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體系及其當代價值探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人,作爲儒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其學說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將從思想體系、核心主張及現代啟示三個維度展開論述。
一、心性論:性善說的哲學建構
孟子創造性地提出"性善論",認爲人天生具備"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孫丑上】)。這一理論通過"孺子入井"的著名譬喻得以具象化:任何人見到孩童墜井都會自然產生驚懼惻隱之情,證明仁義禮智並非外鑠,而是內在稟賦。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所言性善實爲"向善之可能",而非完成態的至善。他提出"牛山之木"喻:人性如草木,需經"存養"功夫方能茁壯成長。這種動態的人性觀既肯定了道德主體的自主性,又強