年、享點清福。有償帶孫並沒有將親情貨幣化,卻是表達一種權利主張,老人不是無償的勞動力,兒女們應該多盡一點責任,儘可能不增添父母的物質與精神負擔。- U$ S) O6 i8 ^/ R e. z6 {
有償帶孫也是法律合同關係的體現,既然老人們提供了勞務服務,做兒女的應該支付報酬。因而,孩子父母如果沒有喪失撫養能力,老人們則有權拒絕撫養或有償撫養。從這點來講,有償帶孫確立新型的家庭關係,即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與權利都應該得到明確與尊重。( }. z0 K. z1 F q [& w
『啃老族』的出現,深深影響著老人們的幸福指數。應該說,有償帶孫是對『啃老』的一種糾偏。不去根除『啃老』這種思維,老人們晚年生活就要被打上折扣,平添無盡的家庭煩惱。有償帶孫,既是對兒女們善意的提醒,更是對老人們自身權益的保障,我們的社會和家庭應該對此給予足夠的理解與支持。- W: d* Z, ]. D
分析* S8 C3 ^3 @1 r, V }8 \; E4 |
不再養兒防老 所以帶孫有償# b+ J) ^& K1 h' y1 i$ W- x8 z
老人幫子女帶孫子,要付出體力和精力,還沒有任何物質上的回報,說他們是自己兒女的『免費保姆』並不爲過。如今很多老人不願意再繼續充當『免費保姆』,而主張『有償帶孫』或者是向子女素要『帶孫費』,雖然在情理上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卻既不違法,也有合理的成分,我們不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寬容待之。! u! Y" H# B+ R" ^0 ~8 z, g" Z
做子女的首先應該認識到,從法律角度來說,自己有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但是父母卻沒有免費幫助自己帶孩子的法定責任。儘管這種涉及親情關係、家庭倫理的事情,不能簡單地以法律條文去規範,但父母如果拒絕幫助自己帶孩子,確實並不違反國家法律。
6 o; P; o2 L0 Y; Z( n; ^+ n 其次,父母雖然基於親情和血緣關係可以免費幫子女帶孩子,有些時候甚至還要往裡倒貼錢,但是如果他們去幫助別人帶孩子,做保姆,卻能獲得一筆勞動報酬。從這個角度而言,讓父母充當自己的『免費保姆』,實際上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啃老』,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所以,子女在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父母的同時,應該考慮到父母的困難和損失,除了支付孩子的生活費用以外,適當地給予父母一些勞動報酬,也是應該的。7 _/ t- z- t) N
從根本上來說,現如今的父母拒絕再做子女的『免費保姆』,開始提出『有償帶孫』的要求,實際上反映出的是社會經濟關係、養老機制改變對家庭倫理關係的衝擊。因爲以前是父母幫子女帶孩子,父母老了以後子女再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這其中多少有一種『交換』的成分在裡面。而現在很多父母都有了養老保障,老有所依之後不再依賴傳統的『養兒防老』,不願再免費幫子女帶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 E7 M4 V$ b! d' B+ \ 儘管從感情上說,這些主張『有償帶孫』的老人顯得有些另類和前衛,但社會應該慢慢改變傳統認識,從下意識地抵制到寬容對待,再到逐漸接受才行。
- ]% U+ l$ l% W( o+ p/ P& ` 評判: p. h6 q5 d, c c1 U* R
老人索要的是權利不是『帶孫費』0 h6 x& V8 Q5 m( K7 w
坊間有一種說法:『沒有孫子盼孫子,有了孫子當孫子』。這話也是實情。刨除隔輩親的因素不說,儘管帶小孫子可以給老年人孤獨乏味的生活增添許多歡聲笑語,能夠消愁解悶兒,但老人替子女帶孩子實則是苦差事,操勞、操心、煩心,是良心事,更是責任活,甚至是常常費力不討好。萬一孩子出現什麼閃失,輕則看臉色、聽小話,重則家庭起紛爭,飽受精神折磨。發生在北京石景山的一起家庭糾紛就是一例:三歲的樂樂趁姥爺打盹兒的工夫爬出窗戶,不幸從12層樓墜亡,孩子父親因此狀告岳父,並索賠30萬精神損失費。對此,樂樂姥爺想不通:『他向我要精神損失,我的精神損失找誰要呢?我女兒的精神損害找誰要?我給他看孩子,一分錢沒要,還不停往裡搭錢。』: ]) d& n2 z9 n7 B" v
的確,這筆帳不大好算清楚,但從外婆索要『帶孫費』到父親起訴姥爺看護不力索賠30萬,其中的善意提醒是清晰的,義務歸義務,權利歸權利,即使是骨肉相連、親情使然,權利意識也不可黯然。有償帶孫,這似乎有點不合乎人情常理,是典型的『談錢傷感情』。但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在親情與權利的博弈中,發出了維護老人自身權利的最強音。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婆索要的是權利,是祈求社會儘快解放看護孩子老人的吶喊,而不是『帶孫費』。) O& D' Z& [! m1 c
更爲重要的,各級政府也應當重視幼兒教育問題,在社區內就近建立更多的家長從經濟能力上能夠承受的幼教機構,讓年輕的父母們覺得把孩子送到幼教機構才是最合適、最佳的選擇,老人的負擔就自然解除了。3 f1 U! e& X0 @' @8 K) L* O
觀察
2 |! _+ ^2 n6 ^* T% O9 k 背後是民生之艱2 Q# r G" l5 v2 N5 Q9 v$ U, [) h
老人爲『帶孫費』糾結,不僅是親情問題,更是民生問題。前不久,江蘇省立法禁止『啃老』,還有論者認爲,法律管不了家務事,嘲笑這是浪費立法資源。但是,從孫輩生活費讓老人不堪重負的現實來看,立法禁止啃老,老人對『無償保姆』角色說『不』,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5 F* p' m/ u7 k0 \
老人自願幫助經濟拮据的子女,自願做『無償保姆』,自願被『啃』,倒無可厚非。老人本身生活不寬裕,子女還讓老人帶孫子出力又出錢,於心何忍?在我看來,老人爲『帶孫費』糾結實際上是一面民生鏡子,照出了民生之艱。照出尋常百姓家庭的現實生活狀態。, o! v* K y6 W$ m3 A" V' q
國家統計局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同比上漲4.9%,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6%。較高的物價漲幅特別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漲,恩格爾係數增加,引發了民眾的焦慮情緒。物價上漲太快,貨幣購買力下降,民眾生活質量下降。市民在馬路花壇種菜,老人不願無償帶孫子就是高物價時代民眾生活的現實寫照。, y; e5 H b* O) z2 W: v3 ?! U
對於高薪族來說,物價上漲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對於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來講,柴米油鹽、奶粉、尿布漲價,就是天大的事情。物價上漲意味著他們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塊。奢侈消費他們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吧。儘管我國退休職工養老金連年增長,但是仍然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從這個角度講,老人對女兒女婿『斤斤計較』,未必是『自私』,不講親情,實則因爲生活壓力過大、物價上漲太快,讓他們力不從心。保護老人權益,除了子女要體諒老人的難處,不讓老人既出力又出錢以外,政府還要想辦法紓解民眾生活壓力,平抑物價。; \1 ?% x) d" j% v% {
■小調查% h+ ]" D, ~" ?9 W" s
如何看待有償帶孫
" [0 _( L/ K! s0 H6 T 態度 比例 人數$ \' D# L$ F& L# C! b7 ?) g6 t" v- ]
理解,老人也該有自己的生活,有權拒做免費保姆。 58.6% 8419. t& a+ _% `+ i
質疑,女婿經濟狀況不好,老人應該體諒一下。 31.3% 45002 R; h8 c5 D+ e- U8 @
不好說。 10.1% 1448(註:共有14367人參與調查,數據來自華韻國學教育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