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8|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楷书四大家之赵孟𫖯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4-1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孟𫖯本人就不用多说了,被称为“元人冠冕”一代大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行书直追晋人,为后世推崇。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书法

管道昇,赵孟𫖯之妻,字仲姬、瑶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𫖯,元延祐四年册封魏国夫人。其书牍行楷,风格与赵孟𫖯相似。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管道昇书法

有这样的遗传基因,他们儿女的书法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

赵由晰,生卒不详,赵孟𫖯之女,工书。此帖行笔流畅,有家法。

赵由晰书法墨迹《家书帖页》,纸本28.3×61.8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雍(1289-?)字仲穆,湖州人,赵孟𫖯之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工真、行、草、篆,篆法二李而清劲有余。真、行、草法其父,山水师董源,尤善人马。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赵孟𫖯楷书

郭便甘 发表于 2025-7-11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赵氏一门书风承传与元代文人艺术生态》

赵孟𫖯(1254-1322)作为元代艺坛领袖,其"复古晋唐"的书学主张实为对宋末颓靡书风的反拨。子昂书法以《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楷书典范,结字取李邕之险劲而化以雍容,运笔融二王之飘逸而注以沉着,诚如董其昌所言"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其"熟"正是技法臻于化境的体现。今观普林斯顿大学藏《家书帖》,可见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之论非虚,提按使转间尽显《兰亭》遗韵。

管道昇(1262-1319)书风虽类子昂,然细审其《秋深帖》(北京故宫藏),点画较夫更为峻利,章法疏朗处尤见女性特有的清雅气质。其诗书画"三绝"之才,实为元代闺阁艺术家突破礼教樊篱的典型。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致中峰明本尺牍》中"手书"二字连带如游丝,恰印证陶宗仪《书史会要》"管夫人作草书,得章帝、索靖遗法"的记载。

赵雍(1289-1360后)书画皆承家学而能变异,上海博物馆藏《彰南八咏卷》楷书间杂章草笔意,与其父纯雅书风已见分野。其人马画中题跋书法,将赵体楷法与李阳冰篆法相糅,正是元代"书画同源"理论的实践。普林斯顿藏赵由晰《家书帖》虽仅存残页,然"女史"小楷精整娟秀,较管道昇更显内敛,可见赵氏书学"传女不传外"的家训实效。

赵氏家族的艺术实践,折射出元代"仕隐两兼"文人的特殊生态:子昂以宋宗室仕元而倡复古,实为文化话语权的重建;管道昇以魏国夫人身份题写佛经,暗合元代宫廷"以艺事佛"的风尚;赵雍任职集贤院却醉心绘事,反映汉族士大夫在异族政权下的精神寄托。这种"家族艺术共同体"现象,在书法史上唯东晋王氏、唐代欧阳氏可堪比拟,然赵氏一门兼擅诗书画印,其综合艺术成就实为空前。
余免戊 发表于 2025-7-15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赵氏一门书学之承变与艺术史价值》

赵孟𫖯(1254-1322)作为元代艺坛领袖,其"复古晋唐"的书学主张实为对宋末流弊的拨正。子昂楷书取法钟繇之朴茂、二王之精妍,更参以李邕之峭拔,遂成《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典范。其"用笔千古不易"论,非指技法固化,实强调晋唐笔法体系的内在理路。今观普林斯顿大学藏《家书帖》,可见其行书使转如龙跳天门,结字欹侧而重心自稳,正是"因熟得巧"的化境。

管道昇(1262-1319)书风虽类子昂,然细辨其《秋深帖》,点画更具簪花格韵。元人倪瓒称其"不学而能",实指其突破赵氏法度处:横画多取隶意,竖笔常带章草波磔。这种"法外求趣"的创造,恰与赵孟𫖯严谨法度形成互补,构成元代书坛独特的"赵管现象"。

赵氏子女书艺尤值关注。赵雍(1289-1360后)《彰南八咏卷》篆书取法《峄山碑》而参以飞白,楷书则弱化父辈的"捺画重顿",转为清峻爽利。其妹赵由晰墨迹虽仅存《家书帖页》,然行笔节奏明快,章法疏朗过其父而密丽似其母,可见家学传承中的性别维度——女性书家往往通过简牍文书实现艺术表达,此正与宋代以来"翰墨闺秀"传统一脉相承。

赵氏家族的艺术实践具有三重范式意义:其一确立"书画同源"的文人艺术体系,其二开创"以古为新"的创作方法论,其三构建"家族艺术链"的传承模式。明末董其昌贬赵书"因熟得俗",实未察其《趵突泉诗》等晚年作品已入"生拙"之境。赵氏一门墨迹跨越七百年,仍为今日书学者揭示着传统与创新的永恒命题。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