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00

您有一張0.1元限時體驗卡,馬上領取獲得VIP尊享特權。

智能提問

  • 共享聲明: 提交問題生成答案後將共享到平台,其他用戶可看到您的提問,開通VIP會員可關閉共享;
  • 免責聲明: 本平台旨在開源共享精神,請勿發布敏感信息,任何違法信息我們將移交公安機關;

爾雅

2025-5-6 18:45 來自 ctNAnd 發布@ 有償問答

【爾雅】作爲中國最早的訓詁學著作,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解釋,更蘊含先秦至漢初的文化認知體系。本分析將從文本結構、訓詁方法、歷史定位三個維度展開專業探討。

一、文本結構的系統性特徵
【爾雅】十九篇呈現嚴謹的知識分類邏輯:
1. 前四篇(釋詁至釋言)採用"同訓法",如"初、哉、首、基...始也"以核心詞統攝43個同義詞
2. 中八篇(釋親至釋水)建立空間認知模型,其親屬稱謂系統包含"宗族-母黨-妻黨-婚姻"四級分類
3. 後七篇(釋草至釋畜)的生物分類體現"草-木-蟲-魚-鳥-獸-畜"的生態鏈認知

二、訓詁方法的範式意義
1. 義界法的開創性運用:如"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釋親)
2. 方言雅言對照體系:保存了齊語"粲"與雅言"餐"的對應關係(釋言)
3. 名物訓釋的實證傾向:釋獸篇區分"兕似牛,犀似豕"的形態差異

三、歷史定位的再思考
1. 成書過程反映的知識整合:考古發現證實其部分內容與商代甲骨文訓詁存在承繼關係
2. 漢代經學地位的奠定:鄭玄注【三禮】引【爾雅】達217次,形成"雅學"傳統
3. 現代語言學價值:釋宮篇"楣謂之梁"與戰國楚簡【天子建州】可互證建築術語演變

資治通鑑

2025-4-30 10:15 來自 張澤俊雄 發布@ 有償問答

【資治通鑑】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編年體通史之一,由北宋司馬光主撰,歷時十九年完成。全書上起戰國(前403年),下迄五代(959年),涵蓋十六朝1362年史事,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爲宗旨,是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集大成之作。以下從編纂背景、體例特點、思想內核、歷史價值及現代啟示五個維度展開專業分析:

---

一、編纂背景:時代需求與學術積澱的融合
1. 政治動因  
   北宋積貧積弱,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司馬光以史爲諫,試圖通過系統梳理歷代治亂經驗,爲君主提供施政鏡鑒。神宗賜名『資治通鑑』,彰顯其『有資於治道』的核心目標。

2. 學術基礎  
   繼承【左傳】編年傳統,整合【史記】至【舊五代史】等正史素材,參酌野史、文集、碑誌等322種文獻。採用考異法(【通鑑考異】三十卷)確立嚴謹的史料批判體系,開創『長編-定稿』二級編纂流程。

---

二、體例創新:編年史書寫的範式突破
1. 時間維度  
   以年、月、日爲序,首創『目錄』三十卷與『考異』並行的輔助系統,解決編年體事件割裂問題。如記載赤壁之戰時,通過連續條目呈現戰前外交、戰役過程與戰後影響。

2.

論語集釋

2025-4-30 08:44 來自 暮日冰城 發布@ 有償問答

【論語集釋】作爲傳統經學研究的核心文獻之一,其價值不僅在於輯錄歷代註疏,更在於呈現了儒學詮釋史的演變脈絡。本文將從版本源流、注釋體系、思想詮釋三個維度展開分析,並針對現代研究提供方法論建議。

一、版本系統與文獻學考察
1. 程樹德【論語集釋】的底本選擇
(1)以何晏【論語集解】爲綱,兼采皇侃【義疏】、邢昺【註疏】體系
(2)朱子【集注】系統的批判性吸收
(3)清代考據學派成果的整合(劉寶楠【正義】、毛奇齡【稽求篇】等)

2. 重要異文考辨案例
"學而時習之"之"時"字:
- 鄭玄注"時"爲"日中之時"
- 皇侃釋爲"時節"
- 朱子解作"時常"
- 王念孫考證爲"適時"

二、注釋體系的層級建構
1. 經學解釋範式演變
(1)漢唐註疏:名物訓詁爲主(如"瑚璉"考)
(2)宋明理學:心性論闡釋("克己復禮"章)
(3)清代樸學:文字音韻考證("宰我問三年喪"章)

2. 跨文本互證方法
【爲政】"六十而耳順":
- 鄭玄引【樂記】"耳聰目明"
- 王肅關聯【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 戴震通過聲訓證"耳"當爲"爾"

三、核心命題的詮釋衝突
1. "仁"的多元闡釋
(1)馬融"愛

【論語集釋】

2025-4-30 08:42 來自 暮日冰城 發布@ 有償問答

解構與重構:【論語集釋】的詮釋迷宮與經典再生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經典注釋傳統中,【論語集釋】占據著一個獨特而關鍵的位置。這部由清代學者程樹德傾注二十年心血編纂的巨著,不僅是對【論語】文本的簡單註解,更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兩千年詮釋智慧的"詮釋史"。當我們打開這部厚重的著作,迎面而來的不是單一的聲音,而是從漢魏到明清數十位重要注釋家的觀點交鋒,構成了一個多聲部的詮釋交響曲。這種獨特的編纂體例,使【論語集釋】成爲研究中國傳統詮釋學不可繞過的里程碑,同時也爲我們今天重新理解【論語】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論語集釋】的學術價值首先體現在其"集釋"的方法論意義上。程樹德並非簡單地羅列各家注釋,而是通過精心的選擇與編排,構建了一個立體的詮釋空間。他將所收集的注釋分爲"集解"、"集注"、"別解"、"餘論"等十類,每一類代表一種特定的詮釋角度或歷史層次。這種分類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詮釋學的自覺——意識到不同時代的解讀者帶著各自的前理解與問題意識接近經典,從而形成了多元的解讀可能。在"集解"部分,我們能看到漢代經學家如鄭玄、何晏等人重視名物訓詁的樸實風格;"集注"部分則集中了朱熹等宋代理學家注重義理闡發的

千字文

2025-4-27 17:27 來自 貫之 發布@ 有償問答

蒙學經典的現代解碼:【千字文】的深層結構與文化密碼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蒙學典籍中,【千字文】以其獨特的編纂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歷經一千五百餘年而不衰。這部由南朝梁代周興嗣奉敕編纂的千字韻文,不僅是中國教育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識字課本,更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化百科全書。本文將從【千字文】的編纂背景、文本結構、思想內涵、教育價值及現代意義五個維度,對這一蒙學經典進行全面剖析,揭示其作爲文化基因載體的深層價值。

一、絕妙編纂:政治任務與文學天才的完美結合

【千字文】的誕生源於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據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蕭衍爲教育諸王,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拓取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交由散騎侍郎周興嗣編成韻文。這一編纂背景決定了【千字文】先天具備雙重特性:文字的限制性與表達的完整性。周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的傳說,雖未必完全可信,卻生動反映了這項工作的艱巨性。

從文獻學角度考察,【千字文】的編纂體現了南北朝時期"類書思維"的影響。類書作爲一種分類輯錄資料的工具書,在魏晉南北朝得到長足發展。【千字文】實質上是一種微型類書,它將天文、地理、歷史、倫理、教育、農事等知識濃

中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嗎

2025-4-19 22:23 來自 延章 發布@ 有償問答

中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嗎?

(專業分析報告)

一、引言:歷史必然性的哲學辨析
1.1 歷史決定論與偶然性的理論分野
• 黑格爾"理性的狡計"與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關聯
• 湯因比"挑戰-應戰"模式對文明興衰的解釋力
1.2 中國特殊論的理論陷阱
• 避免陷入"例外主義"的認知偏差
• 李約瑟難題的現代詮釋:制度創新與技術革命的辯證關係

二、文明基因的歷史溯源(公元前221-1840)
2.1 大一統國家的制度優勢
• 秦漢郡縣制與文官系統的早熟性
• 科舉制度的社會流動功能(基於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的量化研究)
2.2 經濟基礎的持續性特徵
• 宋代"商業革命"與斯波義信的市場圈理論
• 彭慕蘭【大分流】中的長江三角洲對標分析
2.3 文化韌性的形成機制
• 錢穆所述"和合文化"的三重維度
• 許倬雲提出的"天下體系"包容性特徵

三、近代轉型的路徑依賴(1840-1949)
3.1 被迫現代化的制度反應
• 曾國藩幕府的技術官僚孵化功能
• 盛宣懷個案中的官督商辦體制困境
3.2 社會資本的重組過程
• 杜贊奇"文化權力網絡"的近代嬗變
• 滬上買辦群體的雙重文化代理人角

AI工具對【資治通鑑】的分析如何

2025-3-28 10:12 來自 17888823683 發布@ 有償問答

【資治通鑑】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編年體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馬光領銜編纂,歷時十九年完成(1065-1084)。全書294卷,記載了從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以下從編纂背景、史學價值、政治智慧、現代啟示四個維度展開專業分析:

一、編纂背景與核心理念
1. 政治動因  
   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促使司馬光通過歷史編纂尋求治國良方。其【進資治通鑑表】明確"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的宗旨,直接呼應宋神宗"欲知歷代治亂興亡之跡"的敕命。

2. 方法論突破  
   採用"叢目-長編-定稿"三級編纂體系:  
   - 叢目階段:摘錄史料原文,按時間排序  
   - 長編階段:考異辨偽,形成初稿  
   - 定稿階段:文字錘鍊,終成定本  
   現存【資治通鑑考異】30卷展現嚴謹的史料批判精神。

二、史學價值解析
1. 編年體例的創新  
   | 比較項       | 【春秋】           | 【資治通鑑】         |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該如何鑄牢

2021-1-13 22:12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p style="text-align: right;color:#c0c0c0"><sup>本帖爲懸賞帖,被選爲最佳答案的回答,將獲得100錢幣,相當於人民幣10元,可用於閱讀國學經典電子書的VIP章節。</sup></p><p>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科學發展觀,離不開依法治國的習近平法治思想,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體及其意識的建立及鞏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0271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h2>科學發展觀</h2><p>科學發展觀要求以人爲本,樹立全面的,統籌協調的,且可持續的發展觀。</p><p>其核心是以人爲本,要求執政爲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要求代表神權的宗教思想,代表物質的資本主義思想等不得凌駕於人文精神之上。</p><p>其基本要求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全面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等現代化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又要求與時俱進的唯物史觀。</p><p>其

中醫是真是假?中醫都是假的嗎?

2019-8-18 08:52 來自 臥龍堡主 發布@ 有償問答

<p>福多多中醫館真的假的?前幾天有個朋友這樣問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爲我也不認識這個福多多中醫館。</p><div align="center">100462<br>老中醫是真是假</div><p>以前我們看中醫,總是先問一句中醫是不是科學,現在一般人不問了,因爲國家在大力扶植中醫,及中醫教育。但卻問了個新問題:某某老中醫是真是假。比如:王繁強中醫是假的嗎?郭迎新中醫是真是假?何炳清老中醫是真是假?鮑氏正威中醫是真是假?羅蘭中醫去皺是真是假?中醫陳勛奇是真是假?等等。</p><p>很多人一開始對中醫抱著很高的期待,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後,逐漸對中醫喪失信心,甚至直接認爲:中醫都是假的。</p><div align="center">100461<br>中醫都是假的嗎</div><p>爲什麼會這樣呢?</p><p>剛看到一篇文章:<a href="thread-4727-1-1.html">干祖望:還中醫本來真面目</a>,裡面有談到社會上混淆了很多假中醫:<font

玻璃是誰發明的

2019-3-27 00:36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p>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玻璃是西方人發明的,而且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發現了玻璃。這種說法具體是,古代西方人在一次偶然的野外篝火中,發現了沙子被火融化後,形成了玻璃態的物質,然後西方發明家通過多次的實驗,最終發明了可以熔煉出純質透明玻璃的技術。然而,這種說法有致命缺憾,即篝火無法產生玻璃態物質熔融所需的最低溫度,1200攝氏度。</p><p>後來又出現了一種說法,即玻璃是古埃及人發明的。與前面的說法相同的是,玻璃態物質都是沙漠裡的沙子熔融所成,而不同的是,『篝火』變成了『隕石墜落產生1800攝氏度高溫』。</p><p>完善過的說法比較靠譜,但仍然有缺憾:古埃及人如何去產生1800度左右的高溫?</p><p>同時,這種說法有兩個特徵,一,玻璃發明是偶然的,沒有後期發明純質玻璃的需求,二,發現玻璃態物質只能與沙子產生聯繫,符合埃及的地理環境,同時否定了中國最先發明玻璃的可能性。</p><p>堅信這種說法的,網絡上廣泛流傳的,有兩大理由,一,【十洲記】:『<font color="#c0c0c0">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肉身佛像爲什麼不腐爛

2019-3-22 22:04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div class="quote"><blockquote>肉身佛騙局 再高明,肉身坐缸失敗案例 應該總是不少的。</blockquote></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98897</div><p>我們時常能閱讀到一些關於佛教和尚圓寂<font color="#c0c0c0">即死掉</font>後,『坐化』成不腐肉身的新聞,並以此宣揚這個和尚生前修行功德圓滿。甚至有些編輯爲了吸引眼球,故作玄虛的聲稱,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然後列舉某某和尚<font color="#c0c0c0">如廣東韶關南華寺六祖慧能、福建章公六全祖師</font>死了千年,肉身還不腐敗掉。</p><p>要說千年不腐,自然是真實的,但要說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就有點譁眾取寵,甚至『無知』了。初中生物知識就介紹到了,生物死亡後屍體腐敗,其原因除了自身新陳代謝停止,失去活性的內因,還有微生物分解的外因。本來『無-有-無』才是正常的自然規律,不知爲何和尚們卻把違反自然規律當作『功德圓滿』的結果,並

夫妻關係

2019-2-26 00:13 來自 南丘 發布@ 有償問答

<p>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p><p>諺語有云,<b>家和萬事興</b>。夫妻關係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家庭的基礎,然而,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家庭卻都存在『家庭暴力』這樣的現象,嚴重的制約著家庭家族的興旺發達。</p><p>要處理好夫妻關係,我們就要先去了解清楚,什麼是夫妻關係。</p><p>夫妻關係的定義,一直是困擾筆者心頭的疑問。</p><p>法律上,夫妻關係只是一紙證明,上面寫著『雙方都有<b>向對方要求性生活的權利</b>』;而道德上,夫妻關係卻維繫著家庭倫理的根本,夫妻之間一直充斥著<b>『男耕女織』『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相依爲命』『香火傳承』『光宗耀祖』</b>等傳統理想。</p><div align="center">98443</div><p>在西方宗教中,夫妻關係被拆爲男女關係,平等而相互獨立,夫妻一起生活只是爲了合法的滿足雙方的生理需求而已;而在華夏文化中,夫妻關係則從未被詮釋爲男女關係,夫妻關係實質是陰陽結合的關係,雙方是<b>消長互補</b>的,而非『<b>平等對立</b>』的。</p><p>自從近代西方習俗壓制華夏文化,成爲社

爲什麼人越窮越倒霉

2018-8-24 20:49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本帖最後由 懋基 於 2018-8-24 21:00 編輯

經常聽到這樣的怨天憂人:人越窮越見鬼,或者說越窮越倒霉。真的是這樣嗎?俗話說得好,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甚至有成語形容這樣的霉運,禍不單行。但是,人真的是越窮越倒霉嗎?遇到這樣的事,有人積極反思,孔夫子是沒遇這樣的事,就天天日三省吾身,這是一種十分正氣,十分積極的生活態度;但是,也有的人只會怨天憂人,責備老天不公,持如此態度的人,生活基本是越來越糟糕。其實,老天沒有什麼公吖母吖的,道德經曰:天道以萬物爲芻狗。不管人類,還是動物,還是花花草草,一年四季,該死死,該生生,從來不爽。但凡報應,或有或無,或善或惡,其實不定,但原則從來如此:唯其器用而已。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人,做一件事,肯定是有報的,但並不是說

廣州全日制國學學校教哪些內容?

2018-8-22 22:44 來自 酒滿茶半 發布@ 有償問答

現在廣州有全日制國學學校嗎?好像全日制國學堂、全日制國學班之類的國學私塾、國學培訓機構是有的,而教育體制認可的正規學校還沒有?如果廣州有全日制國學學校,那麼,教學內容一般有哪些?老實大量讀經?琴棋書畫?各種經典?。。。看到有些國學書院提出要『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但是他們卻只限於讀經誦經,沒有經典解讀,沒有言行引導,沒有潛移默化,怎麼可能做到啟迪智慧,完善品格?同時發現有些私塾,學堂是直接這樣設置課程:國學、拼音、作文、書法、國畫、圍棋、茶藝、古箏、二胡、琵琶、笛簫、葫蘆絲。。。這純粹就是特長班興趣班。那些成人的國學研修班,更是直接講佛教的東西:【佛學與禪修】3天3夜。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以後之孔、孟、老、莊各家學者,無不

廣州有哪些國學書院?哪個書院好?

2018-8-22 15:55 來自 酒滿茶半 發布@ 有償問答

廣州哪裡有學國學的幼兒園?朋友孩子越來越大,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廣州幼兒園很多,但是提供幼兒國學教育的似乎很難找得到!找到的國學幼兒園,也多是簡單的國學經典誦讀。雖然說小孩子還不能理解國學經典語句,但是,老師將國學經典故事化,再像講古仔一樣講述,描述出來,小孩子還是能接受並記住的。關鍵就是現在很多國學幼兒園的國學講師自身國學知識水平都不過關,只能用拼音將國學經典誦讀出來,給孩子們領讀,這樣的幼兒國學教育真心不看好。那麼,廣州哪裡有教學水平較好的國學幼兒園?或者國學書院、國學私塾?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什麼意思?真是與現代對立的封建思想嗎

2018-8-21 16:55 來自 里人 發布@ 有償問答

<p>有人認爲『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才正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誤用,嫁雞隨雞原意是什麼呢?
有人說那是底層百姓的低俗表述,正確表述應該是夫唱婦隨,生死不渝。那夫唱婦隨什麼意思?生死不渝又是什麼意思?</p><p>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咋聽上去就是欺壓女性的封建思想,而夫唱婦隨,生死不渝卻反映了男女雙方之間的互相扶持,互不放棄的團隊精神。</p><p>『豬隊友』是表達對沒有團隊合作,協調互補精神的團隊成員的絕對差評。</p><p>感覺對於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團隊,特別是夫唱婦隨,是所有團結家庭的共同特徵。</p><p>許多夫妻檔經商的家庭,能成功的,都必須具備夫唱婦隨的特質,至於生死不渝,就未必了,真正做到生死不渝的,往往是那種具有高遠志向的女性組成的家庭,比如近代宋氏三姐妹。許多夫唱婦隨的家庭成功了卻不能長久,無法做到生死不渝,大概都有同床異夢的特點。</p><p>許多女人反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能是因爲她們認爲自己比自己的男人更聰明,更有能力?也可能是因爲她們認爲自己是『現代』女性,應當擁有獨立平等自由的權利。</p><p>女人真要比男人有本事,那還好了,關鍵是,她們多數是自以爲是的,

詩經是什麼時候的作品?詩經什麼時候被稱爲經?

2018-8-20 18:42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本帖最後由 懋基 於 2018-8-20 18:44 編輯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但我國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詩經是什麼時候的作品?作者是哪個朝代的?詩經是什麼時候的作品詩經起初名爲【詩】,又稱【詩三百】,因爲最初收錄的詩文,凡三百又十一篇而今流行版本收錄三百零五篇,那麼,詩經是什麼時候的作品呢?其實,詩經詩三百,並不屬於某個時期的作品,也並非出自某個作者。詩經之所以被譽爲『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因爲詩經收錄的詩文,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到了東周,天子爲了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設有專門的采詩官王官採集民歌史稱王官采詩,同時也有諸侯採集各國的詩歌奉上,最後彙編而成。也有人說是由尹吉甫採集、孔子刪訂始自史記而成,但【左傳】記載,孔子未滿十歲,即有定型的【詩】,

毛詩是詩經嗎?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

2018-8-20 17:17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呢?現存的詩經是毛詩嗎?如果是,詩經爲什麼叫毛詩?要想明晰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首先需要詳細了解一下,毛詩和詩經分別是什麼作品。什麼是毛詩呢?毛詩是什麼呢?所謂毛詩,顧名思義是毛氏詩集,但這個詩集,不是毛氏原創詩集,是毛氏對詩經的整理編輯及註疏。這個毛氏就是西漢魯國毛亨及趙國毛萇(毛亨侄子),現行主流版本的【詩經】就是來自毛詩。毛詩輯錄的詩經,每一篇詩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詩文內容、意旨等。而全書第一篇【關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總序,稱爲【詩大序】,是古代詩論詩說的第一篇專著。後世對於毛詩的主要注釋作品有,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爲【毛詩古訓傳】作『箋』,是爲【鄭箋】,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詩經是什麼呢?【詩經】始名

中國歷代紀年的元年是什麼意思

2018-8-19 09:20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元年是指什麼?元年是什麼意思?爲何用民國元年而不是公 元元年?元年是某種紀年方式的第一年。比如公 元元年,就是格里曆紀年的第一年,而民國元年就是民國紀年的第一年。這個所謂的格里曆紀年實際上就是耶穌紀年,就是將耶穌誕生的第一年定爲公 元元年。以耶穌紀年爲格里曆紀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有紀年方法,台灣、香港等就將耶穌紀年視爲西曆紀年,而將民國紀年定爲官方紀年。通俗來說就是,台灣的官方文書,都是以民國某某年爲紀年方法——而大陸就以公 元某某年爲紀年方法,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社會也出現了以西元某某年爲紀年方法的習慣,隨便翻一些新聞報導都能見到。93423民國銀元的元年是什麼意思那麼,爲何民國紀年是用民國元年而不是公 元元年?[p=30, 2, left

喜怒哀樂發之皆中節是指寬容無度嗎

2018-8-18 09:07 來自 懋基 發布@ 有償問答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此章句,重點在最後三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有的朋友讀本章句,只說喜怒哀樂要發之中節,不能過度,並演繹爲對於一些言行,要寬容,要止於批評,不能對抗。似有趨合於西學的『言論自由』之象,這其中,甚至不泛一些真才實學的同袍。
微信網名@元儒揚鴻 的同袍,近日也發表了類似的見解,筆者不能苟同,經其同意,開帖論之:
@元儒揚鴻
或惡此意識形態而仇及此群體。吾曰:儒家批判偏謬的意識形態,而不針對某個群體,批判罪惡,而不針對某些人。批評政府,不是和政府作對。現在好多憤青,惡馬列則反貢,惡佛則欲滅佛,惡回教則欲排回滅回。惡之過,而惡出其理,而爲不仁。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234下一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