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00

您有一張0.1元限時體驗卡,馬上領取獲得VIP尊享特權。

儒家思想對人的危害性有哪些?

2018-8-15 09:29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近代以來,『儒家思想害了中國人』、『儒家思想讓中國人窩囊』等挑動國人神經的新辭異說甚囂塵上。究竟儒家思想是不是糟粕?儒家思想是不是禍害了中國上千年?觀點總是對立的,也有人說,知儒家者,謂儒家憂民憂國,不知儒家者,謂儒家奉承統治者所為何求!這樣的爭論,百餘年了,孜孜不斷!要是普通人嘮叨嘮叨也就罷了,普通人不讀書,有奇怪觀點很正常,但詭異的是,許多大『學者』也有這樣的觀點衝突,難道他們也不讀書嗎?93105儒家思想對人的危害性有哪些抑或,儒家思想對人的危害性是確實存在的?在百度學術上,看到這麼一系列的『學術』文章:1、試論儒家思想對人的能動性的若干消解  作者:曹海萍  摘要:儒家思想從某種角度講重視人的能動性,但由於儒家思想的內在邏輯,它把人的能動性限制在

孔夫子也是雙重標準的人嗎?

2018-8-14 22:23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雙重標準是什麼意思?人為什麼會有雙重標準?雙重標準的危害有哪些?看百度百科,雙重標準是指對於同一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好惡,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似乎並不太準確,準確的講,應該是指對於同一性質的事情,以兩種標準做判斷,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相反的。人為什麼會有雙重標準呢?以百度百科的觀點,是判斷者根據自身利益或喜惡差異而採取不同的判斷標準,因此,人之所以會有雙重標準,應該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或者,因為自身喜惡差異,導致採取了不同的判斷標準。持雙重標準的人會令人厭惡遠離,同時也會受到他人的不信任,排斥,甚至給自己樹敵。這些都是雙重標準的危害。但是筆者疑惑不在這裏,如題:孔子也是雙重標準的人嗎?這個疑惑並非由於對孔夫子的懷疑,恰恰,筆者堅信,孔夫子貌似雙重標準的言行,有着深刻的,一貫的原則及標準,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兩種標準,但背後,必然有我們尚未理解的學術見

如何辨識偽國學?偽國學是奸侫之學嗎?

2018-8-13 09:09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方興未艾,偽國學卻已大行其道。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卻也是一個啟智的天象。說是天象,是因為這是符合天道惟器的現象。偽國學可以『苟利其身』,而正統國學未為世所受用,則於其身無利。那麼,如何辨識偽國學?偽國學是奸侫之學嗎?筆者以為,偽國學,也並非普通人平常所見,最牛瓣的偽國學,那是培養絕對的賣國求榮的奸侫之學。
92994搜狐網:偽國學為什麼這麼有市場
像上面的評論文章,筆者就只能笑笑,大概寫這篇文章的編輯,連國學的正確認知都還不懂吧。造就庸才,只是國學教育的失敗,並未涉及所學之正偽,亦未涉及教育者本身的忠奸。80後學者、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黃曉丹回憶,自己上大學的時候,曾經和一些『無業游民』混在一起。『這些人中間有練瑜伽的、有吹尺

我們理解的國學經典錯了嗎?國學經典有哪些?

2018-8-12 10:12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經典在百度指數裏,是國學關鍵詞下,僅次於國學的指數最高的詞。這代表什麼呢?這代表國學經典是非常熱門,也非常普遍的搜索詞,當人們說起國學,首先想到的是國學經典,然而,對於國學經典這個詞,你的理解,正確了嗎?國學上下四千多年,最重視的並非書籍,而是教育,特別是上古口口相傳的時期,國學教育是承傳國學知識的唯一途徑。雖然國學方興未艾之初,國學教育困難重重,舉步維艱,但國學教育逐漸佔據主要地位是必然的。而國學經典,在國學復興的初期,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正本清源,正名責實。那麼,國學經典正確的理解是什麼呢?國學經典有哪些?所謂經典,是指經類典籍。經,【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注】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注】經者,道

論語是誰寫的?學習論語哪個版本最好?

2018-8-11 20:33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p>論語是誰寫的?</p><p>四書五經,論語是四書之首,半部論語行天下。論語的重要性,不但表現為歷朝歷代的實踐應用之普遍,也表現為每一個時代的學習研究之人氣。</p><p>那麼,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獻,我們不禁在內心打上一萬個問號,究竟,論語是誰寫的?是孔夫子嗎?還是他的弟子?</p><p>其實,問『論語是誰寫的』這麼一個極端菜鳥的問題,一般都是菜鳥才會問——:(這不廢話麼!小編這不是擠兌讀者,其實小編也很『菜鳥』,真不知論語是誰寫的,哪位能講明論語的各章句是哪位弟子寫的?沒有吧。</p><p>論語的文體實際上是部文集,而且是部偽文集。</p><p>說是文集,是因為論語是記錄孔夫子的人文研究成果,而且只有研究結果,即論點,沒有論證,沒有實證。為什麼說是偽文集呢?因為裏面的內容,並不全是孔夫子的論點,還有後代的,所以,論語的版本特別多。</p><p>既然是文集,自然是由弟子或朋友搜集其作品來編輯而成,所以,要問論語是誰寫的,最佳的答案是:孔夫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這是當前學界、社會上的共識。</p><p>但小編有點小意見,小編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也是希望讀者們也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p><

四大名著哪一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呢?

2018-8-10 20:40 來自 典故裏的中國 發佈@ 助手解惑

<p>我在講課時問過學員一個問題:『中國的四大名著裏面哪一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有的說【水滸】,講義氣,夠朋友,有的說【三國】,有忠奸善惡之分,有的說【紅樓夢】,充滿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人情世故。大家回答得都很好。但我的答案,對於四大名著哪一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些不同:【西遊記】。</p><p>【西遊記】哪一點?孫悟空有沒有本事?神通廣大。唐僧有沒有本事?肉眼凡胎,只會念onlyyou。但孫悟空為什麼要聽唐僧的話?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不是誰的拳頭大本事大誰說了算,而是誰的道德高修為高誰說了算。中華民族不是崇拜強力的民族,而是崇拜道德的民族,中國文化也不是崇尚強權的文化,而是崇文厚德的文化。可能很多人會為孫悟空鳴不平。其實沒啥不平的。孫悟空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或者說怎麼樣的猴?我對他的一個評價是:可黑可白,可善可惡,善則為聖,惡則為妖。孫悟空不是沒有這個苗頭,他和牛魔王幾個結拜兄弟,說明他和牛魔王至少在生理結構上是同一類的。周星馳的【西遊降魔傳】,這是不是爛片見仁見智,但它有一個地方很深刻,就是演出了孫悟空身上的惡,演出了孫悟空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變成殘忍兇惡的妖魔

文化是什麼?

2018-8-10 20:06 來自 典故裏的中國 發佈@ 助手解惑

<p>文化是什麼?應該說,文化就像一首流行歌唱的一樣,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化這個詞,我們天天用,月月用,比如填表的時候常常有一欄:文化程度。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沒文化,真可怕。』那麼什麼是文化呢?我先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先生講的。</p><p>這個故事題目叫【老嫗】:有一天,文章裏的『我』逛公園,公園裏有很多小攤販。有一檔子老太太賣茶葉蛋。可能是因為她太老了,而其他賣家都是花枝招展的少女,所以老太太生意冷清。那麼『我』馬上生出了同情心,想幫襯一下這個老太太。買蛋的時候,『我』沒有零錢,給了張整的,也就多出了兩毛錢。『我』因為帶着同情來買,於是還沒等老太太找錢,就走了。在公園逛了兩個多小時,出公園門的時候突然被一把抓住了。原來是那個老太太。老太太用皺巴巴的的手掏出了皺巴巴的兩毛錢,塞在了『我』手上。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老太太已經在這等我兩個小時了。我當年讀到梁曉聲的這個故事,鼻子一酸,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p><p>但是現在我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這個老太太究竟有沒有文化?在我看來,這個老太太是有文化的。這個老太太可能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甚至有

學習國學有什麼用?

2018-8-9 08:54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學習國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揪心的,不是學習者對國學前景的迷茫,而是辦學者對國學前景的迷茫。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學習國學,可以指導生活實踐,儘量避免『社會學費』,當然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提高人文素養,淨化家風,提高生活幸福指數,提高文學水平等。但是,如果把國學當作一項技能,對於將來的生活,學習國學有什麼用呢?學習中醫可以通過行醫謀生,研習法家知識可以創新現代法學理論,學習禮儀知識可以應用於服務業的禮儀培訓,學習書法國畫可以創作收藏。。。但是,史學呢?儒學呢?道學呢?墨學呢?詩詞呢?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高文學水平,人文素養,花了十年數載的時間,去學習,到頭來卻對於謀生(提高生活的物質水平)並無多大的作用,那麼,我們學習國學有什麼用?古代仕途科舉,是聖賢們學習國學最大的動力,可以說,國學基本上是最有價值的生存技能,然而,在今天

大家都來談談對國學的認識

2018-8-8 11:37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是什麼?大家都來談談對國學的認識這個詞的內涵其實顯而易見!即使是普通人,對於這個詞的認知,都會理解為『傳統文化』。當然,這個理解過於廣泛,以致當我們要具體地去辨析國學的要義時,卻分歧多多。如果文化包括民族風俗習慣,那麼,傳統文化就包括下至各種節日民俗,上至諸子學說。但國學,更明確的定義,應該是一國之學,既然是學術,自然不應該包括各種節日民俗。再者,一國之學,究竟是指華夏曆朝歷代官學,還是指當代官學?歷朝歷代官學,自然是指傳統諸子學說,但當代官學,卻是指馬列之學,與傳統沒有半點關係!近年來民間興起的國學熱,到了政府官方文書,卻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這個官方名稱,未能確定國學一詞的具體涵義,卻也避免了國學一詞的馬列化。國學一詞依然流行於民間,並仍舊代指華夏傳統諸子百家學說,這其實是最靈活最好的狀態。即就『國學=華夏傳統諸子百家學說』,再談談對國學的認識。[p=30, 2, le

國學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有哪些?

2018-8-7 09:16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然不是近代以來西化知識分子所謂的封建思想,國學中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更引領了中國至少四千年的先進文明。然而,近代知識分子積極地給滿清一代所流傳下來的『國學』偽國學冠上『封建遺毒』的帽子,未必沒有緣由。那麼,這種偽國學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有哪些?中國古代官方書院有哪些?書院制度始自哪個朝代?曾經提到:滿清時期的粵秀書院了,這個書院的建立,是為了方便滿清統治者對漢人進行思想控制,扭曲諸子學說,實現治統壓制道統的工具。由此我們可以明確,國學被偽化為奴才培養工具,需要兩個前提:一是教育機構的官方控制,二是學術思想的絕對標準化。那麼,是否我們積極地推進國學教育的民間化,就可以避免國學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

國學的意義與價值有哪些?國學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好是壞?

2018-8-6 09:46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教育對孩子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拓展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擴大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範圍?強化孩子的處事齊家能力?多樣化孩子的思維方式?歷史上,國學是中國主流的思想學術,更是國人接受教育的唯一知識體系。可以說,華夏史上鶴立人類族群的強盛時代,都是國學的功勞。然而,在西學佔據中國主流學術思想地位的今天,國學至少已經不再具備科舉仕途的作用,國學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究竟還能產生怎樣的積極作用?在之前的一篇有償問答中國古代官方書院有哪些?書院制度始自哪個朝代?中,我們發現,滿清時期的偽國學,竟然被滿清統治者,以書院的方式,利用來奴化漢人,控制人的思想!另外能算得上官方書院的就是滿清時期的粵秀書院了,這個書院的建立,是為了方便滿清統治者對漢人進行思想控制,扭曲諸子學說,實現治統壓制道統的工具。[/quo

中國古代官方書院有哪些?書院制度始自哪個朝代?

2018-8-4 20:40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中國古代官方書院有哪些呢?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延續到今天的書院,比如有東林書院、嶽麓書院 、白鹿洞書院、 嵩陽書院、 (集賢殿)集賢書院、豫章書院、石鼓書院、鵝湖書院、應天書院、粵秀書院等。但是,這些書院並非全部都是官方設立的,其中集賢殿書院可以說是最早的書院,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之名而來,這個書院是為了方便官方修書的;另外能算得上官方書院的就是滿清時期的粵秀書院了,這個書院的建立,是為了方便滿清統治者對漢人進行思想控制,扭曲諸子學說,實現治統壓制道統的工具。而私人設立的書院佔據絕大部分,據統計,明朝學術最興盛時期,書院數量達到兩千間以上。那麼,問題又來了,書院制度始自哪個朝代?為何官方設立的書院那麼少?實際上,中國古代並不缺乏官方設立的教育機構,而且,最早的教育機構,就是政府設立的。我們知道,中國是人類最早實施制度化教育的國家,自先秦便有學校庠序。有人說,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出自哪裏?六經是哪六經?

2018-8-4 10:14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這段話出自哪裏?號六經所指的是哪六經?
從這段話的字數結構來看,應該是出自三字經吧?這裏對六經的概括為:詩、書、易、禮、春秋,還有一經呢?是指失傳的樂經嗎?
六經一般認為,是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典藉。漢代獨尊儒術,根據孔夫子整理的先秦典籍,確立了一個六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易、儀禮、春秋、樂經。但樂經失傳,至於宋朝,儀禮又變成了禮記,即後來的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
儀禮與禮記有什麼差別呢?另外,還有人認為,易是指易經,但學界主流觀點是周易。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其中六經究竟是指哪六經,哪位大伽好好梳理一下?
其實上古有九大典籍,是:春秋、世、詩、禮、樂、令、語、故志、訓典。這些書籍如果也能整理,大體簡介一下就好了。

勵志詩詞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哪位詩人所作?

2018-8-4 09:11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勵志詩詞,唯美詩詞,往往都是名句,比如這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是非常有名的詩句,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但是,這麼勵志這麼著名的詩句,你能講得出這是哪個朝代哪位詩人的詩詞嗎?你能背得出整首詩嗎?這首詩筆者每每失意之時,也會吟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時得意,未必是好事,或許已近黃昏?就應該趁着還年輕,勇敢地向生活進發,挑戰困難。
那麼,詩人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是什麼心境呢?能隨口拈來這麼一句影響百世的名句,想必詩人當時的心境也是失意的吧!

國學教育全日制小學生必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

2018-8-3 10:07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教育是不分年齡的,但是不同年齡階段,接受的國學知識教育,是有難易程度之分的。那麼,全日制小學生必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昨天發了一篇國學有償問答:國學課程包括哪些內容?幼兒園國學課怎麼導入?但與其說是問答,不如說是國學知識自學的指導辦法,當然,也有拋磚引玉,希望得到更多國學教育機構,如私塾、國學班等有實踐教學經驗人士的金玉良言。這篇國學教育有償問答,裏面包含了教育部規劃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地區版)實驗課程結構,作為教材參考,是可以的,但是裏面並沒有詳細說明教學方法,筆者以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國學教育,在傳統叫童蒙,何謂蒙?即啟蒙。七歲以前的幼兒,需要注重視覺、聽覺、語言的綜合教育,當然,

敬天法祖是什麼意思?華人為何要慎終追遠,不忘先人

2018-8-2 18:05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什麼意思呢?終是指送終,遠是指遠祖,德是指人文倫理,歸厚,厚字出於『厚德載物』。由此可以解讀曾子的原意,應該是希望政府(執事者)要引導人民慎重地謹慎莊重地,遵循禮儀給逝者送終,祭祀愐懷祖宗要追溯到最早的遠祖,這樣一來,人民的仁義忠智信等人文道德就會厚重到足以承擔得起家國興旺的重負。案:反過來,如果人民不仁不義,那麼社稷就會動盪不安,所以,政府要引導人民慎終追遠,不忘先人。那麼,敬天法祖又是什麼意思呢?敬天較容易理解,就是敬畏天道,而法祖,是指事事效法祖先的做法嗎?近現代有的學者,引用西方的學術概念,將『法祖』附會成所謂的『習慣法』。然而,習慣法,可以顧名思義,就是風俗習慣,或默契,或明契,形成法制。顯然,不管是什麼契,契即契約,華夏自古是有契約精神的,但契約卻並非主流的學術思想,亦非普遍的民俗觀念,往往只存在於需要明

國學課程包括哪些內容?幼兒園國學課怎麼導入?

2018-8-2 11:32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p style="line-height: 3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中華民族復興進入了新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成為新階段的主要任務。</p><p style="line-height: 3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今天,全國各地興起國學教育,遍及於幼兒、小學、中學、高校等各級教育階段。那麼,國學課程包括哪些內容?</p><p style="line-height: 3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對於國學課程包括哪些這麼現實的問題,其實別說普通民眾,即使是師範高校的教育學教授,即便是許多民間國學教育機構,連幼兒園國學課怎麼導入都不一定能做得好。</p><p style="line-height: 3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其實教育部都有初步規劃的,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教育部對於國學課程內容的規劃,對於幼兒國學教育課程的指導:<a href="https

江西殯葬改革遭質疑,是否違反了傳統喪葬文化?是否違法?

2018-8-1 14:12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今年4月起,江西省上饒市正式推開殯葬改革,一紙公文政策,將傳統殯葬文化習俗,及法律拋到九霄雲外。政策提出,要打好殯葬改革硬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到今年年底每個村都有公益性墓地;紮實做好通道沿線的整治工作,確保可視範圍內沒有亂埋亂葬墳墓;大力推進綠色殯葬,確保2020年年底之前全市火化率達到100%。但是很快,上饒殯葬改革就頻遭質疑,專家認為這種政策是純粹的人治行為,無視公序良俗和法律程序,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江西殯葬改革遭質疑,是否違反了傳統喪葬文化?是否違反法律程序?江西殯葬改革在全國範圍激起抗議聲浪,人們對其概述特徵有:強制收繳棺材,強制火化,強行焚屍辱屍,平地深埋,不留墳頭。。。一些地區的殯葬改革甚至曾多次逼死了長壽老人!有6位老人自殺身亡。安慶外宣辦稱,媒體報道『老人自殺』一事與安慶殯葬改革沒有直接因果關係。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殯葬改革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的精髓是什麼?有哪些

2018-8-1 10:35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國學的精髓是什麼?國家開始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國學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對於國學的精髓是什麼,有哪些,許多人根本沒有頭緒。
國學的精髓是什麼?大家都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易經商討

2018-7-4 09:16 來自 山東的網友 發佈@ 助手解惑

我認為,需不是等待,而是需求,就是人、家、國要生存,首先要填飽肚子,這一爻就是說明這些需求從哪裏來的:
爻辭:【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求】:有需就有信,有需就有廣大的亨通。堅正吉利,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需求在郊外,哪裏有各種糧食,利於長期儲存使用,沒有後顧之憂。糧食可以長期維持生計,亦可以說糧食收穫的時間比較長,要耐心等待。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需求在河邊,哪裏有魚蝦蟹鱉,可以讓人小酌歡顏,倒是快樂的。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需求在荷塘,哪裏有藕、蓮蓬、黃鱔等,這個有季節性,有可能招來賊人。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需求在捕獵,找着動物的洞穴就可以涉獵獵物。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需求是發酵的酒,可以讓人堅貞快樂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有了這些需求,自然有許多慕名來的人投奔我們,只要好好的對待他們,最終會大吉大利。
這裏的需求有低到高,說明了當時各階層需求的差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